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楼这个人可不简单,他拥有常人难及的家族背景。
他们白家原籍在边西省西北边陲的北固原上。在当地、在边西省,乃至全国都是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家族。
白玉楼的太爷爷叫白稼轩。白稼轩只有兄弟一人,是他们那一支的独苗苗。
白稼轩的老爹叫白景升。在兄弟中行三,人送绰号“白三爷”。是北固原上最大的土财主。
说白三爷是土财主,是因为他虽然家有良田千亩,大小店铺十几家,号称北固原首富,但是终其一生,却连半个秀才也没有捞到。
白景升吃够了没有功名的亏。他和他的儿子白稼轩,多半辈子都生活在同村赵氏家族的阴影之下,饱受赵家的凌辱和欺压。
其实,赵家是一个没落户。几十口人的一个大家庭,田地还没有两百亩,连头骡子都没有,只喂养了两头大牤牛。
赵家常年只雇佣两个长工,农忙季节实在忙不过来了,才不得不雇佣三五个短工。
据说,赵家祖上在前明的时候,曾经高中过举人。是否属实,也无从考证。
但是在近代,赵家一门确实考中了两个秀才。
赵家成为书香门第,自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大秀才娶了前任知县的女儿,小秀才娶了现任教谕的妹子。一个姑娘嫁给了州同知的儿子,一个姑娘给本县县丞做了填房。
十年间,白家和赵家打了三次官司。虽然每次白家都占据了一大半的理,官司却从来没打赢过一回。
不仅白白输给赵家一百多亩田地、赔了数百两白银,还被迫给赵家公开赔礼道歉。
白三爷铁了心让儿子读书,最低也得考个举人,最好能中个进士。
无论如何,也得让白家在赵氏家族面前挺直腰杆,扬眉吐气一回。
还好,白三爷的儿子白稼轩是个读书的好苗子,给白景升争气露脸。
十九岁的时候,他就通过了县试、府试和院试,考中了秀才。
而且在参加院试考试时,白稼轩还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被学政大人钦点为“案首”。
就在白稼轩等待来年到府城参加乡试的时候,武昌城头一声枪响,清朝灭亡了,科举作废了。
边西有句俗语,跑得快了撵上穷,跑得慢了穷撵上。
白稼轩考取了秀才,秀才却不值钱了。
在那个“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年代,只有手里有枪杆子才是王道。
可惜,白稼轩饱读圣贤书,却不会变通。死抱着圣人的教导不放,始终把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他的人生信条。
既不知道巴结官府,也不会和土匪勾结,更不会做日本人走狗当汉奸。
结果,白家的光景就像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都说识时务为俊杰,赵家就会钻营取巧、善于投机。
他们不仅和许多官员结为姻亲,亲戚连亲戚,织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
而且还广交朋友,和土匪勾勾搭搭,暗通曲款。
官家收税纳粮,自然指派赵家帮忙,土匪绑票要钱,也是请赵家居中协调。
至于赵家究竟从中捞取了多少好处,当事人不说,外人也无从知晓。
但是,赵家在二十几年的时间里,添置了十几家钱庄商铺,购置了上千亩水浇良田,却是不争的事实。
赵家眼瞅着就像吹气球一般,迅速发达了起来。
更让人不齿的是,赵家毫无民族气节。
当日寇铁蹄踏入边西,屠戮边西人民的时候,他们善于钻营取巧的品行暴露无遗。
赵家子弟有的直接给日本鬼子当翻译官,有的受日本人之邀在伪政府任职,还有几个直接参加了皇协军。
白家却恰恰相反。
当“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书桌”的时候,白三爷已经病逝。
除去还在咿呀学语的老五白方成之外,白稼轩和他四个年龄较大的儿子,全都投入到了抗日洪流之中。
白稼轩卖掉千亩良田和十几处店铺,组建了一支三千多人的抗日队伍。
后来,这支队伍被改编成八路军边西军区的一个旅,白稼轩则成了该旅旅长。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白稼轩成为边西军区副司令员,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全国解放之后,白稼轩转到地方工作,曾经担任过边西省副省长。
只可惜白稼轩积劳成疾,在战争年代弄垮了身体。他在五十几岁时,就死在了副省长任上。
如果白稼轩算作一代的话,那么白家第二代最为鼎盛。
白稼轩的五个儿子,有三个封疆大吏。前后在四个省担任过省委第一书记。
其中白家老二白方均成就最高,不仅担任过多年省委书记,最后还迈上一个台阶,成为副国级干部。成为白氏家族职务最高的人。
本来,无论按级别还是按年龄,白方均都应该充当白家话事人的角色。只因为他为人谦逊,性格恬淡,就把这一角色让给了五兄弟中的老幺。
兄弟五人当中,最小的弟弟叫白方成,今年58岁。
是白氏五兄弟当中,唯一一个尚未退出现职、握有实权的人物。也是整个白氏家族的核心、话事人。
他虽然不如三个兄长那么耀眼,在地方只做到省委副书记。
但是他在四十九岁就被征召进京,进入主管全国干部的中枢部门。
他在担任了几年副部长之后,四年之前,他又晋升为正部级的常务副部长。
白玉楼的父亲白晨光,是白家五兄弟老大白方正的长子。出生于1939年,比他幺叔白方成只晚出生一年。
叔侄俩打小一块儿玩耍,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同班。俩人的感情竟比亲兄弟还亲。
可惜,白晨光不仅在政治前途上比不过小叔白方正,而且寿命还短,49岁就因脑干出血,死在西北铁路局副局长的岗位上,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个副厅级干部。
其实,白家第三代男人仕途都不顺,竟然没有一个达到副部级别。
倒是白方均的两个女婿,在白家扶持之下,发展得都还不错。不仅出了一个省委书记,还有一个发展后劲很足的副部级。
白玉楼是白家第四代中的翘楚,深得白家现任家主白方成的欢喜和青睐,也是白家重点培养的对象。
白玉楼在白方成的关照下,二十七岁就通过遴选,成为副厅级的共青团边西省委副书记。
一年试用期刚过,他又通过遴选考试考上了正厅级的国家电力公司副总。
本来白玉楼是要和另外一个家族联姻的,双方甚至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只因为女方尚在国外读研,两人才没有领证结婚。
可是就在俩人即将结婚的前夕,女方家长却犯了事儿。不仅被撤销了职务,还被移交司法机关,被判了十年有期徒刑。
整个家族受其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萎靡不振。
白玉楼那个对象干脆留在国外不再回来,并且很快就和一个老外结了婚。
这次打击对白玉楼影响很大,以后两年的时间里,他都不再找女朋友,也不再谈恋爱。
后来,白玉楼已经成为副厅级干部,他还是单身一个。别说娶妻生子,就是女朋友也没有一个。
白家人有些着急了。因为他们知道,作为一个体制内的干部,到了一定级别还没有结婚,将会对他的仕途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为了照顾白玉楼的感受,白家人没有再搞政治联姻。但是,白家也不允许白玉楼,随随便便娶一个女子。
大家族娶妻,都非常注重女子的面相。他们并非要求该女子多么漂亮,而是她一定旺夫。
这一做法在港台地区非常流行。港台有不少高官和大家族子弟,他们不娶身材曼妙、貌美如花的影视演员,却和一些退役的运动员成婚,就是因为这一原因。
白家找了一位着名相术大师。大师根据白玉楼的生辰和相貌,给他推算了一个契合他命格的旺夫女子。
高僧说天机不可泄露,他不可能说出是哪个具体女子。
不过,他却说了这个女子的生日时辰和相貌特征,还说了这个女子大体出生方位。
白家按图索骥,他们很快找到第一个比较符合条件的女孩。
这个女孩出生方位不差,生日时辰不差,相貌特征也大差不差。
女孩叫盛梦楠,是京都电视台,一个人气不错的当红主持人。
白玉楼和她试着交往了一段时间,感觉这个叫盛梦楠的女孩子还算说得过去,却总差了那么几分火候。
因此,俩人一直处于男女朋友的初级阶段,并没有快速升温,进一步确立关系。
前些日子,盛梦楠让白玉楼找他五爷,请白部长给边东那边打个招呼,让自己父亲从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事局局长岗位,交流到城关镇党委书记岗位上去。
白玉楼和白方成都觉得,这样的岗位交流,算不上提拔,甚至都算不上重用,打个招呼也不是什么违反原则的大事儿,也就答应了下来。
恰好,边东省委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余华东,来找白方成汇报工作。白方成就把未来侄孙媳妇请求的事儿,托付给了余华东。
余华东已经年近六十,他想在退下来之前解决正部级别,甚至还想干一届省长。
所以,对白部长交代自己要办的事儿,余华东不敢有半点儿马虎。他随即就把这事儿交给了跟随自己多年的省委副秘书长彦喜良。
哪里知道,这个盛梦楠摆不清自己位置,甚至有点儿贪得无厌。
白玉楼刚刚解决了她父亲盛广泰调整职务的事情,她竟然又让白玉楼给莆贤电业局打招呼,让他们尽量延迟批准,或者干脆不批准秦店子乡工业园电力增容的申请报告。
白玉楼听了盛梦楠诉说的理由之后,不由得皱了皱眉头。他觉得盛广泰父女这样做,就有点儿过界了。
白玉楼并没有按照盛梦楠的要求,给莆贤电业局局长章湘渝打电话。
他只是问了问秦店子乡工业园电力增容的事情,让莆贤电业局按正常程序给予批复即可。
他知道,即使这样,秦店子乡工业园电力增容的事情,一时半会儿也审批不下来。
本来,白玉楼想坐在城楼观风景,看看盛广泰和王燕萍俩人角力的一场好戏。
可惜,开场锣鼓刚刚敲响,他就接到了小姑的电话。
小姑对他一点儿也不客气,上来就是一顿夹枪带棒的奚落,直说得白玉楼头皮都有点儿发麻。
白玉楼不得不借希望小学落成剪彩之机,亲自来了一趟莆贤市。
他怎么也想不到,这趟莆贤之行,竟然给他带来了意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