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禁欢清了清嗓子说道:“赵将军在长坂坡击杀有名有姓的将领共有五人,分别是曹仁、曹洪、夏侯惇的部将淳于导、晏明、钟缙、钟绅,还有一个夏侯恩。”
淳于导是曹仁部将,被赵云一枪刺死,此战赵云救出了糜竺。
晏明是曹洪部将,与赵云交战三合后被刺死。
钟缙和钟绅是兄弟二人,也是夏侯惇部将,与赵云交战后被杀死。
夏侯恩是曹操的随身背“青釭”宝剑之将,被赵云一合刺死,变成了“送剑童子”,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徐禁欢相信自己的答案准确无误。
然而,三国武魂却满心疑惑,不禁质问道:“为何答案中没有提及高览?难道你不知道高览也是在我的枪下陨落的吗?”
徐禁欢耐心地解释道:“这是因为你的问题特指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之时所杀的将领,而赵云击败高览的事迹,实际上发生在七进七出之前。”
随着徐禁欢的解答落下帷幕,天梯仿佛响应着智慧的光芒,缓缓向天际延伸,直至那第一百二十级台阶,悬浮于虚无缥缈的半空之中,象征着对知识与勇气的至高敬意。
这时候徐禁欢才反应过来,三国武魂问为何没有高览,也是天梯挑战中的一环。
徐禁欢一边向着最高的楼梯走过去,一边暗叹自己运气好。
其实赵云七进七出时具体杀了多少将领,仅仅是凭借阅读几遍《三国演义》根本记不住。
徐禁欢之所以能够记住,完全是因为此前他进入过赵云的【心声任务】,感同身受地在长坂坡杀入、杀出,再加上对原着的研究这才记得如此清楚。
果然徐禁欢的答案完全正确,最高处的楼梯十分稳当地漂浮在半空中。
栖霞立于一侧,目光中满是对徐禁欢的钦佩与惊叹。
她未曾料到,徐禁欢对《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巨着的掌握竟能细致入微至此,每一个细节、每一场战役,在他心中皆如明镜般清晰。
三国武魂眸光一闪,幻化成为吕布的样子,语气深沉:“世间忠奸,岂有定论?张飞怒斥奉先‘三姓家奴’,你且道来,此三姓为何?”
徐禁欢这次明白了,又换题型了,这一次问的是三国人物曾经为谁效力的问题。
吕布的经历是最容易回答的一题,徐禁欢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微笑,心中暗自得意。
同时,他也看出来了这个问题中又有“坑”,那就是“吕”姓是否为其中之一。
“吕”是吕布本身的姓氏,没有自己是本身姓氏家奴的说法。
很快徐禁就说出了答案,“吕布,本是丁原义子,后转投董卓麾下,再因王允之计,杀了董卓。所以三姓是丁、董、王!”
徐禁欢回答完毕,天梯再次向前延伸九十级台阶。
爬上最高台阶后,徐禁欢发现自己的位置处于悬崖上方最中间,说明路程差不多到了一半。
确定徐禁欢答案无误后,三国武魂化为了张辽:“古语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敢问阁下,在下先后效力过多少个主公?”
《三国演义》中“主公”二字回荡在每一寸土地,各路诸侯与英雄领袖皆以此相称,字里行间透露出那个时代人们对领导者的无比忠诚与崇高敬意。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尊称,它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忠诚文化,部下愿为主公的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徐禁欢暗自盘算了一下张辽跟随过丁原、董卓、吕布、曹操,但总感觉少了一些。
根据前两轮游戏的答案来看,这个答案至少从数量上来看应该翻倍才对。
他又将张辽的经历想了一下,发现忽略了大将军何进。
张辽先被丁原召为从事,并命他带兵赶赴京城,接受大将军何进的领导。
何进被杀后,朝廷动荡,张辽先后归属于董卓、吕布,然后才是曹操。
“但是一个势力可以有不同的主公。”徐禁欢突然想到这一点,马上回答道:“张辽跟随过六位主公,分别是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曹操和曹丕。”
说完,他抬头看向张辽,三国武魂坚定且自信。
天梯再次向前延伸,这一次延伸出一百八十级台阶。
徐禁欢登上最高台阶,最高一层台阶稳固如初。
三国武魂这时候变成了刘备的样子:“吾本中山晋王之后,却一路颠沛流离,历尽坎坷才就一方霸业。请问吾都在那些人帐下就过职,分别都是谁?”
徐禁欢感觉这个问题听上去简单,细想下来却不容易。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投靠历程是其创业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他在乱世中求生存、图发展的艰辛与智慧。
但是刘备究竟投奔过多少人,这个却需要细数一下。
徐禁欢开始从《三国演义》第一章开始回忆。
刘备首先是看到了幽州太守刘焉发布的招军文榜,决定参军,因此可以说他投奔的第一人是刘焉。
后来刘备玄德与关、张引本部五百人到了广宗投奔卢植。
卢植被黄巾军的主帅张角用妖术所败,朝廷以“惰慢军心”的罪名将其押送回京受审。
刘备只好又投奔朱儁,打败了张角的兄弟张宝。
朱儁被封为车骑将军,刘备只得了个县尉,后因张飞鞭打督邮,县尉也做不成了,只好投奔代州刘恢。
而后觉得跟着刘恢没有前途,加入了公孙瓒。
当曹操进攻徐州时,徐州牧陶谦向公孙瓒求援,公孙瓒派遣刘备前往救援。
刘备在徐州不仅成功抵御了曹操的进攻,还得到了陶谦的赏识和信任,最终陶谦在临终前将徐州托付给了刘备。
吕布袭取徐州后,刘备一度处于困境,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投靠吕布,暂时安身立命。
然而,吕布的见利忘义最终迫使刘备再次离开。
刘备在吕布的逼迫下离开徐州后,转而投靠了曹操。
在曹操麾下,刘备得到了衣带诏等事件的支持,开始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反抗曹操。
刘备在曹操的严密监视下感到危机四伏,于是借机离开曹操,转而投靠了袁绍。
在袁绍麾下,刘备参与了官渡之战等重要战役,但并未取得显着战果。
201年十一月,刘备从汝南郡败走,来到荆州,往襄阳投奔刘表。
刘备在荆州期间,虽然名义上是刘表的部下,但实际上他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权。
从此以后,刘备以一方主公的身份出现,再也没有在谁手下任职。
赤壁之战前,刘备虽然逃跑到了东吴的地界,但他与孙权平起平坐,并不属于孙权的部下。
徐禁欢整理出来刘焉、卢植、朱儁、刘恢、公孙瓒、陶谦等十人。
现在摆在徐禁欢面前的只有一个难题,那就是刘表算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