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的秋风,已带上了凛冽的寒意,却吹不散京城中枢决策层雷厉风行的热度。
酝酿已久的网络相关法律法规,如同一柄重锤,在万众瞩目下轰然落地。
各大媒体头条被“全球最严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法”的标题占据,条文之细致、覆盖范围之广、惩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特别是针对恶意侵权、组织化盗版牟利等严重行为,最高量刑赫然指向了极刑。
这不仅在国内引发强烈反响,更在国际舆论场投下了一颗震撼弹,版权保护领域的“新华夏标准”横空出世。
国内主流媒体纷纷发表社论和深度报道。
《群众日报》刊发评论员文章《筑牢网络空间法治屏障》,盛赞新法“为数字信息互联网时代的文化创新与传播保驾护航,彰显国家维护知识产权、净化网络环境的坚定决心”。
新华社发布长篇通讯,详细解读法律条款,强调其“既是对创新者的有力保护,也是对网络空间秩序的强力规范”。
央视《新闻联播》开辟专题,邀请法学专家和业界代表进行解读,舆论普遍认为新法将极大遏制网络盗版乱象,激发原创活力。
与此同时,国际舆论则呈现出复杂局面。
部分西方主流媒体对“极刑”条款反应强烈,质疑“量刑过重”、“有违比例原则”,一些长期批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的组织也借机发声。
然而,也有不少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媒体指出,面对全球范围内日益猖獗、产业化运作的网络盗版集团,采取更强有力的法律手段是必要的趋势,新法的出台是“对国际版权保护体系的重要补充”。
一场围绕网络治理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全球性辩论就此展开。
紧随其后,经过多轮严格测试和优化的“绿坝”系统,开始在关键部门和重点领域悄然部署。
官方对此并未进行大规模宣传,仅由工信部发言人简短回应媒体询问时确认“相关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正按计划推进”。
然而,其存在的消息和可能的功能,依然引发了国内外科技界和媒体的广泛猜测与讨论。
它如同一张无形的过滤网,在无声无息中为即将到来的信息洪流时代筑起第一道堤坝。
网络空间的法律利剑已然高悬,而水面之下的暗流涌动,也到了必须彻底清理的时刻。
肖镇,这位名义上仍在“休假”的安全领域主要负责人,早已将钓鱼竿束之高阁。
他主持的那次深夜在李成林家茶话会,汇聚了刘菊香(政务系统领导主管公安等系列工作)、得意门生葛喻(军部总装)、郭林(网络信息安全维护)等核心力量,加上许大茂等统战力量后续通过隐秘渠道提供的关于“独眼会”等境外组织在华活动的一线触角材料,一张覆盖范围极广、目标极其明确的调查大网迅速张开。
行动代号——“深潭”。
肖镇亲自坐镇,协调各方。这次行动,是他负责相关安全工作以来,规模最大、目标最深远的一次“深挖阴沟”战役。目标直指那些长期潜伏、以各种光鲜名目(商会、智库、文化交流、慈善基金)为掩护的隐秘组织和更具欺骗性、渗透性的境外非政府组织(NGo)。
海量的信息流、资金流、人员流在强大的技术手段和专业分析团队面前被层层剥茧,线索最终如百川归海,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一个披着“国际开发合作”外衣的庞然大物——某国际开发署(AId)。
这是一张精心编织了数十年的巨网,根须盘根错节,深植于经济、学术、甚至某些地方行政体系的缝隙之中。
它们以“援助”、“发展”、“交流”为饵,行价值观渗透、情报刺探、扶持代理人、扰乱金融秩序甚至策动社会对立之实。
当“深潭”行动组开始收紧包围圈,试图斩断其关键链条时,阻力骤然增大。
某些看似位高权重、或有着复杂境外背景的“中间人”开始活动,或明或暗地进行阻挠、说情,试图为某些关键人物和组织提供“保护伞”,干扰调查方向。
“肖老师,那边又递话了,说xx同志是国际知名的学者,与AId的合作是纯粹的学术交流,希望我们…慎重。”葛喻拿着一份报告,眉头微蹙地向肖镇汇报。
肖镇正伏案研究一份复杂的资金流向图,闻言头也没抬,只是用红笔在某个名字上重重地画了一个圈,发出“嗤”的一声轻响。
他眼神锐利:“学术交流?交流到给某些NGo充当掮客,输送利益,帮着洗钱了?
交流到帮着‘独眼会’物色、筛选我们国内的‘精英’目标了?”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肃杀的秋景,语气冰冷而坚决:“告诉他们,这里是新华夏!人民当家做主50年了,不是百年前任人鱼肉的旧华夏!
更不是某些人以为的,可以上下其手、暗通款曲的‘法外之地’!什么‘国际知名’?
触犯了我们的法律,损害了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就必须依法办事!”
他转身,对着负责协调纪律审查力量的刘菊香沉声道:“老刘,你那边按计划行动。
对这些敢于‘左挡右遮’的‘芥廯之人’,不管他是什么头衔、什么背景,相关部门要坚决履行职责,依法依规,从严处置!
该审查审查,该移送司法移送司法!绝不允许任何人干扰‘深潭’行动的大局!把证据链做实!”
“明白!请放心,我们绝不含糊!”刘菊香声音沉稳有力。
相关部门的力量随即高效运转起来,针对那些试图干扰调查、为非法组织提供庇护的“内鬼”和“掮客”,展开了精准而迅猛的纪律审查。
一时间,数个有问题的个人被带走接受调查。
消息虽被严格控制,但在特定的圈层内引发的震动极大,有效地震慑了潜在的阻挠力量,也为“深潭”行动的深入扫清了障碍。
没有了掣肘,行动组如同出鞘的利剑。
在扎实的证据链支撑下,国安、公安、网安等多部门协同作战,依据新颁布的网络法律法规和已有的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等,对锁定的目标展开了雷霆收网。
遍布多地的“独眼会”等非法秘密联络点被端掉,多名核心“引荐人”和“观察员”落网;数个长期接受AId非法资金、从事渗透破坏活动的NGo被依法取缔,主要负责人被控制;一条条利用网络进行非法情报传递、资金转移的隐蔽通道被斩断;大量涉及国家秘密、经济情报和内部人员被渗透策反的证据被固定。
这一系列行动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国内官方媒体在行动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后,进行了统一口径的报道,措辞严谨。
新华社通稿标题为《我国有关部门依法打击危害国家安全违法犯罪活动取得重大进展》,文中称“近期,国家安全机关会同相关部门,依法对一批长期接受境外机构资助、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活动的非法组织及个人采取行动,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报道强调了行动的合法性和必要性,指出这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正当之举”。
国际媒体则反应各异。一些媒体聚焦于被取缔NGo的名称和背景,试图挖掘所谓“内幕”;部分西方媒体则再次抛出“营商环境恶化”、“打压异见”等陈词滥调;但也有一部分相对客观的媒体指出,此次行动规模空前,显示出相关方面在维护国家安全领域的决心和能力,并援引分析人士观点,认为这反映了全球范围内对“长臂管辖”和“隐蔽渗透”行为的反制趋势正在加强。
AId及其关联组织则保持沉默,或发表一些无关痛痒的声明。
行动持续了数月,跨越了严冬,直到次年开春。
一份沉甸甸的、凝结了无数人心血的《“深潭”专项行动结案报告》终于完成。
报告详细梳理了“独眼会”等、AId及其关联NGo等组织的架构、运作模式、渗透手段、在华非法活动及造成的危害,并附上了详实的证据。
报告特别指出了这些组织与国内某些违法人员、不良学者、无良商人勾结,形成利益链条,对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构成的系统性威胁。
最后,报告清晰地列出了此次行动的战果:捣毁非法窝点xx处,依法审查、处理涉案人员xxx名(其中包括x名厅局级、xx名处级干部),冻结非法资金xx亿元,取缔非法组织xx个,驱逐涉嫌从事与身份不符活动的外籍人员xx名。
这一天,肖镇亲自将这份报告送达了中枢最高办公区。
汇报过程庄严肃穆,中枢领导仔细审阅了报告,对行动取得的重大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对肖镇及全体参战人员的忠诚、担当和专业能力表示了赞许,并指示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国家安全体系,筑牢防线。
走出那庄严肃穆的中枢办公大楼,早春的阳光带着一丝暖意洒在身上。
肖镇深深吸了一口清冽的空气,抬头望向湛蓝如洗的天空,脸上露出一丝如释重负又带着点顽皮的笑容。
他对紧跟身旁、同样面带疲惫却精神振奋的警卫队长杨家栋感叹道:“家栋啊,老头子今天怎么觉得,这天,格外的蓝啊!”
杨家栋会心一笑,深知这“格外蓝”背后的千钧分量和惊心动魄,也由衷地为老首长感到高兴。
他刚想提醒首长该好好休息了,却见肖镇已经步履矫健地走向了座驾,边走边掏出手机,似乎在翻看日历,嘴里还嘀咕着:“嗯…密云水库的鱼,这会儿该肥了吧?得问问大茂和柱子最近战况如何…”
杨家栋无奈地摇摇头,与司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笑意。
得,这位“休假”中的老首长,怕是又闲不住了。
他哪是忘了自己在休假,分明是早已将守护这片“蓝天”当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片刻不曾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