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值得推动。”
“尽管表面上看似小事。”
“但积少成多,这可能成为大事。”
“这种事我完全可以决定。”
“你可以放手去做。”
祁铜炜点头表示理解。
他认为这一建议提出的部分原因是他确实意识到此事所反映的问题。
另一方面,这两件事虽然成就有限,
但其普遍影响不容小觑。
这对他的个人发展也有一定帮助。
……
在京都侯亮萍的家中。
晚饭后,通常侯亮萍会前往单位跟进祁铜炜的相关情况。
然而得知陈海的事后,他此刻已无心工作。
他迫切想知道的是陈海的遭遇究竟是**还是意外。
毕竟此事来得猝不及防。
作为反贪局局长,陈海必然树敌众多。
因此,遇害的可能性不小。
不过,在汉东,侯亮萍除陈海外并无其他挚友。
亲自调查显然不可能。
于是,侯亮萍打算向高育良咨询。
毕竟高育良身为汉东省**书记,应该知晓陈海的情况。
虽然侯亮萍对高育良存疑,但他仍是自己与陈海的恩师。
即便高育良有问题,也不至于与陈海的不幸有关。
随即拨通了高育良的电话。
此时,高育良办公室内祁铜炜正欲离开。
见侯亮萍来电,高育良示意祁铜炜稍候。
电话接通后,高育良笑着问:“你小子怎的这时候找我?”
其实高育良对侯亮萍颇有不满,主要因他行事过于张扬。
每次归来,祁铜炜总免不了被他调侃几句。
然而,他如今还能维持这样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妻子钟小艾的影响。
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岳父钟正国的缘故。
侯亮萍以严肃的语气对高育良说道:“高老师,我来电话是想问问,陈海案件的调查结果究竟如何?我和他情同手足,此事我必须了解。”
高育良缓缓开口:“猴子,这事你也知道了?我刚收到祁铜炜的报告,确认陈海的案子只是场意外车祸。
别太过难过,抽空去看看他吧。”
侯亮萍听后满心失落,但一听是祁铜炜汇报的,立刻觉得此事疑点重重。
他追问高育良:“高老师,这个案子是祁铜炜亲自负责的吗?”
高育良答道:“当然,陈海是反贪局局长,自然由祁铜炜全权处理。
你还不相信你的老学长吗?”
侯亮萍嘴上附和着:“信得过,信得过。”
随后便挂断了电话。
但实际上,侯亮萍绝不可能真正安心。
……
京都,侯亮萍家。
与高育良通话之后,侯亮萍得知陈海是因意外去世。
但他并不相信这一说法,毕竟案件由祁铜炜主导调查。
侯亮萍一直怀疑这位老学长有所隐瞒,而身为反贪局局长的陈海或许掌握了祁铜炜不可告人的秘密,因此遭到杀害。
这反而更符合逻辑。
侯亮萍脑海中不断梳理着所知的信息,从抓捕丁义珍开始……
陈海遭遇车祸后,种种迹象似乎都与祁铜炜有关。
侯亮萍本就对祁铜炜存疑,加之陈海的离世更让他觉得事情并不简单。
他推测汉东的情况复杂,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大的问题。
可惜陈海已逝,若能接替他的位置,或许就能名正言顺地调查祁铜炜。
祁铜炜与高育良关系密切,侯亮萍由此怀疑高育良也可能存在问题。
一旦揭露 ** ,这将是一项重大成就。
为了争取机会,他打算找领导汇报工作,希望被派往汉东调查。
反贪总局的秦局长虽是实干派,但侯亮萍的职位得益于岳父的关系,否则早有他人晋升。
即便周日,秦局长仍在办公。
与此同时,陈岩石在医院陪伴儿子陈海。
他一边修剪陈海的指甲,一边回忆往事。
父子间虽有交流,但更多是对过去的怀念。
最后,陈岩石还轻轻挠了挠陈海的脚心,仿佛是在延续那份未曾断绝的亲情。
陈海沉默无言,陈岩石无奈叹息,轻声劝慰:
“如今的险境比起战时已算是温和许多。
战场上日日置身炮火,于生死间奔走,我虽九死一生,却从未后悔。
后来投身警界,也曾遇险,但信念未改。
我为自己燃烧的青春自豪。
你是我儿子,相信你也无悔于自己的选择。
只是累了,不妨休息,养足精神好去面对未来的路。
若执意不起,我会亲自将你拉起。”
与此同时,在汉东省公安厅祁铜炜的办公室内,祁铜炜接到高育良的指示后,迅速部署行动。
他唤来秘书程度记录要点,并整理成文下发。
不到两分钟,程度到达。
祁铜炜开门见山道:
“我有两个想法,你帮我整理成文件审阅后下发。
一是针对长途司机疲劳驾驶问题制定明确处罚标准,罚款需在两千至五千元之间,且须确凿证据支持。
为避免资金流失,各路口增设监督员。
二是要求派出所向群众普及交通法规知识,并教授事故后的应对之策。”
“祁厅长放心,我还能坚持。
不过您说要回娘家,那可真是难得。”
祁铜炜笑了笑,语气柔和下来:\"亦可,你别累着自己。
等下班后我来接你,一起回去看看。
我都好些日子没去了,总得露个面。”
陆亦可轻声应道:\"也好,母亲最近总念叨您呢。”
\"什么咱妈。”
\"法律上讲,她还是我妈。”
\"这跟你没关系。”
祁铜炜笑着回应:
\"管不了那么多,你必须嫁给我。”
\"早晚都是你妈。”
\"行了,你先去忙吧。”
\"我还有几个文件要签。”
\"到时候我去接你。”
\"对了,别告诉咱妈。”
\"给她个惊喜。”
陆亦可笑着答应着,随后挂断了电话。
同样在周日加班的周正和林华华,
看着陆亦可的表情,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们打趣说,肯定是祁铜炜打来的电话。
陆亦可催促他们赶紧工作。
……
京都反贪总局,秦志远的办公室。
侯亮萍神色凝重地来找秦志远。
秦志远正在处理文件,示意侯亮萍坐下后温和地问:
\"亮萍,你萍时应该在家休息才对,找我是有事吗?\"
侯亮萍沉重地回答:
\"秦局长,您听说汉东的一一六事件了吗?\"
秦志远答道:
\"有所耳闻,网上的讨论很激烈。”
侯亮萍接着说:
\"这次事件的发生是因为大风厂工人 ** 拆迁。”
\"原因是他们的股权被非法夺取,未获赔偿。”
\"这背后与已潜逃的丁义珍脱不开干系。”
\"大风厂老板蔡成功是我发小。”
\"据他说,山水集团和丁义珍关系密切。”
\"现在蔡成功失联了。”
\"这表明汉东的情况相当复杂。”
\"秦局长,您知道吗?\"
\"就在一一六事件当晚,\"
\"汉东省反贪局局长陈海遭遇车祸。”
\"目前仍在医院,成了植物人。”
“事情的发展未免太过巧合了吧?”
“我曾跟蔡成功提到过我和陈海的关系。”
“我怀疑陈海可能掌握了某些信息。”
“或者说是蔡成功泄露给了他。”
“这才导致他遭遇不测。”
秦志远回应道:“亮萍,你这么猜测有些武断了。”
“我已经了解陈海的案件情况。”
“鉴定结果显示只是一场普通意外车祸。”
“监控视频也很清晰。”
侯亮萍却反驳:“秦局,我对这个结论存疑。”
“当晚还有其他车辆通行。”
“按官方说法,是司机疲劳驾驶。”
“可为什么偏偏撞上了陈海的车呢?”
“我不信这个解释。”
秦志远沉思良久后站起,问侯亮萍:
“亮萍,你是认定陈海遭人暗害了吗?”
侯亮萍给出了肯定答复。
实际上,他只是抱有怀疑。
毕竟没有确凿证据。
但为了让秦志远更信任自己,
侯亮萍故意透露了些许假象。
正所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尽管如此,秦志远仍谨慎追问:
“你是否已掌握一些线索?”
侯亮萍坚定回答:
“目前有几个可疑目标。”
“汉东算是我的老地盘,熟门熟路。”
“我觉得可能性最大的是蔡成功泄露了什么。”
“致使对方察觉并下手。”
“我想去汉东走一趟,寻找 ** 。”
“这对揪出丁义珍或许也有帮助。”
“毕竟至今没人知道谁帮丁义珍脱身。”
侯亮萍相当机智。
他没直接提出调任汉东的想法。
而是先以出差的形式前往。
毕竟短暂停留难以发现实质内容。
唯有长久扎根才有可能深入调查。
侯亮萍的方法确实有效,秦志远直截了当地询问他的想法。
\"假如组织决定让你前往汉东检察院就职,比如暂时接替陈海的位置,担任反贪局局长,你会单纯为了调查陈海遇害一案吗?如何着手调查?又该如何说服他人支持你的行动?毕竟这本该是警方职责,而非反贪局的任务。
而且你现在身为京都反贪处长,贸然插手显得不合时宜,甚至可能寸步难行。
但若正式调任汉东,则完全不同,那里有着更广阔的舞台,可以继续追查丁义珍,顺便处理陈海的案件。”
侯亮萍听后意识到秦志远已落入圈套,表面上装作认真思索,随后起身答道:\"秦局长,我完全听从组织安排,随时准备赴任。”
秦志远却让他先回去与钟小艾商议后再作答复,侯亮萍坚持现场表态,秦志远却执意要听到钟小艾的意见。
得知钟小艾若同意,秦志远便会迅速上报,侯亮萍当即应允。
侯亮萍离开后,秦志远轻笑一声,他对侯亮萍的小算盘心知肚明,不过顺水推舟罢了。
他早已厌倦侯亮萍的存在,尤其是钟小艾的影响,使侯亮萍工作态度散漫,许多任务只能亲力亲为。
借此机会将侯亮萍外调,既减轻负担,也希望他日能彻底调离,毕竟侯亮萍在这里太过棘手,管不得、骂不得、动不得。
秦志远最忧虑的是侯亮萍能否说服钟小艾。
侯亮萍在家可是典型的“妻管严”
,钟小艾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也不是完全不管不顾。
关键在于,这里询问的并非钟小艾本人,而是她的父亲钟正国。
没有他们的许可,他不敢擅自调动作为下属的侯亮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