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玲彻夜不归被雇主李先生训斥后,表面服从,内心其实是愤愤然的。
李先生出门后,李太并没有多说什么,坐着发了一会呆,似乎还在想着李先生那句‘以后好自为之’。
坐了一阵,上楼收拾一番后,也出去了。
李太一出门,小玲就对丽芳说:‘姐,我们又不是坐牢,又没耽误干活,你说他们干嘛管这么多?’
丽芳说:‘咱们在人家家里,如果是晚上不回来出了什么事,人家也有责任的。’
小玲说:‘真有意思,都是成年人了,能出什么事呀?我看呐,就是巴不得咱们24小时都待在这里。’
丽芳笑了笑,没再说话。
她们俩每个人每个月有四天休息,丽芳为了方便,都是一次休两天,一个月休两次。除此以外,其他时间都呆在这个别墅小区内,有时候确实会无聊。但为了挣钱嘛。
从那天以后,李先生基本上不再和小玲说话了。有时候小玲看到他回来,主动打招呼说:‘李总回来啦?’李先生也不说话,连哼都不哼一声。
如果是小玲问:‘李总您吃饭了吗?’
李先生则会说:‘不用管。’
有时候小玲也觉得面子上挂不住,就问丽芳该怎么办?
问吧,自讨没趣。不问吧,工作职责。
丽芳想到自己以前就是不问的。那时候李先生的儿子壵垚经常在爷爷家。家里就保姆丽芳和李先生,进门出门互相不说话,也不问他吃不吃饭,反正看到就像没有看到一样。
他有什么事主动叫丽芳,丽芳才会开口回答。
虽然听起来很尴尬很冷漠,可却相安无事,习惯了就好。再说那个时候李先生很少回来,经常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根本没有多少机会尴尬。
现在有太太和儿女,李先生极少不回家,话也比以前多了些。但那只是对他的家人。
想到这,丽芳对小玲说:‘以后不要主动和他说任何话,他需要你做什么会自己开口的。’
小玲瞪着眼睛想了想,点了点头。
丽芳内心希望小玲能留下来做。
小玲现在干活越来越上手了。性格也开朗,相处起来并不累。唯一爱出风头和静不下来心。这两点如果是能改改,比外面再招一个回来又要重新磨合强多了。
来来去去那么多保姆了,都有各种缺点,人无完人。别的不说,万一再来一个像秋霞那样的,丽芳可无力招架。
这一天,李先生前妻生的女儿君君回来了。丽芳做了这么多年,见过几次她坐在车里。这还是第一次回家来。
以前或许回来过几次,在李先生父母家吧。
前段时间李先生和前妻闹得很不愉快,一度不让他见自己女儿君君,现在又让她回来,可见两人之间的问题应该已经解决了,或达成了某种协议。
李先生父母和那边的保姆吴姐都过来了,因为是周六,垚垚也在家陪妹妹,培训班也请假不去上了。
李先生领着君君进门的时候,她穿着一身鹅黄的裙子,整个人漂亮的像一朵娇嫩的小花。怯生生的,小心打量着屋里的每个人,很不自在,可这里原本是她的家啊,丽芳看着君君小心翼翼的样子,心疼。
李先生让她叫李太,她甜甜的叫阿姨,因为和爷爷奶奶见面的次数多,比较熟悉,不用爸爸招呼就主动叫了爷爷奶奶,还主动叫了吴姐吴奶奶。垚垚也大了,知道是自己的亲妹妹,看着她一一打过招呼,就牵着妹妹的手去一边玩了。
丽芳抱着莹莹,小家伙看到哥哥领着一个小姐姐去一边玩了,扑腾着也要过去,可两个大孩子头也不抬玩的正高兴,谁也没看莹莹一眼,血缘天性无法泯灭。不管隔了多久,还是一见如故。
李太看着垚垚和君君,又看看莹莹,眼里的落寞一闪而过,无人察觉,除了丽芳。
这时,李先生的母亲亲亲热热的一把抱过莹莹,让她学叫爷爷奶奶。李老先生也握着莹莹的手乐呵呵的。李太的脸色马上明媚起来。去拿来很多零食让两个大点的孩子吃。
君君开始不敢拿,李太递给她也不接。垚垚先拿了一块巧克力,剥开包装纸喂到妹妹嘴里。然后才给自己又剥了一块塞进嘴里吃起来。过了一会,又指指莹莹问李太:‘她可以吃吗?’李太这才微笑着说:‘你们吃吧,小妹妹不能吃。’
看到这,丽芳觉得这个家里,从老到小,就没有一个人不聪明的。也不敢说垚垚小小年纪就深谙处事之道,懂得投桃报李。但这个孩子绝对比很多小孩会审时度势。看似童真却每每恰到好处。这种大家庭的小孩说话做事都很有章法。
李先生和父母坐在沙发上喝着茶,看着三个孩子,客厅热闹的这一幕,满脸笑容。
不得不说,李太现在越来越有大家风范了。说话做事比以前大度多了。当人的胸怀变得更宽广后,首先受益的一定是自己。
小玲和吴姐特意做了孩子们爱吃的炸薯条和披萨,烤香肠,炸鸡翅之类,午饭垚垚和君君俩兄妹吃得很开心。
不得不说年轻真好,学东西不但一学就会,还能举一反三。现在不管什么饭菜,小玲跟着做菜App学下来,都能做到七八分相似。还能根据李先生家的口味进行调整。
当然还做了很多适合李老先生夫妇的菜,多以清蒸软烂的食物为主,是由吴姐做的。
小玲今天特别安分,没有多说一句话,一直在厨房闷头干活。
孩子们吃完饭后,大人还在继续吃。小玲又端来水果给他们吃。
然后顺势蹲在君君身边,开始问她一些学校和钢琴舞蹈班的事。君君一句句回答着,说到开心处,还比划了几个舞蹈动作。似乎很喜欢这个热情开朗的阿姨。
都是亲人,经过半天相处,君君已经很自在了。孩子的世界本就单纯,谁对她好,她就喜欢谁。因为她判给了李先生的前妻,很少回来,自然成为全家的宠儿。
李先生边陪着父母吃饭,边满脸宠溺的看着君君和小玲聊天。脸色一扫多日的阴郁。如三月暖阳般和煦。
等到午睡时,李先生问君君想和谁一起,居然回答想和小玲阿姨。
李先生笑着说:‘那你要听小玲阿姨的话哟。’算是同意了。
小玲乐呵呵的领着君君上了二楼,垚垚也跟在后面上去了。
因为小玲刚上户时厨艺并不太好,做的饭菜壵壵不爱吃,又因为家里换过好几个保姆,都是过客。所以垚垚和小玲并不亲近,最近小玲的厨艺有所提升,壵垚又躲在爷爷家,今天中午吃披萨时大呼好吃,此刻看到妹妹君君和小玲手牵手上楼,他也笑着跟上去了。
李老先生夫妇和吴姐吃过午饭后,又坐了一会,就回那边别墅了。
李太也上楼休息了,丽芳和莹莹也回了房间。上午热闹喧腾的客厅,一时安静了下来。只有李先生一个人在客厅静坐喝茶,不时有清脆的器皿碰击声传进房间。
晚饭时,小玲又做了鸡肉卷和牛排给孩子们吃,。得到君君的高度赞扬,竖起了大拇指。壵垚看到妹妹吃得开心,也很捧场。李先生坐在一旁看着这对儿女,几分宠溺,几分心疼,几分不舍,又有几分失落。一会给儿子擦擦嘴角,一会给女儿切牛排。
李太给他盛的汤他双手接过去放在桌上,却迟迟没有喝。而一旁的李太看着李先生,则一脸怅然若失。
可怜天下父母心,世上人心有千万万种,唯父母心是一样。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丽芳本人没有经历过这种家庭,却懂得这种感受。因为丽芳是一个母亲。孩子在千里之外的老家。也时时体验思念孩子的痛苦,更珍惜与孩子的短暂相处。只要见着了,心里眼里全是孩子,仿佛只要挪开一下眼神就吃亏了似的。
而离婚的小玲,孩子判给了前夫,此刻一脸沉静的看着餐桌上这一幕,丽芳不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
原来这个屋檐下竟有这么多伤心人。
吃过晚饭,就该送君君回去了,懂事的壵垚和爸爸一起陪着妹妹去向爷爷奶奶告别。
李太抱着莹莹。看着父子三人出了院门,不再掩饰满脸失落。怔怔的在大门口站了很久,一直看到他们的车子经过院外的马路驶出小区,才慢慢的转身回屋。把莹莹交给丽芳后,就上楼去了。
其实,丽芳私心里觉得李太大可不必失落。和君君相比,莹莹几乎每天都能见到父亲,有时李先生回来,哪怕莹莹睡着了,也要抱过去摸摸她的小脸蛋,握着她的小手放到唇边轻轻的吻一下。李先生对莹莹的宠爱丽芳是看在眼里的。
因了小玲最近的本份,也因了君君来的那天小玲的表现,李先生夫妇,特别是李先生,对小玲的态度开始好转。看样子是准备继续留下小玲了。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小玲肯听人劝,把丽芳的话听进心里去了,最近只干自己份内的活,不再多话。
只是小玲仍然爱看手机,对着手机傻笑,有时把手机举到耳朵边听语音消息。经常干完活晚上出去散步,不过再也没有夜不归宿。
看来小玲还是很看重这份工作的。毕竟这份工作她已经可以胜任并且工资较高,生活环境也不错。若论挣钱,强过一般普工。有多少保姆见过了豪门奢华再也无法去过工厂那种生活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然而,意外来得太快,令人猝不及防。
那几天丽芳就发现小玲吃饭胃口不好,因为两个保姆是单独留菜的,经常一起坐在厨房那张桌子上吃饭。彼此的饭量都是清楚的。
小玲平时能吃一碗米饭,那几天连半碗也难吃下,还动不动就反胃。
丽芳问她是不是不舒服?小玲回答说自己以前就有反流性食管炎,经常吃东西不消化还恶心反胃。可能是又复发了。丽芳以前也得过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确实是这样,深受其苦。所以并没有多想。
当那天早上,小玲端着一盘刚煎好的鸡蛋往餐桌上放的时候,又忍不住恶心了。快速抽了几张纸巾捂着嘴边呕边往一楼公用卫生间跑去。
当时丽芳在厨房里吃早饭,隔着玻璃门看得清清楚楚。李先生坐在餐桌边本来吃着一片吐司,看到小玲往卫生间狂奔,把手里的吐司放在了盘子里。
双肘撑在桌上,双手交叉抵在下巴处,垂着眼帘,静坐了一会。一直等小玲从卫生间出来,才把目光投向她。
只见小玲满脸通红的上了二楼。
李先生看着小玲的背影消失在楼梯拐弯处,才又收回目光,拿起刚才那片吐司继续吃起来。
吃完那片吐司,又慢条斯理的打开牛奶瓶盖,用纸巾擦了擦瓶口,缓缓把牛奶倒进玻璃杯里。
并没有马上喝,而是低头看着杯子,屈起修长的手指,用食指和中指的关节轻轻叩着玻璃杯壁,一下又一下的,若有所思。
敲了大概几十秒钟,才张开手指端起玻璃杯喝了两口牛奶,慢慢又放下杯子,用筷子夹起一个煎蛋往自己面前的盘子里放。不知为什么,夹到半空,又退回了原来装煎蛋的那个盘子里。意兴阑珊的放下了筷子。
然后抽了张纸巾擦拭了一下嘴角,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把用过的纸巾对折后压在盘子底,而是捏成一团,随手放在了桌子上。
接着,李先生也上楼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