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村长坐着马车回到村里,他刚一回到家,先去水缸蒯了一大瓢凉水,迫不及待的咕咚咕咚的喝了两大口解解渴,然后就放下了,现在已经是深秋了,天气很凉了,他要是灌了一肚子凉水他会受不了的,何况他已经一天都没吃饭了,饿坏了。
他掀开锅盖,里面什么都没有,他又开始翻橱柜,边翻边喊:“孩儿他娘?”见没人答应,又喊道:“老婆子!在那呢?”还没有人答应。
他这下吃的也不找了,找遍了家里的所有地方,连儿子儿媳妇的房间都去了,家里一个人都没有。
这下他有些急了,这都到饭点儿了,其他人不在家他媳妇和儿媳妇还有几岁的小孙子也一定在家,这会儿一个人都没有,他怕家里人出什么事儿了。急忙出去找。
他先来到邻居家,想要问问他家里人都去哪了,可是邻居家大门紧锁,显然家里也没有人。他又走了几家同样锁着门。他站在马路上看着安静的村子,心里一阵恐慌。
家家户户都锁着大门,烟囱上的炊烟也不再冒起,连狗叫声都没有,他才走了不到一天,整个村子都发生了什么?人都去哪了?
就在他要搜遍全村的时候,小路上慢悠悠的走过来两个人,他看到有人过来了,赶忙迎上去,走近一看这两人是他老伴儿和儿媳妇,儿媳妇扶着老伴儿背着他的小孙子。
他来到二人跟前问道:“你们去哪儿了?家里怎么一个人都没有?村里的人都去哪了?”
儿媳妇赶忙说:“爹,您回来了?我这就回去做饭。”
他媳妇也说:“先回家,回去再说吧。”说完几人就往回家走。
村长看着二人浑身都是土,身上还粘着几片草叶子,连小孙子的小脸也是脏兮兮的。
他问:“你们去哪儿了?”
儿媳妇恭敬的回答说:“爹,我们去搂树叶,松毛了,对了,全村的人都去了,所以家里都上了锁,我们不知道您什么时候回来,所以也没敢锁门。”
村长不解的问:“搂那玩意儿干啥?还全村人都去了。”
儿媳妇说:“是黄大伯家的三儿子黄轩明,想出了用松毛树叶代替秸秆叶子铺地里烧,他说,树叶子,松毛,牲口不吃,咱们烧啥不是烧,把秸秆叶省下来喂牲口不好吗?”
所以大家为了省秸秆,全家都上山去搂叶子了,这会儿都不下山,我把孩子和娘送回来,做好饭还去给家里人送饭。他们不到黑天是不会回来的。
村长听到这个主意是老太爷想出来的,不可思议的又确认了一遍:“你说错了吧,是黄家老二想的办法吧?”
儿媳妇说:“爹,我没说错,是黄家老三想出来的,黄家二哥早早的就去学校了,跟本没露面。”
这时候他才相信,这真是黄老三想出来的,因为他知道太爷爷不会做弄虚作假的事儿,谁想出来的就是谁的。
他承认他是看错老太爷了,他可不是没心机,只是被几个哥哥护的很好,让他而立之年还表现的毫无心机。
这一离开他们的羽翼就会快速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