亦晨深吸一口气,情绪略显激动,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臣一心只为朝廷的安稳,只为百姓的福祉。若仅仅因为尽忠职守,就遭受如此无端的污蔑与陷害,长此以往,往后若再有危难之事,还有谁敢挺身而出,为国效力,为民请命?恳请陛下为臣主持公道,莫要让忠臣良将寒心,莫要让英勇无畏的勇士蒙冤受屈。”言罢,亦晨再次跪地,单膝重重地砸在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声响,仿佛在向整个朝堂宣告他内心的坚定与不屈。
秦正明微微皱眉,浓眉如墨,目光仿若一把犀利的手术刀,在众人身上缓缓扫视一圈。刹那间,朝堂内如同被施了定身咒一般,瞬间安静下来,鸦雀无声。他微微眯起眼睛,陷入了沉思,脑海中迅速梳理着各方言辞与证据。片刻之后,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杨贤,你身为钦差,在危机时刻当机立断,做出正确决策,并无过错。亦晨听从指挥,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功大于过。此事就此作罢,不再追究。众卿当以他们为楷模,各司其职,为我朝的繁荣昌盛尽心尽力。”
秦正明的话语如洪钟般在朝堂之上落下,刹那间,整个朝堂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寂静之幕所笼罩。文武百官们纷纷垂首敛息,大气都不敢出,原本因争论而微微嘈杂的环境瞬间变得落针可闻。
即便秦军内心愤懑如汹涌的波涛,满心都是不甘,可面对父皇那不容置疑的决断,他也只能强忍着怒火,将到了嘴边的激烈言辞狠狠咽下,憋屈之感让他的脸色一阵白一阵红,却又敢怒而不敢言,只能暗自咬牙。
就在这凝重的氛围之中,太子秦鸿神态自若,迈着沉稳的步伐向前一步。他身姿挺拔,拱手向龙椅上的秦正明,神色恭敬,声音清朗地说道:“父皇,儿臣斗胆进言。此次亦晨带兵剿匪,一路披荆斩棘,大获全胜,从这场战役中,足以清晰地看出他在治军方面天赋异禀、能力卓越。如今京城北部戍卫乃是重中之重,那可是守护都城安危的关键防线,责任之重,不言而喻。儿臣深思熟虑后,大胆提议,不如将亦晨调任,命他接管天威营,负责京城北部戍卫之事。以亦晨的才能,定能将天威营带得如虎添翼,保我京城固若金汤,万无一失。”
此言一出,仿若一颗巨石轰然砸入原本平静无波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巨浪。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群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官员眉头紧锁,满脸狐疑;有的则面露惊惶之色,眼神中满是不安。众人的目光如同聚光灯一般,齐刷刷地投向秦鸿与亦晨,眼中的诧异之色溢于言表。
李弘义与杨贤下意识地对视一眼,二人的眼眸之中皆是满满的疑惑。他们实在难以理解,太子为何在此时突然抛出这样一个看似大胆又有些突兀的提议,心中暗自揣测,这背后莫不是隐藏着什么深意?同时,他们又满心担忧皇上会如何回应,这一决策无疑将对朝堂局势产生重大影响。于是,他们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在秦鸿与秦正明之间来回游移,试图从两人的神情中捕捉到一丝线索。
而秦军听闻太子此言,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阴沉得仿若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他几乎是想也没想,便猛地向前踏出一步,双手抱拳,语气急切且激烈地大声阻拦道:“不可!父皇,天威营那可是威武军的精锐所在,肩负着拱卫京城、守护皇室的重任,其地位举足轻重,岂是能随意更换将领的儿戏之事?亦晨虽说立下了些功劳,但骤然让他接管天威营,军中将士们恐怕难以信服。这不仅关乎天威营的稳定,更关乎京城安危,还望父皇三思而后行啊!”他一边说着,一边偷偷瞥了瞥周围群臣的反应,心中暗自恼火太子此举,这明摆着是在挖他的墙角,触动他在军中苦心经营的根基,怎能不让他心急如焚。
在场众人都心知肚明,天威营隶属威武军,而威武军完完全全掌控在威武大将军沈正武手中。沈正武身为秦军的表舅,在朝堂之上向来旗帜鲜明地站在贤妃和二皇子秦军这一阵营,是秦军在军事力量上最为坚实的后盾。太子秦鸿此番提议,无疑是朝着秦军阵营发起的一次强有力的正面挑战,这就如同在原本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朝堂之中,突然投放了一颗威力巨大的炸弹,瞬间让整个局势变得剑拔弩张、紧张而微妙起来,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一丝一触即发的火药味。
李弘义心中猛地一紧,凭借着他的聪慧与敏锐,瞬间意识到太子此举看似是对亦晨的提拔,实则暗藏重重危机。亦晨一旦踏入天威营,便会如同陷入一个巨大的权力争斗漩涡之中,秦军阵营怎会轻易放过这个“外来者”,必然会处处刁难、打压。到那时,亦晨的处境将岌岌可危。
于是,他赶忙整理了一下思绪,出列一步,拱手向皇上说道:“陛下,臣以为亦晨虽能力出众,但天威营内部情况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贸然让他接管,实在是不妥。虎威军向来以军纪严明、训练有素着称,在军中声誉颇佳。臣斗胆提议,不如先让亦晨前往虎威军历练一番,在那里,他能进一步积累经验,磨砺自身。待时机成熟,再委以更重要的任务,如此循序渐进,或许更为稳妥,既能让亦晨得到锻炼,又能确保军队的稳定。”他言辞恳切,字字句句都饱含着对亦晨的关切之情,眼神中满是真诚,一心希望能为亦晨寻得一条更为安全、稳健的发展之路,不至于过早地卷入朝堂权力的纷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