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场11号,肖镇和秦明相对而坐,肖镇一个一个的看着近5000人的名单后,又把近800人的技术研发人员名单一个一个的亲自过目。
肖镇对秦明说:“每个人签订保密协议,严格程度跟我们去大西北放大烟花一样,我明天将飞一趟京城去科工委,汇报一下701工程的规划设计参数。
你晚上申请一下飞机和航线,核心安保我会申请让刘洋亲自调两个大队西山扫盲学校的来负责。
你这次主要负责防谍和保密工作,我会考虑将文珍和谭燕调过来,48号的人除了留3个人看顾跨院外,其他人都得跟着来。
小云也要生了,我回去把我丈母娘接来照顾小云吧!”
“好的,那我就下去制定好防谍工作方案。”秦明也不废话站起来说道
“也尽量早点休息,后面你就留在魔都,我还得实地去考察各个钢铁厂和机械液压厂的技术实力。事情多一步一步来!”肖镇微笑着说道……
第二天肖镇起了一个大早,跟三个孩子吃了早餐,把他们分别送去学校后,随即开着车就去了虹桥机场。
c909已经热机等着肖镇,肖镇把京甲直接开进了客机货舱。
2个半小时后到了南苑机场,肖镇直接开着车出了机场去了科工委。
到了老刘办公室,喝了一盅茶后正准备汇报预研工作统筹方案,老刘说先去食堂吃了饭来,不然饿着肚子也不是个事。
吃了饭,在科工委保密会议室里,专家组、科工委、海装的人一共24个人已经在会议室等着。
“人到齐了,肖镇开始吧!”老刘不废话
“是,首长!”肖镇打开电脑将磁盘放进去后就开始了
“鉴于我国在大型船舶建造的经验和技术实力,第一艘国产航母的主要参数如下:设计排水量:吨,动力采用已经成熟的汽轮机加中压直流电机,最高航速33-34节,经济航速16节。
采取蒸汽滑跃起飞模式,搭载28-32架舰载机,舰载机具体参数对标J9A,原型机也由J9A深度改款成J9b型。
这首艘航母主要定位是训练航母,所以各项参数以能在现有的技术上发展。
航母战斗群的配置设想是2艘66式驱逐舰(052d),3艘64式护卫舰(054A),水下一艘091,2艘092,一艘4.5万吨的综合补给舰,情况就是这样。”肖镇将预研方案简要讲解了一遍。
后面就是刘主任根据预研方案分配各自单位的其他研究任务,舰载机根据肖镇建议让东北所负责研制,反正有现成的空军版,皮尺部改款还是能办到。
另一部分动力方面由海装江城所负责研制,蒸汽弹射装置、拦阻索具前者肖镇亲自负责,后者交给了京钢和鞍钢负责。
大型龙门吊给了第一机械厂和新飞公司负责。
船体由江南厂负责制造,船用钢板将把技术参数和核心材料参数下发给全国主要钢铁厂到时候就看谁本事大,谁就吃这口肉。
同样新造的综合补给船交给了实力强劲的黄埔造船。
航母主体后面老刘和专家组想了一下又加了达利安造船厂。
同时海军负责舰载机飞行员选拔,直接从J9A飞行员里选拔,第一批200人加维护机师团队。
等到大平顶船样通过测试后会在404那边制造同样的水泥船台开始训练。
大致的预研论证工作会在1-2年内完成,设计工作2年时间,正式开建2年时间,也就差不多在5年时间将制造完成……
肖镇开完会,去了京西买了点东西就向老丈人家住的地方开去。
“肖镇你不是在魔都吗,怎么回京城了?”去年下半年退休的丈母娘高兴的问到
“回京汇报工作,妈有吃的吗,我好饿啊!”
“我去给你下碗面去,你也不提前说一下,一点准备都没有,老头儿最近老是去下面考察工作去了,还比以前更忙了,这老家伙是一刻都不得闲的。”丈母娘抱怨道
“能者多劳嘛!”……
饭后肖镇就把接林主任去魔都照顾小云的事说了一下,丈母娘退休后正闲着呢也没说什么就答应了。
吃了饭陪着聊了聊天,肖镇就去洗漱睡觉了。
第二天吃了午饭,会合了刘洋和48号的人两架飞机直飞魔都……
好了现在五角场11号随着48号的人进驻那就热闹起来了。
1971年3月11日清晨,江南造船厂的汽笛声划破薄雾,肖镇的大指挥官碾过厂区柏油路,车轮扬起的尘土在朝阳下折射出细碎的金光。
这是他接手国产航母工程总指挥的第七天,牛皮公文包里沉甸甸地装着昨夜刚收到的军部加急文件,印着绝密字样的红头文件边缘已被反复摩挲得起了毛边。
\"肖总!\"设计科科长老陈迎上来时,镜片后的眼睛布满血丝,手中的蓝图卷成紧实的筒状,\"动力组又卡在蒸汽轮机参数上了,苏联专家撤走时带走了关键图纸,咱们现在的方案......\"话音未落,远处传来金属撞击的巨响,震得玻璃窗嗡嗡作响。
肖镇快步走向临时搭建的指挥部,铁皮房内的情形让他瞳孔微缩:七八个工程师围在布满咖啡渍的长桌旁激烈争论,有人用铅笔在海图上重重画圈,有人拿着游标卡尺反复测量模型比例。
角落里的打字机咔嗒声时断时续,年轻技术员正将最新数据译成密码电报发往京城。
\"安静!\"肖镇将文件重重拍在桌上,泛黄的纸页惊飞了几只苍蝇,\"今天必须敲定飞行甲板布局。老周,你带的结构组算过应力分布了吗?\"
\"算过了,但按常规设计,舰体钢材用量要超预算30%。\"戴圆框眼镜的老周推了推眼镜,手指在图纸上点出密密麻麻的计算式,\"除非......\"
\"除非用蜂窝夹层结构。\"肖镇接过图纸,目光扫过舰岛位置的标注,\"把舱室间隔改成六边形蜂窝状,既能减重又能增强抗冲击性,这个方案我在核潜艇项目上试过,是有效。\"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却藏不住一丝疲惫——这已是他连续第三天只睡三小时。
窗外突然下起细雨,潮湿的空气裹挟着铁锈味涌入房间。肖镇捏了捏眉心,转向通讯兵:\"接通海军装备部,我要汇报最新进度。\"
电话接通的瞬间,身后传来激烈的争吵声,两名年轻工程师为弹射器类型争得面红耳赤,唾沫星子溅在铺开的甲板平面图上。
\"都安静一下!\"肖镇猛地转身,军装下摆扫翻了桌上的搪瓷缸,褐色的茶水在图纸上洇出不规则的痕迹,\"蒸汽弹射技术不成熟,电磁弹射又缺关键材料,我们现在只能用最稳妥的滑跃甲板,不过前两项该怎么研究就怎么研究,目前不行不代表以后不行!\"
他抓起沾湿的图纸,用袖口用力擦拭,\"别总想着一步登天,能让战机安全起飞降落才是硬道理!\"
会议室陷入死寂,只有老式挂钟的滴答声清晰可闻。肖镇深吸一口气,放缓语调:\"大家都清楚,这是新华夏第一艘航母,没有现成经验可抄。但想想1958年我们造第一台万吨水压机时,连锻模钢都炼不出来,现在不也挺过来了?\"
他的目光扫过每个人疲惫却坚定的脸庞,\"今晚八点前,各小组提交修订方案,我陪大家通宵。\"
夜幕降临时,指挥部的灯光在雨幕中晕染成朦胧的光晕。
肖镇站在模型前,手指沿着航母舰艏的弧线缓缓滑动,忽然想起上午叶宵托李小云送来的纸条,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镇大爷加油,我把零花钱都给你买红烧肉!\"
嘴角不自觉扬起笑意,这抹温情在钢铁与数据交织的世界里,成了最珍贵的慰藉。
此时,无线电里突然传来沙沙的电流声,军部的加密电报正在接收。肖镇攥紧钢笔,在笔记本扉页写下:\"1971.3.11,国产航母工程,真正启航。\"窗外的雨越下越大,冲刷着这个注定载入史册的夜晚。
肖镇从这天开始正式指挥统筹又一个国防重要装备项目的预研论证工作,肖镇给自己定的时间是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