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闺女也就刚刚十六七岁的年龄,见识还不够,她只知道有这个规矩,讲不出为什么有这个规矩,站在那里,涨红着脸说不出话,旁边那些大人倒是懂,但无一人帮她解答,只站在旁边看戏。
这闺女的父亲是个老实人,又被气急了,努力的想替女儿回答,却讲不出什么道理,涨红着脸,大声嚷道:“老祖宗定的规矩,祖宗们定的规矩!”
那无耻之人不理会叫嚷的爸爸,无耻的笑着,挑衅地对那闺女说:“你招个养老女婿,那也是外人,生了孩子也不是你爸的根。话说回来,我没越界,我在我自家宅基地上盖房,想怎么盖就怎么盖,你管得着吗?”
那闺女气急,又吵不过这人,一跺脚,转身跑进屋,很快又跑出来,手里多了一把闪闪发光的菜刀,众人见状,都大吃一惊。
姐姐忙拉了盼盼往回后退,慌乱中,盼盼仍看见,那闺女挥舞着菜刀,冲无耻的人喊:“你今天不挪地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众人见这闺女是真气急了,怕出人命,才劝那无耻的人,按规矩办事。
谁也没解释为什么有滴水这规矩,反正就是劝那无耻之人按规矩办事。
无耻之人梗着脖子,看着闪光发亮的菜刀和对面怒气冲冲的母女,终于梗过脖子来,对围观对人群说了一句:“我今天就给大伙一个面子,把地基往那边挪一下。”说完又骂骂咧咧对这边的父女嘟囔:“断子绝孙的绝户!”
他这一嘟囔,被对面闺女听到了,她猛的向前冲了几步,大喝一声:“你说什么?”这无耻之人眼见这闺女举刀向自己跑来,惊慌之下,忙后退,脚下一个趔趄,差点摔倒,人群中传来了几声耻笑。
那闺女住了脚,继续喊:“你要说什么,有本事就大声说,你tmd再敢说一句我不乐意听的,我和你拼命,咱们看看谁的命硬!”
那无耻之人哪里还敢再说什么,快步的走到一面墙的后头去了。
热闹看罢,众人散去,盼盼和姐姐也沿着村路向家走去,路边的墙上,有大大的字写的标语:“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
姐姐看着那宣传语,对盼盼讲:“那盖房的人讲话那么缺德,他肯定没看到这标语。”盼盼回答:“这么大的标语,眼睛瞎了才会看不到。”
姐姐又说:“不知道这两家人打架时,村干部们干嘛去了,都快出人命了,怎么不出来主持正义?拆我们房子时,他们跑那么快。”盼盼回答:“也许他们忙着刷新的标语去了吧。”
一问一答的回答,姐妹俩哈哈的笑了起来,村干部拆了她们的房子,让她们受苦,她们苦中作乐,嘲笑着这些村干部。无论如何,她们下意识的讨厌村干部,连带也讨厌那些“做官”的人,
那天的事给盼盼留下来很深的印象,她明白了,在这里,没有儿子就是罪。没儿子,会被人骂“绝户头”,会被人抢占了财产,明明有理也会变成无理,受了委屈,旁观者不但不为你伸张正义,还劝你认了。
她不想自己的父母也被人那么欺负,她知道,弟弟的到来,某种程度上也庇护了这个家,所以,父母坚持生弟弟,盼盼从未因此抱怨父母,更不曾抱怨弟弟。
但现在,姐姐要辍学了,姐姐那么痛苦,弟弟却还在快乐的跑着、跳着。姐姐的痛苦和弟弟的快乐,如此强烈的对比,让自我意识在盼盼心中萌芽,她同情姐姐,也开始对弟弟不满。
无论如何,焕焕舍不得姐姐去打工,她待在姐姐身边,不肯离开。
姐姐安慰盼盼:“盼盼,你注意到了吗?妈妈这段时间都瘦的不成样子了,她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爸爸也愁眉苦脸,这对他的身体恢复可不好,我去打工,可以缓解爸妈的压力,这没什么不好的。
我们学校的学习氛围很不好,每年只有一两个考上本科的,据说这一两个,还只是在我们学校有学籍,去别的学校借读的学生。我的成绩,注定考不上本科,更不要说那些好的大学,不如早点去打工,还能帮爸妈分担一些。
盼盼,我已经体验了高中生活,不后悔了。你不一样,你成绩更好,记住,一定不要松懈,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好大学,你只要考,我就挣钱供你读。我走后,你有精力的话,就替爸爸妈妈分担一下,照顾小安,也去看看小昭,咱们一家人要好好的,你也要照顾好自己,千万记得 好好学习!”
盼盼在姐姐的叮嘱声中含泪点头。
姐姐很快离开了家,去了南方的一家电子厂,姐姐的一个同学在那儿打工,姐姐前去投奔,那时,姐姐才刚刚17岁。
姐姐走后,妈妈因为要照顾一家老小弱残,不敢离家太远,只在附近打零工。
自此以后,姐姐和妈妈一起扛起了家庭的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