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这个时候,丽芳都在雇主家的厨房里忙碌着,而雇主们还在酣睡中,整栋别墅是安静的。
想不到推开院门,小区里已经是一片繁忙与热闹了。
跑步的、买菜的、遛狗的、打扫马路的,还有开着车出门的。
有认识的保安和丽芳打着招呼:“姐,这是要回老家呀?”
丽芳说:“是呀。”
保安问:“哦,回家多长时间呢?”
丽芳笑了笑说:“先回去再说吧。”
多长时间?丽芳没有说,雇主们也没有问。
以后,不知道还会不会再踏入这个小区了?
叫的车正好来了,丽芳和小区岗亭里的保安打过招呼,又回望了小区一眼,就上车了。
到了火车站,离上车还有好几个小时,丽芳先买了早餐吃了。
要在火车上待20多个小时呢,丽芳又去附近买了面包、泡面、桔子、香蕉、矿泉水、纸巾,还买了牙刷和牙膏带上车。
决定把这趟绿皮火车的回乡之旅当然一次旅游。
上车后,丽芳找到自己的铺位后放下行李,坐在靠窗的座椅上,随着列车缓缓驶离车站,心也和深圳渐行渐远,暂时的忘掉了那些不快和郁闷,欣赏着车窗外的风光。
广东多丘陵,车子出了深圳后,就在高低绵延的田野间穿行。
丽芳的心已经飞到了陕西那个小县城里,那里有她的儿子,又飞到了那个山沟沟里的小村子里,那里有她的婆家和娘家。
丽芳甚至还给自己这次回家做了一个计划:先不告诉家里人,明天直接让儿子去车站接自己。然后在县城里住上一天,把县城里的房子打扫一遍。
第二天自己开着车回婆家,下午就去娘家看望妈妈和哥嫂。
然后就每天走一家亲戚,把所有亲戚和朋友都走上一遍。
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争取趁这次回家,托亲戚朋友们给儿子介绍一个女朋友。
儿子的婚事也是近年来压在丽芳心头的一件大事。既然回家没别的事,不如就筹划一下这件事情。
还要把家乡好吃的东西都吃上一遍,以慰藉这颗思乡的味蕾。开着车把周边好玩的地方都玩一遍。
丽芳想着这些的时候,心里是美滋滋的。
记得刚出来打工的时候,每一次回老家,都只能买到绿皮火车的站票,从来不敢奢求买卧铺票。
那时候的火车里面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似的满满当当。许多人背着蛇皮口袋、用扁担挑着水桶、棉絮等家当南下。
而现在不仅许多人有了私家车,而且飞机、高铁也普及了。
火车站里人少多了,秩序也比以前好了不知多少倍。再看火车上的这些人,行李也精简了,穿着也更得体了。
这一路,丽芳吃了睡,睡了吃。这一趟绿皮火车的旅途并不寂寞 ,倒像是一段慢热而长情的小调。
第二天一早在火车上,丽芳才打了电话给儿子,说自己下午到县城,让他预留时间,去车站接一下自己。
儿子很意外地问:“妈,您怎么突然回来啦?”
丽芳说;“想看看你了,所以就回来了。不高兴吗?”
儿子在那头笑道:“有点突然。没听您说起。还以为要到过年时才回来呢。”
丽芳说:“我谁也没告诉。”
坐上回县城的车后,丽芳给儿子打了电话。
儿子说:“我今天下午请假了,就等着您的电话呢。”
母子见面,丽芳觉得儿子似乎又长高了一些。
儿子笑道:“我都多大了?还会长吗?可能是头发太长了吧。”
接过丽芳手里的行李箱,又要丽芳把背包也给他背着。
丽芳说:“不用,我自己背着就行。”
儿子不由分说的拿过去自己背了。
母子俩并排走向停车场的时候,看着比自己高出许多,身材壮实的儿子,丽芳心里是如此的踏实和莫名的安全感。
一辆白色的国产SUV,外观看起来很大气,坐上去后空间很宽敞。
丽芳先上后排感受了一下,又绕到前排。
儿子一直站在车外面,这会儿对丽芳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说:“你还没开过自己家的车。你开吧。”
丽芳便坐在了驾驶座上。
现在十几万的国产车无论外观还是性能都有了很大提升。特别是电子辅助系统方面超赶三十万以内的合资车完全没有问题。
但仔细感受,还是有区别的。在于底盘的调较,过减速带的时候特别明显。
好车就是一件艺术品,不仅有日新月异的现代化设计理念,还有品牌文化的沉淀。每一款车都有自己的劣势和优势,有很明显的特点。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一样。
但国产车现在既要又要,力求完善、完美。
殊不知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绝对的完美。
比如追求扭距,就必须有相对应的发动机功率和一系统契合它的设计。
扯远了。总之,别的的再好,始终是别人的。丽芳现在开着自己家的车才是最舒心的。
没有开雇主家的车时那种惴惴不安,对自己的驾驶技术也瞬间就自信了起来。觉得老家的路很宽,路上车很少。
身边还坐着自己的孩子。这个孩子会因为丽芳说错话或打他两下生气,但绝不会和自己心生间隙。
两人回到了位于县城的家,推门而已,出乎丽芳意外的是屋子里还挺干净的。
丽芳笑着说:“你打扫得挺干净的呀。”
儿子笑道:“我临时抱佛脚。”
丽芳走进去看,果然桌子上的茶杯下面还有水渍。臭小子只顾上做面子工程了。
房子只是简单装修了一下,里面的东西配置不是很齐全。但随便住一住没问题。
丽芳说:“你去忙你的吧。我重新打扫一下。”
儿子说:“你先休息一下,再慢慢弄吧。我把你床上都铺好了。”
因为这是留给儿子结婚用的房子,所以丽芳他们住在次卧里。
进去看了看,果然床已经铺好了。虽然棉絮套进去后没有扯平,被面上看着皱皱巴巴的,可丽芳已经很满意了。
这次回来,儿子比过年的时候懂事多了。过年在家里那几天除了吃饭就是打游戏。
丽芳挽起袖子干起活来。又对儿子说:“你下午不上班了吧?”
儿子说:“不上。”
丽芳指挥他:“你去买点菜回来,晚上我做饭给你吃。”
日复一日的在外面做家政,回自己家了第一件事也是打扫。
丽芳踏踏实实地干着活,衣服脱掉了一层又一层。
儿子买了许多食材回来,还买了火锅底料。说想吃火锅了。
火锅做好,把电磁炉放在茶几上,母子俩坐在沙发上,一人一只小凳子围着茶几坐着,边涮边吃。
饭吃到一半,老公打电话来了。
丽芳接了,开了免提后,老公问:“到家没有?”
丽芳说:“你怎么知道我回来啦?正和儿子吃火锅呢。”
那头沉默了一会儿,说:“文强告诉我的。家里现在温度怎么样?”
丽芳说:“早晚可以穿薄羽绒服了。穿打底衫和厚外套也可以。”
儿子问:“爸,你也请假回来玩几天吧?”
丽芳老公有些悻悻然地说:“我才来多久?没挣到钱回去做什么?”
儿子说:”我就随口一说。“
丽芳老公说:“不说了,你们吃吧。”又挂了电话。
饭后,母子俩出去逛了逛街。
不知道是天凉了,还是人本来就少。正是晚饭后,外面却不见多少人。
广场上有些中老年人在慢慢散着步,马路上车流量不算大,有一些电动车穿插其中。
路边的树叶都已经掉了大半,人行道下一层落叶。应该是早上扫过又落下的。
丽芳感受到了一种由季节到人文的萧条。
进超市逛了逛,给婆婆和妈妈买了些零食,超市里人也 不多。感觉工作人员比逛超市的人还多。
丽芳说:“人好少呀。”
儿子说:”县城里本来人就少。年轻人更少。
母子俩买完东西,还开着车在县城里转了一圈,还看到有一个家政中介,丽芳记下了电话号码,才回家了。
丽芳这一晚上睡得特别好。回家的感觉真好。
第二天一早,丽芳开车送儿子上班后,就回了村子里。
到村子里的时候是上午九点多钟。
一进村道,丽芳就看到五六个大娘大爷站在村道中间聊天。有两个人的手放在背后,手里还拿着吃完饭的碗。
几个人围成了一圈,不知道在说什么。
那几个人也看到来了车,集体朝路旁边挪了挪,不约而同地盯着来车。
丽芳开近了,认出了这些人,其中也有自己的婆婆。
降下车窗,又觉得不妥,索性把车停在路边,下来和他们打招呼。
见丽芳下车了,婆婆伸着脖子朝车里张望着,又走到车前面去,把头贴着窗户朝里面看。
丽芳还来不及和婆婆说话,就被大娘大爷们热情的招呼声给淹没了。
大娘大爷们热情地说:“是芳回来啦?我们还以为是谁呢。。”
另一位大爷说:“我们这个组里像你这个年纪的女的,还只有你一个会开车呢。”
另一个大娘反驳道:“谁说的?xx家的媳妇也会开呀!上次回来我都看到是她开的车。”
大爷强调道:“xx家的媳妇才三十来岁。我是说四十大几岁的女人,我们组不是只有芳会开吗?”
丽芳只是笑了笑。在深圳,五六十岁的女性会开车的都稀疏平常。然而在自己的小村子里,这个年纪的女人会开车也成了一件值得讨论的事情。
这就是差距。
一时间,有问丽芳这个时候回来做什么的?
也有问丽芳准备在家里待多久?
还有人问丽芳是不是还在原来的老板家里做的?
婆婆见缝插针地问:“你一个人回来的?文强爸没和你一起回来?”
婆婆也惦记着自己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