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冠凌离开后,高琨转身与杨山商量起来,“杨生,我会说服黄光平讲师加入你的课题组,他在数字信号接口协议方面很有心得,应该能帮到你。”
黄光平与杨山同岁,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电子工程学硕士,名校出身,很有能力。不过他对杨山一直有意见,一个白身都能混成了副教授,这哪儿说理去。
“那太好了,到时候就让他主持硬件模块的研发。”杨山才不管他有啥意见,直接给他压个重担。
他本来也不想在这个课题上多耗时间,有那功夫多熬熬夜不好么?
你不是想出名吗,好啊,过来干活吧!正好自己还能少操心。
高主任对他的安排很满意。
杨山发起的课题调动了中文大学一多半资源。
在外人看来,课题中最重要的工作是设计字形和那个什么输入法,但内行人知道,这其中最难的是硬件模块的设计。因为硬件是这套系统的基础,如果硬件达不到要求,其他上层建筑都要做出妥协。
目前的计算机还不具备协调上百K数据的瞬时响应的能力,如果黄光平把硬件模块设计出来,并且能够实现预期功能,那他在计算机圈里的名气会上升好几个台阶,甚至会身处潮头。
原本高主任以为杨山会亲自主持这部分工作,没想到他轻易的让出了位置。
这让他对杨山又高看一眼。
其实高主任对杨山的印象不错,虽说自从电子工程系建立以来,他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但授课质量一向过硬,对学生的培养也非常有耐心,比他之前在带英认识的那些代课老师的责任心强出太多了。
而且他也能看得出来,中大电子的几个合伙人中,杨山是绝对的核心,无可替代。他为中大电子设计出来的发展规划路线也堪称完美,让这个处于电子技术荒漠中的草台班子短时间内就实现了自我造血能力。
“你还需要什么?”
“把系里那台计算机的一半使用时间给我。”
这台中型计算机可是系里的宝贝,花了近百万港币,比杨山几年前买的那台强出太多。他想着用这个计算机设计一个简单的仿真电路测试程序,这样能加快硬件的研发速度。
“可以。还有吗?”
“暂时没有了,中午我再去找找理学院的王院长,看看他那里有什么便宜可占。”杨山还想去理学院拉一些毕业生当牛马。电子工程系才成立一年多,那帮学生还不堪用。
“好,如果想到什么可以直接和我说。”
“高主任,您来在中大电子这么长时间,对这里的情况也了解了不少,你觉得还需要添置哪些实验设备,可以直接和黄小姐说的。”
高主任在中大一年多,似乎还没习惯把身份转变过来,他还是觉得科研岗位有意思。这一点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在中大电子干活纯属义务劳动。
黄冠凌曾经想给他一个大红包,但是任韦黎觉得不太妥当,高主任搞这个就是兴趣爱好,送钱似乎是俗了。任韦黎觉得直接给点干股不错,还能拉拢一下,但是黄冠凌又认为不合适,股份就那么点,如果以后老师都过来帮忙,那给还是不给。
杨山觉得干脆花钱买一些新的实验设备,当成玩具让这位真神玩玩好了。
“现在这里的实验设备够用了,我觉得在实验室里待着很舒服,谢谢你!”高主任听出了杨山的好意。
“可以购买一些与光纤技术相关的实验设备。以后中大电子发展壮大,我觉得迟早都要迈入光纤的门槛。”杨山再次提议。
“没必要,那些实验设备极其昂贵,几百万港币砸进去连个水花都看不见。”高主任笑着拒绝。
“那您说距离光纤进入实用阶段还有多长时间?”杨山对光纤技术并不熟悉,难得碰上了专家,自然要多聊聊。
“至少5年,想要普及推广估计要10年以后了。”高主任淡淡的说道,“怎么?你想让中大电子进入这个领域?”
“有点想法,有可能吗?”
“实话实说,现在不太可能。从人才、设备、资金来说都差的太远。即使把香江的资源整合到一起也不够。”高主任感觉自己说的有些悲观,于是开了个小玩笑,“要是黄小姐担任香江的布政司长官,搞成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杨山在这方面是个外行,也不再纠结,“哈哈,她的脑袋里藏着一个葛朗台。”
“她也不容易。为了推销程控电话交换机,前段时间去了趟新加坡,脸都晒黑了。哈哈!”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中大电子在杨山设计基础上研发出来的企业用程控电话交换机,实用性大大提升。200门级别的程控交换机,成本不到2万,在市场上卖6万都有人要,堪称暴利。
看到市场如此火爆,黄冠凌野心勃勃的准备进军商用交换机领域,所以才催着杨山开发计费系统。
说到交换机,高主任想到了什么,“杨生,中大电子现在发展方向都是在你设计思路上推进的,包括有线电话通讯网络设备和无线步话机网络设备。你就没想过把这两个网络组合到一起吗?”
“想过啊,但是太难了。几十台移动设备接入网络还勉强可以做到,上百的话,不论是基站还是交换机,根本承受不了。而且移动端设备的复杂程度比步话机高出很多,即使制作出来体积也不会小。我觉得未来即便出现无线电话,其信号传输和处理的模式也会和步话机有很大不同。想要在步话机的基础上搭建无线通讯网络,这条路走不通。”
杨山当然想把手机弄出来,可这玩意光靠想象可不行。别说中大电子了,即便是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贝尔实验室也搞不出来。摩托罗拉说起来已经开始研究,明年就会拿出原型机,可是实用化还要等很久。
所以这个想法仅仅在杨山的脑袋里一闪而过,就没有然后了。
两个人就这样在各自熟悉的领域里东拉西扯的聊着天,畅想着电子通信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顺带着谈一谈中大电子的“钱途”。
凭借着前世积累的一些“前瞻性”知识,杨山勉强能接得上话。
等杨山老了以后就可以拿出来和孙子们吹牛了:你爷爷我曾经和诺奖获得者一起干过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