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村依山傍水,资水如龙,群山如象。
高低错落的群山,仿佛蚩尤斗法的神兵,任意洒落,无拘无束。
一声悠扬的钟声,从黎家岭的山坳中传出,让这个清晨更加澄澈。
资水河边的小镇似乎被钟声摇醒,孩子的哭叫声,父母的喝骂声,商贩的吆喝声,船工的号子声,这方天地一下就鲜活了起来。
一大队人马从小淹驿站出来,敛声急行,到了黎家岭下,这队人马兵分两路,八九人沿资水前行,另外十五六人折而上山,循着钟声径直而上。
这群人脚力甚健,虽是上山,却似比先前还要利索迅捷几分。
从山径上来,不多时豁然开朗,只见一座大寺巍然坐落山间。
谷雨刚过,天地如洗。
梵宇僧楼,松柏杜鹃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种种分明的颜色,交织搭配,却又显得无比的调和。
“好景象!”
这群人在隘口驻足,为头的身着九品官服,排开众人走了出来,看着寺院风景啧啧赞叹了两句,只是可惜作不出诗句来。
行到山门之前,这位官员左右一望,又是啧啧赞叹,“好风水,不愧是三僚曾氏寻龙点穴!”
这黎家岭逶迤三百里,如渴骥奔泉一般奔行至此,山势分开,如同两翼环抱成坳,周遭九个山头高低错落,从高处鸟瞰,恰如马蹄元宝之形,正应了“九凤朝阳”之地理。
更兼前方不远便是资水,资水浩荡,足以豢龙,如此这般龙凤呈祥风云际会之所,难怪那圆通僧说,此地润泽后世,当出宰执。
此时尚早,香客未至,但修建万佛寺的工匠已经到了,原本都在大声说笑,突然看到这么大队官吏前来,神色不善,早就惊得呆了。
寺内僧众都在早课,但寺外如此嘈杂,自然有僧人奔行出来,刚想喝问,一看到门前的官服,又把光头缩了回去,讷讷不敢言语,只敢反身跑回去,寻主持去了。
那位官员在山门前看了一圈,赞叹不已,突然面皮绷紧,厉声喝道,“夏老三,你带两人守着隘口,任何人不得上山!”
“老酒,你带两人把营建的工匠都给我扣了!”
“牛老八,你带着其余人把这金轮禅院给我围了,任何人不得出寺!”
“老顾,你带两人与我查看坟茔!”
一群人齐声领命,顿时就是一阵鸡飞狗跳。
圆通僧领着几人,步履匆匆地从观音殿出来,见着山门殿了,刻意压下脚步,还未出殿门,就高宣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
“呛!”
“呛!”
圆通僧佛号未落,人在殿门,就被两把出鞘的雁翎刀给逼了回来。
两名捕役模样的汉子一左一右,跟哼哈二将一般,将山门堵得严严实实,冷着脸朝里喝道,“回去!”
圆通僧笑脸一凝,身后的几个僧众,本来还有些焦躁之意,也被这刀声给逼退了。
德邦僧从圆通僧身旁走过,人在门内,手先伸了出去,虎口朝上露着,显现出一抹银光,“两位差爷,你们这大动干戈的,所为何事?”
“你们的……”那人看到德邦僧的手,这是个懂事的,他习惯性地伸手来接,却被另一位“啪”地打了下去,又是一刀鞘拍在德邦僧的手上,冷声道,“回去!等着老爷问话!”
德邦僧的手缩了回来,一道通红的印子,像蛇一样狰狞,但他顾不得叫疼,反而是心往下沉,知道事情不妙。
当不讲规矩的人突然变得讲规矩了,那就说明事情突破了规矩的限度。
圆通僧也是面如止水,一抹焦虑一闪而过,沉声道,“回去吧,静观其变!”
见这些僧人返身回寺,后头那捕役瞪了同僚一眼,轻声骂道,“你他娘的管住你的手,什么钱你都敢接啊?”
被骂的那位讪讪一笑,“多谢牛头,兄弟这也是习惯了!”
牛老八横了他一眼,“想想为了得这份差使,你花了多少顶首银,就多长点儿心!”
“你说的是,说的是!”
两人说着话,人守着殿门,眼睛却往坟茔那边瞟去。
那边两人拿着工具丈量,刑房书吏顾迎秋做着记录。
“记……东入深二丈八尺!”
“记……西入深二丈四尺!”
“记……南北横阔七丈一尺!”
“记……坟右空地一丈六尺!”
“记……坟前有沟,宽两尺,深一尺!”
“记……坟后有界,不见界石!”
胡青阳看着热火朝天的场面,捏着胡须点点头。
他是新化县典史,由于不是正途出身,虽然这典史一干就是十多年,他也从没想过升迁。
不料前天宝庆府的推官带人下来,指名道姓要他带人来安化县办差,把他寂灭的心思又给点燃了。
在府衙的生态圈里,除了知府、同知、通判,就是分管刑名的推官,俗称“刑厅”,浑号“四爷”。
这可是难得的露脸的机会,必须将事情办得漂亮了。何况,说起来他胡青阳也是北宋庐陵移民后裔,也算得是同仇敌忾。
胡青阳负着双手,走到坟边。
坟头立着一块麻石墓碑,镌刻着“先考李公诲晟之墓,孝男李宪敬立”,字迹老旧斑驳,碑额的刻纹泛青,碑前有几根细细的竹签,那是香烛留痕。
坟茔堆满了砖石破瓦和断木碎瓷,一根细细的竹枝插在这些营建残余的罅隙当中,长长的白纸耷拉在竹枝上,纵有微风,亦不扬起,与那个童子一般倔犟。
书吏顾迎秋与人丈量完毕,正在闻询着一个身材矮小,有些猥琐的男子。
这人叫黄靖,是新化当地的一名盗墓贼,祖传的手艺,据说已经传承了八百多年。
“黄老鼠,照你看这墓,会不会是近年新建的?”
黄靖眨巴着老鼠眼,大摇其头,“绝无可能。”
“哦?”胡青阳倒是来了兴趣,走了过来。
他绕着这坟转悠了几圈,形制简陋,除了一块墓碑之外,什么都没有,也看不出什么名堂,“何以见得?”
“典史老爷请看这碑!”
说到本行,黄靖显得十分精神,他指着坟前的石碑,“你看看有什么不同?”
被他一提醒,胡青阳两人还真看出来了问题,与当前方方正正的石碑不同,这块石碑有个弧度,侧面看起来是弯的。
黄靖得意地笑道,“有句俗话叫“唐半山,宋弯弯,汉墓出在山尖尖”,这就是俗话里的“宋弯弯”了。”
胡青阳与顾迎秋相视一笑,带这个盗墓贼过来还真是带对了,不过这俗话有点忒俗,都俗到地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