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掉韩国之后,东方的障碍就此消除,让大秦势力能够更加从容地东出扩张。
此时,那代表诸国霸业兴衰的小旗已被拔除一支,“此韩地之上插上的已是秦军旌旗。”他的目光逐渐凝聚在一处,“下一目标……赵国!”
锁定目标之际,嬴政心中暗语。
“冬儿……无需久等,待到完成一统宏愿之时,本王必将寻你!”想到此处,其眼中浮现难以掩饰的决心与热忱,却深深隐藏在这无人探知的灵魂角落里……
忽然,外面传来求见之声,“臣李斯有要事启禀大王。”
“进来。”嬴政闻言转身回应。
不久,李斯快步入内,在觐见嬴政的一瞬,竟直直跪伏于地。
“怎么了?”嬴政皱眉打量这位爱将。
“请大王治罪。
微臣不孝之女私下抗旨,她早已有心悦之人,并已生子。”声音惶惑,语句间透露出极度忐忑情绪。
嬴政稍做停顿并未直接反应。
片刻沉默后,他开口缓缓说道,“算了吧,婚姻大事终成空谈也罢,寡人不愿勉强儿女私情。”言外之意表明态度明确,对这类情感事务并不打算过多干预。
要知道换作其他王者得知儿子婚约被废必定震怒,但嬴政却有着自己独特见解,或因当年自身经历让他深知其中痛楚。
“谢大王宽宥!”李斯赶紧磕头感谢恩赐,心情稍稍安稳些许。
然而就在他以为风波已过,嬴政的声音再次响起,“适才议事期间,你的表现令寡人颇为不满。
记住,尽管你才智出众,但别试图考验我的底线,莫把朕当作愚昧之君。”一句低语带着警示意味传入耳畔,顿时使得李斯神色巨变如临深渊。
他终于明白,自己方才刻意安排的试探行为全都在大王洞察之中未漏一丝半毫。
今日在殿中,未曾点明他的过错,或许也缘于他多年来为大秦所作的贡献。
“下去吧。”
不等李斯反应过来,嬴政便挥了挥手,转身而去,再不多看一眼。
“臣谢过大王。”
李斯满心惶恐地缓缓起身,带着沉重的心情退出了章台宫。
“李斯。”
“无论是谁。”
“朕绝不容许再出吕不韦这样的权臣,更不容许再现嫪毐之乱。”
“这是朕的底线,也是大秦的禁忌。”
“若有人敢触犯,休怪朕无情。”
嬴政凝视着李斯远去的背影,心中一片冰冷。
对君主而言,倘若有人胆敢挑战权威,甚至妄图凌驾其上,那无疑是自寻死路。
而他的权威,更不容半点亵渎。
……
新郑。
时间已过半月。
韩国境内战事已然平息。
幸得此次是大秦攻韩,否则若换成其余诸国,则必然酿成一场血雨腥风。
毕竟兵痞横行之处,必是屠戮、抢掠并存。
然而不可否认,在这个时代中,唯独大秦军队的军纪堪称最为严明。
加之嬴政志在统一天下,而非单纯征服一国。
因此在大秦军队严守纪律之下,并未发生屠城暴行,这一切的根本原因便是大秦军规严厉。
韩王宫内。
蒙武、蒙恬及雍城大营众将齐聚一堂,赵祁亦列席其中。
“参见上将军。”
“参见蒙将军。”
众将领齐声见礼。
“罢了,都免礼。”
蒙武轻笑,脸上透着一丝兴奋。
“谢上将军。”
雍城将领们直起身躯,视线集中在蒙武身上。
“如今韩国已定,大王王诏下达。”
蒙武扬起手中的圣旨。
刹那间,众人皆投以庄重目光。
“听宣。”
蒙武神情庄肃,展开王诏。
“末将等恭迎王命。”
诸将目光愈发敬重。
“现今,韩国既亡,其国土尽归我大秦所有。”
“雍城大军居功甚伟。”
“现命令:”
“蒙武、蒙恬率军返回雍城受封赏,并依据军功升爵加位。”
“不得有误。”
蒙武持诏,高声朗读。
“臣等遵命。”
将领们齐声高呼。
“斗胆请问上将军,”
“大军回师雍城后,这韩国之地由何人驻守?”有将领恭敬请示。
话音刚落,所有人均流露出好奇之态。
唯独赵祁心怀期盼。
“连蒙武与蒙恬皆被调离,且我尚未来得及接受册封。
莫非秦王要命我镇守此地不成?”赵祁暗自揣测。
这一想法甫一浮现,赵祁心底立时涌起阵阵热血。
若真如所料,秦王委派他镇守韩国,则他培养亲信势力,建立属于自己权力根基的日子必将提早到来。
“王诏已毕,朕命雍城将士班师归乡。”
“另外还有另道王诏。”
蒙武笑颜渐露,将前份王诏递予蒙恬,随后又从侍者手中取来另一封圣旨,此时他目光落在赵祁之上。
“赵祁。”
“末将在。”赵祁连忙应声而出,内心隐隐有些期待。
“念我大秦猛将赵祁,自入伍至今屡建奇功——破边境斩敌将之勋,攻克韩境击杀对方上将之捷;更于医道改革,献金疮良药,使我军伤兵存活率提高八成,堪称千古壮举。”
“今,韩国已灭,赵祁杀赵国降将、俘虏韩王,实为功绩赫赫。”
“特赐赵祁进升三级爵位,晋封至中更之阶,并赐予良田万顷,另赋予统帅千人私兵之特权。”
“诏令,擢升赵祁为镇守韩国的主帅,从雍城大军营拨付十万精锐,固守韩国边境。
所有归降之韩军士兵皆由赵祁全权管理,可组建为罪徒军队效力。”
“除此之外,凡于韩国境内被拘押的官吏均交由赵祁裁定处置,愿服从者可免死并任用,心存二志者悉数斩杀。”
“我大秦国新纳入韩国领地,列国必虎视眈眈,伺机而动图使我秦失去掌控。
赵祁掌管此军务重地,寡人唯一的要求是确保韩国地域平稳,全然置于我大秦治下。”
“赵祁,切莫令寡人失望。”
这份王诏至此宣毕。
此份旨意不仅彰显了对赵祁的封赏提拔,还充分体现了秦王嬴政对他的器重。
仅看这一道圣诏,每个人都可以从中体会到无上权威所散发出来的震撼力量以及隐含在其中的警告与催促之意。
“难道大王对赵祁的眷顾竟如此深厚?”
“竟能从统帅万人一举升迁为主将?”
“爵级直跃十三等,在我大秦这足以跻身贵族之流了。”
“赵祁如今尚不满十八岁吗?年纪轻轻便成就如斯伟业,实在令人称叹。”
“镇守韩国疆域,全权负责军事,虽然是主将,其权力却远超普通主将,已然达到边疆统领级别。”
“大王如此优渥厚待赵祁,堪称前无古人了。”
“不过......”
“这也是赵祁应有之回报呀!他所提出之疗伤方法与金疮药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秦国将士的存活率,对百万大军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恩德。
单凭这一点,他所受封赏便完全合理了。
更何况他还亲手铲除了韩国君王,解除了国家隐患。”
“若赵祁为驻防主将,则吾辈亦深感信服......”
当听到此番王令时,殿上的将领们既惊愕于秦王对赵祁非凡宠幸,又心生羡慕,毕竟这么年轻就身居高位颇为不易。
但即便有羡慕,也未曾让众人心生妒意,皆因赵祁所有的地位和荣耀都是凭借自身的功绩赢得的,并未依赖显赫背景。
这样的高职位实则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