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虽然尚未正式登基,但刘旦坐在象征至高权力的龙椅之上,他身上散发出的王者气度已然愈发显得非凡,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帝王般的威严与风范,令人不敢直视。
大殿之上,文武大臣们个个面带春风,喜笑颜开,仿佛看到了大汉王朝前所未有的繁荣盛景,整个朝堂洋溢着一种乐观向上的氛围。
然而,在这片欢欣鼓语之中,却有一人例外,他眉头紧锁,面色凝重,显得心事重重。
此人正是汉武帝刘彻,他望着少府向他呈上的最新奏折,眉头拧得如同纠结在一起的钢丝,忧心忡忡的神色溢于言表。
“老三啊,情况似乎不太妙啊!”
“朕看这少府的府库,银钱存量已经缩水了一半有余,按照目前这种只有支出没有进项的状况继续下去,迟早要把朕多年的家底都坐吃山空啊!”
宣室殿内,刘彻此刻脸上的表情看上去就像便秘了一样,眉头紧锁,显得无比的愁苦与焦虑。
要知道,当前国家各项巨大工程所动用的资金,基本上都是他这些年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私房钱,原本是打算留作日后北击强大匈奴的庞大军费。
眼看着少府库房里的金银一天天见底,刘彻心中感到肉痛如绞,焦虑不安的情绪如同一团乱麻,怎么也解不开。
龙椅之上,刘旦听闻父皇的忧虑,正欲开口回应,却不料站在大殿另一侧的桑弘羊,此刻已经按捺不住了,他如同面临巨大威胁般,一脸如临大敌的紧张模样。
他心里十分清楚,大汉朝廷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陛下亲自掌管、作为内帑的少府,二是交由他桑弘羊负责管理的大司农国库。
陛下如今眼见少府的钱袋子越来越瘪,却又不愿动用其中的银钱,这岂不是摆明了打算让捉襟见肘的国库来承担这笔庞大的开支?
这绝对不行!桑弘羊心中瞬间拉响警报,因为他深知,目前的大司农国库也同样面临着捉襟见肘的窘境,各项开支巨大,收入却增长缓慢,早已是入不敷出。
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陛下您的少府府库素来富得流油,积累了堆积如山的财富,所以才敢如此大手大脚地花钱!
桑弘羊轻咳了两声,用一种小心翼翼、试探性的语气提醒道:“陛下,国库目前剩余的银钱也已是十分捉襟见肘,那部分是臣特意预留的应急储备金,一旦发生天灾人祸或边境急需,方可动用,现在实在不能再动用了。”
刘彻闻言,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心中暗自腹诽不已:朕什么时候说过要动用国库的银钱了?看你那副守财奴般的小家子气模样,真是抠门到了极点!
刘彻朝着桑弘羊甩了一个明显带着不满的眼神,随即迅速将目光转向刘旦,语气瞬间变得温和起来,带着几分慈祥与期望:“老三啊,朕知道你素来有那传说中陶朱公的经商才能,这生财挣钱的门道,你可是咱们家里最拿手的行家。”
“现在朝廷财政吃紧,你可有什么好妙计能够为国库增添些收入啊?国家可是一天也不能没有钱周转的!”
刘旦对此心领神会,完全理解父皇此刻的担忧与焦虑。
大运河这项浩大的工程才刚刚收尾,而紧接着全国范围内的州道建设又已如火如荼地展开,庞大的资金与粮草正如同流水般不断流出,财政压力确实令人忧心不已。
不过,既然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已经正式开通,那么如何通过这条黄金水道来开源节流,增加收入,对于刘旦而言自然不在话下,这不过是些小事一桩,早在他规划之中。
在长安城的南门之外,此刻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宏大建设场景,数以千计的民夫如同勤劳的蚁群般,不知疲倦地忙碌穿梭,他们肩挑背扛,搬运着各种各样的建材。
一座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港口码头,正在这些辛勤劳作的民夫手中逐渐成型,其巍峨壮观的轮廓已然清晰可见。
大运河抵达长安城外时,其广通渠段的河道宽度已被扩展到了二十余丈之宽,这足以确保众多大型货船能够并排行驶,互不干扰,通行无阻。
值得一提的是,长安城并非大运河的最终止点,它还将继续向西延伸,与渭河乃至黄河等天然水系相接,最终可直达遥远的凉州边陲,连接起大汉王朝的西部疆域。
在这个时代,只要走出长安城不过十余里,便能看到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绵延不绝,这里的地下水源丰沛,地表水网密布,河流湖泊众多。
因此,通过渭水、黄河等天然形成的庞大水系进行船只运输与商业通航,完全不是问题,整个水系四通八达,能够覆盖广袤的区域。
虽然大运河刚刚全线贯通不久,但河面上却已经可以看到不少货船在繁忙地来往穿梭,这些首批投入运营的船只,基本上都是属于朝廷的官方粮船,承担着重要的物资运输任务。
与后世历史上那种漕粮主要由南方向北方京城运输的模式不同,
当下大汉的粮食运输方向是从京畿重地长安出发,如同水波般向四面八方广泛辐射,将粮草供应到各地,特别是即将展开州道建设的工地上。
这些正在运输途中的谷物,都来自长安周边大型粮仓中储备多年的战略物资,专供即将参与修建州道工程的庞大民夫队伍食用,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所需。
刘旦伫立在运河畔,目光深邃地远眺着河面上微风吹拂泛起的粼粼波光,以及那川流不息、满载货物的船只,他眼中流露出抑制不住的欣慰之色。
这条贯通南北、连接九州的大运河,其战略意义与民生价值无可估量,不仅能泽被当代,其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与便利也将即刻显现,实实在在地造福于大汉的黎民百姓。
身旁陪伴的是新近上任的运河总督张安世,他察言观色,
见燕王脸上带着满意的微笑,也心领神会地躬身,不失时机地奉承道:“殿下高瞻远瞩,英明决策,如今通过水路运输粮食,其效率之高,确实远胜于传统的陆路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