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吹散了夏末的最后一丝燥热。
公社大院里的那棵老槐树,叶子已经开始泛黄,簌簌地往下落。
生活仿佛又回到了某种按部就班的轨道上,白墨在卫生院的名望日隆,疑难杂症在她手里似乎总能找到解决的门路,连带着孙前进都成了她的“首席大弟子”,鞍前马后,笔记记得比谁都勤快。
千临那边,透镜打磨初见成效,虽然离做出理想中的演示模型还有距离,但至少有了方向,她整个人沉浸在那种克服技术壁垒的专注里,常常对着一小片模糊的玻璃一看就是半天。
这天下午,卫生院门口又传来了熟悉的汽车引擎声。
“白大夫!白大夫!军、军车!又是上次那辆吉普!”孙前进第一个探出头去,随即咋咋呼呼地跑回来。
白墨正在给一个孩子处理烫伤,闻言手上的动作顿了顿,心里了然。
算算日子,赵峰上次说的那个“参观交流”,也该有下文了。
果然,车门打开,下来的不止是笑容满面的赵峰,还有一身戎装、身姿挺拔的陆衡。
他看起来完全康复了,脸色红润,眼神锐利,只是看向白墨时,那份锐利不自觉地柔和了几分。
霍凌风没来。
“白大夫!”
陆衡大步走过来,声音洪亮有力,带着军人特有的爽朗。
“我这次是专程来接你和千临同志,去军区参加一个医疗和技术交流会的!”
周院长和李建斌他们也闻讯赶来,听到是去军区参加交流会,脸上都露出了与有荣焉的笑容。
这可是公社卫生院从未有过的荣誉!
“陆营长太客气了,这……”
白墨正想客套几句。
“应该的!你的医术,我们军区医院的专家都听说了,点名想跟你交流交流。还有千临同志,”
陆衡转向闻声走出来的千临。
“上次赵峰回去汇报了你们公社小学教具的事,我们军区的子弟学校和附属工厂的技术员,对你的那些‘小发明’也很感兴趣!”
这理由找得光明正大,让人无法拒绝。
周院长更是连连点头,觉得这是大好事,催促着白墨和千临赶紧准备。
事情定在后天出发。
当晚,月上柳梢头。
白墨刚收拾完药房,准备回宿舍,却见陆衡等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
他似乎有些踌躇,看到白墨,深吸了口气,迎了上来。
“白大夫……能跟你说几句话吗?”
他的声音比白天低沉了些,月光勾勒出他坚毅的侧脸,也映照出他眼底一丝不同寻常的情绪。
白墨点点头,两人并肩在空旷的院子里慢慢走着。
秋夜微凉,虫鸣唧唧。
“这次回去,任务很重,下次什么时候能再见面,说不好。”
陆衡沉默了一会儿,率先开口,声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沙哑。
“我知道现在说这些不合时宜,我们认识的时间也不长……但是,白墨同志,有些话,我怕现在不说,以后就没机会了。”
他停下脚步,转过身,认真地看着白墨的眼睛。
他的眼神很亮,像淬了火的星辰,里面没有平日里的冷静克制,只有一种滚烫的、几乎要喷薄而出的情感。
“从你在手术台上把我救回来那天起,不对,可能更早,从我躺在病床上,看着你忙碌的身影开始……我就……”
他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语,耳根微微有些发红。
“白墨,我,陆衡,是个粗人,不会说什么花言巧语。我就想告诉你,我……喜欢你。是想跟你过一辈子的那种喜欢。”
他一口气说完,胸膛微微起伏,眼神却紧紧锁住白墨,带着一丝紧张和期待。
白墨的心跳漏了一拍。
她预想过很多种可能,却没想到陆衡会如此直接、如此郑重地挑明。
月光下,他英挺的身影,真诚的眼神,都让她无法回避。
她能感觉到,自己那颗经过无数时空任务磨砺、早已习惯了波澜不惊的心,此刻竟然也泛起了涟漪。
是感激?是欣赏?或许,还有那么一点点……心动。
她想起了系统关于“主线剧情节点”的提示。
难道,这就是关键的一步?
她需要军方的资源和平台,而陆衡,无疑是一个可靠的切入点。
但这不仅仅是算计。
眼前的这个男人,正直、勇敢、真诚,他的感情炽热而纯粹,让她也感受到了一丝暖意。
“陆营长……”
白墨抬起头,迎上他的目光,语气平静却带着认真。
“你的心意,我明白了。”
她没有直接回答“是”或“否”,但也没有拒绝。
她的眼神清澈坦荡,带着一种成年人之间的默契和理解。
“未来的路还很长,会发生什么,谁也说不准。但是……”
她微微一笑,月光下,她的笑容比平日多了几分柔和。
“如果你写信来,我会回的。”
一句“我会回的”,胜过千言万语。
陆衡眼中的光芒瞬间被点燃,他紧绷的肩膀放松下来,脸上露出了一个近乎孩子气的、灿烂的笑容。
他用力地点了点头,仿佛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重复了一句:
“好!我一定写信!”
两人之间,没有山盟海誓,却有一种无声的承诺在流淌。
不远处的宿舍窗户边,千临默默地看着院子里那两个身影。
她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但能感觉到气氛的变化。
她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脑海里,那条关于【主线剧情节点:情感确立】的系统提示,正一闪一闪,发出微弱的光芒。
她知道,自己姐妹做出了选择,而这个选择,很可能会将她们带往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第二天,白墨签到时,系统奖励果然印证了她的预感。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部队大院生活指南(信息集成)*1,全国通用粮票*10斤,布票*5尺,工业券*2张。】
白墨看着系统空间里多出来的东西,心里踏实了不少。
这“生活指南”来得正是时候,而这些票证,更是这个时代硬通货中的硬通货,无论走到哪里都用得上。
系统这是在为她们的“远行”做准备啊。
公社这边,得知白墨可能要跟着去军区“交流”甚至可能长期留下,周院长他们坐不住了。
几位领导轮番上阵,又是承诺改善卫生院条件,又是许诺给她更高的职位和待遇,甚至提出可以帮她解决家属(千临)的工作安排问题,总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挽留这位“活菩萨”。
“周院长,各位领导,你们的心意我明白,也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照顾。”
白墨态度诚恳,语气却很坚定。
“去军区交流是学习的好机会,我不能错过。至于以后……如果公社这边有需要,只要我能做到,一定不会推辞。大家放心,无论我在哪里,这里始终是我工作过的地方,我心里有数。”
她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达了决心,也留了余地,让周院长他们虽然遗憾,却也不好再强求。
能留下一句“不会推辞”的承诺,已经很不容易了。
而千临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
县教育局将她的教具设计和推广效果整理成详细报告,逐级上报。据说,市里甚至省里的教育部门都对这种简单有效、成本低廉的教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批示要求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试点推广。
千临这个名字,虽然人还没离开公社,却已经开始在更高层级的教育系统里挂上了号。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出发前一天晚上,赵峰又代表陆衡和“上级”,送来了一些“交流会”所需的资料和注意事项。
“对了,上次来的那位霍少校,对千临同志的教具也很感兴趣。他托我问问,千临同志除了教具,还在研究些什么?听说她总是一个人琢磨些奇怪的东西?”
在交代完正事后,他状似无意地提了一句。
白墨心里一凛,面上不动声色。
“我妹妹就是喜欢瞎琢磨,最近在捣鼓用碎玻璃做个什么……能看清楚小虫子的镜片,也不知道能不能成。”
她轻描淡写地带过,既没否认,也没透露太多。
赵峰点点头,没再多问,只是眼神里多了几分深意。
等赵峰走后,姐妹俩在灯下对视一眼。
“看来,这位霍少校的消息很灵通。”
白墨若有所思。
“他对我的兴趣,超出了合理范围。”
千临得出结论。
“不管他有什么目的,这次去军区,是我们了解他们,也是让他们了解我们的机会。”
白墨看着千临。
“你准备好了吗?”
千临拿起桌上那枚打磨了许久、依然不够完美的凸透镜,对着灯光看了看。
“我需要更好的条件。”
她只说了这一句。
白墨明白了。
为了千临的科研,为了她们最终的目标,这一步,必须迈出去。
告别了熟悉的公社,告别了淳朴的乡亲和已经对她们充满敬佩的同事,白墨和千临带上简单的行李,坐上了陆衡和赵峰的吉普车。
车子驶离红星公社,卷起的尘土在身后弥漫。
白墨回头望了一眼那片她生活、战斗过将近一年的土地,心里百感交集。
而千临,则已经拿出了纸笔,开始在颠簸的车上记录着什么。
下一站,军区大院。
一个全新的、未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界,正在她们面前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