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坚决不容许任何形式的懒政行为。”
田国富进一步说道:“孙连城并非完全无所作为。
从他的言辞中可以看出,我们先前对他存在误解。
李达康之前的报告曾将他描述为典型的懒政官员,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实际上,孙连城有着自己的难处与无奈,同时对工作充满热情。
他或许缺少解决难题的有效方法或资源。”
汉东省省尾,沙瑞金的办公室内。
沙瑞金赞同田国富的观点,说道:“若非此次懒政干部培训班,我们根本无法察觉问题。
像孙连城这样的干部,本会被忽视。
这也反映出一点——李达康虽为 ** 书记,在用人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田国富点头附和道:“丁义珍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形象,还给民众造成了严重伤害。
李达康作为主要负责人难辞其咎,然而如今却由孙连城背负所有后果,这让人难以接受。”
沙瑞金沉思片刻后指出:“用人之道在于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李达康在选拔人才时,过分看重政绩和表面功夫,忽略了干部的品德与能力,导致队伍 ** 现了不良分子。
田国富接着补充道:“孙连城的话透露出他对李达康的用人方式有所不满,他认为自己未能升职是因为缺少政治资源。
尽管他的看法稍显偏颇,但这反映了干部队伍中的一些不公萍现象。
易学习的情况类似,只是他较少受到上级干预,因此他的管理成果较为直观。”
田国富继续说道:“像孙连城这样直言不讳的人,往往因为上级的压力而不易被察觉。
我们需要更加细致地甄别那些不作为的官员。
我坚信这类人确实存在,不能让勤勉的干部感到寒心。”
沙瑞金听后称赞孙连城:“他不仅表现出良好的个人品质和智慧,在反驳李达康时令人印象深刻,让对方无言以对。
李达康显然被他说得无可反驳,因为每一句话都切中要害。”
两人相视一笑,沙瑞金对孙连城的未来发展充满兴趣。
他笑着说:“孙连城虽带点书生气,但不失骨气,敢于揭露问题并为自己辩护,这种态度值得肯定。”
田国富附和道:“确实如此,瑞金书记。
孙连城虽然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但他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无疑是值得认可的。”
\"他喜欢看星星,说明他对天文学充满热情。”
\"达康书记的看法略显片面。”
沙瑞金补充道:\"对于孙连城这样的干部,不应全面否定。”
\"我们需要发现并认可他的优点。”
\"要给予他更多支持与鼓励。”
\"同时帮助他改正缺点,提升工作能力。”
\"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人才。”
田国富附和道:\"确实如此。”
\"但从现状来看,\"
\"孙连城在京州已难以立足。”
\"估计李达康也不会再留他。”
\"这样一位有抱负、愿担当的人,\"
\"若被埋没实在可惜。”
汉东省省尾,沙瑞金办公室内。
沙瑞金与田国富继续探讨孙连城事宜。
听完田国富的话后,沙瑞金沉思片刻说:
\"孙连城是位好干部。”
\"既然京州留不住他,不如调去其他城市。”
\"不过他目前仍有不少短板。”
\"建议先送 ** 培训,学成后再晋升更顺理成章。”
田国富点头赞同,并提出新问题:
\"瑞金同志,您是否注意到?\"
\"孙连城反驳李达康时再次提及政治资源。”
\"这让我意识到分配机制的问题。”
沙瑞金感慨道:\"孙连城指出的问题值得深思。”
\"我们的队伍里确有一些人因缺乏资源而未获重用。”
“我原以为只是易学习这种状况,没承想还有孙连城这种情况。”
田国富点头附和道:“沙书记说得对。”
“因此,政治资源的分配需要更公萍合理。”
“我们要避免让那些有才能、有能力的干部因缺乏资源而被埋没。”
沙瑞金进一步强调:“解决这一问题,需从制度着手。
要完善干部选拔机制,让每位干部都有机会展现才华。”
“此外,还应强化干部教育与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
田国富补充道:“可以设立干部交流机制,促进团队协作,这不仅能提升工作效率,也能增强队伍凝聚力。”
随即,田国富提到:“沙书记,关于李达康的问题是否该谈谈?最好尽快让他上任,监督好杜伯仲,免得我们亲自动手。”
沙瑞金点头表示认同:“当然要谈,他已经出问题了。
我们需要帮他纠正错误。
顺便也提醒他留意孙连城的情况。”
田国富领命后告辞,计划先行处理事务,随后赶往吕州。
---
乡港三季酒店内,赵瑞龙欲与镜鉴周刊记者刘生商议汉东事宜,主要为了解决自身与杜伯仲的矛盾。
刘生的房间中,还有几位企业巨头。
几个人围坐一起,品着红酒,吞云吐雾间谈笑自如。
刘生笑着开口:\"李总啊,你们在光辉集团的事,已经解决了。”
\"你可以放心回内地了。”
李总也满心欢喜地回应,\"刘兄,这次多亏了你。”
\"一杯酒表谢意。”
刘生起身与李总握手,笑着道:\"好,咱们内地见。”
这时,另一位老板凑近说道:\"刘记者,我的事您帮忙看看?\"
刘生突然沉下脸:\"王老板,你怎么搞的?以为有钱就能摆萍所有事?你太任性了。
得罪不该得罪的人,也得罪了该得罪的,真是糊涂。”
王老板连忙解释:\"刘先生,我不是故意惹这些人。”
\"墙倒众人推,你知道吗?我也有很多无奈啊。”
刘生摇头:\"你的问题挺复杂的,不是几句话能说得清的。”
乡港三季酒店内。
赵瑞龙直接打断:\"刘生,咱们先聊聊我的事吧。
我什么时候能回去?\"
刘生抽着雪茄,笑着反问:\"赵总,你在跟我开玩笑?你还用找我买情报?\"
赵瑞龙诚恳道:\"我没开玩笑。
我想通过各种情报验证一个事实。”
\"什么事实?\"刘生问。
此时王老板还想说话,刘生直接制止:\"王老板,先回去吧。
等我和这位先生谈完,再去找你。”
王老板带着地方口音说:\"你得相信我是被冤枉的。”
刘生毫不客气:\"我不管你是被冤枉还是怎么回事。”
“让我先处理完这边的事,可以吗?等会儿我就去找你。”
王老板已有些焦急,直接对刘生说:“刘老板,只要你解决这件事,咱们谈好的价格翻倍。”
一听这话,刘生双眼立刻瞪大,语气坚决地回答:“钱到位的话,就不是问题。
你先回去吧,我谈完马上来找你。”
王老板离开前特意强调:“我会在房间里等你。”
待王老板走后,刘生直截了当地问赵瑞龙:“赵总,具体怎么回事?”
赵瑞龙也开门见山地说:“我想核实一下,是不是有条冻僵的毒蛇要复苏了?”
刘生疑惑:“毒蛇?”
赵瑞龙不再隐瞒,坦然道:“我知道你能力出众,应该听说过他。
这条毒蛇叫杜伯仲,早年与我一同创业。
我在吕州搞房地产和水上美食城时,他是我的总经理。
我给了他百分之三的股份,也就是他的第一桶金来自我这儿。
可他不仅不知感恩,还跟我成了敌人。”
刘生露出神秘的笑容,反问赵瑞龙:“赵总,这事儿好像有点不对劲啊?我怎么听说最初答应他的可是百分之十的股份?”
赵瑞龙支支吾吾地解释:“我是口头答应过,但谁能想到利润会这么大呢?你懂的……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权势哪来的?不就是靠权力换来的嘛。
若不是因为我父亲是省尾书记,这两个项目能批下来吗?”
“高育良真能批准这两个项目?”
刘生附和道:“赵总说得有理。”
“但你答应的事……”
赵瑞龙叹了口气,“总得兑现吧。”
刘生转到另一角落低声说:“听你语气,和那杜伯仲很熟啊?”
刘生却笑着答:“实不相瞒,赵总,杜总也是我们客户,还有长期合作。”
赵瑞龙追问:“那我找错人了?”
刘生岂会错过这机会,连忙否认:“不是不是,也许没找错。
赵总,你有两种选择。
一是换家公司做业务,但这事能不能成不好说;二是我们可以以朋友身份帮忙调和你们关系,前提不损杜总利益。”
乡港三季酒店。
赵瑞龙冷笑:“不损他利益,就损我?”
刘生忙解释:“绝不会损你利益。
赵总,说实话,你难道怕杜伯仲?他都忌惮你。”
“听说去年在京州是你让人整了个人?”
“汉东那个姓何的刑警队长,你让他抓了人半个月。”
赵瑞龙点头:“经你提醒,倒是想起,后来是你把他捞出来的吧?”
刘生说道:
“是啊,赵总。”
“冤家宜解不宜结。”
“眼下正是化解矛盾的好时机。”
“赵总,您有打算回内地吗?”
“杜总是不是也想回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