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胖胖三人闻言心中大喜,急忙告退一声,扶着她朱高爔出了偏殿。
可能是因为朱高爔的原因免受一顿廷仗之苦,也或许是看老四病的厉害心中不忍。
出宫的路上,三人对朱高爔的态度倒是好了不少,时不时的问上几句他的近况。
到了宫门口,三人见岐王府的马车已经在等着了,便准备各自离去。
分别前,老大朱高炽拍了拍朱高爔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老四,以后有什么困难就差人来告诉我,我们毕竟是亲兄弟!”
见老大这么说,朱高煦也不甘示弱的拍了拍胸脯。
“老四,还有我,要是有谁敢欺负你,你尽管告诉二哥,看二哥揍不揍他就完了。”
“多谢大哥,多谢二哥,”朱高爔连忙道谢,似乎苍白的脸色都因此红润了几分。
回到岐王府的朱高爔,开始规划起了自己以后的生活。
身为朱棣唯四的儿子,尽管不怎么受宠,但他也是大明最尊贵的一挫人之一。
即便什么都不做,只要没犯什么太大的过错,一生锦衣玉食还是少不了的。
但既然来到这大明帝国,不为这最后一个汉家男儿的封建王朝做点什么,朱高爔又怎么甘心。
按照历史的发展,朱棣还能活十三年,期间又进行了四次征讨漠北的军事行动。
朱高爔深知这四次北伐虽有成效,但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使得整个国家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从元末的战乱中恢复过来。
朱胖胖和朱瞻基的仁宣之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明喘了一口气。
但接下来的皇帝,大明战神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非要御驾亲征。
结果土木堡一战,大明50万精锐一朝尽丧,让老朱家四代人的努力付诸东流。
大明王朝对草原政权的优势也从此彻底没了。
无数人看明朝历史的时候,每当看到这里,无不扼腕叹息。
要不,在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为大明出一份力,改变一些历史走向?
朱高爔逐渐坚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不管后世,怎么讲究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但如今,蒙元政权,依旧是我大汉民族的心腹大患。
不管怎么对付他们,朱高爔内心都不会有太大的情绪波动。
而且自己系统空间当中,可是躺着一个大型军火库,但以大型军火库中拥有的武器,收拾一个封建王朝没落的游牧政权,那简直就是用高射炮打蚊子,太不值了。
因此朱高爔并没有大规模动用这些武器的想法,而且,万一以后穿越到抗战时期,才是这些武器发挥最大作用的时候。
当然,少量的使用一些,还是没啥问题的。
眼下,最紧要的问题,还是怎么离开这应天府,要不然一直待在朱老四的眼皮底下,朱高爔怎么都感觉不舒服。
要是能到地方就藩,那就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
怎么发现经济,怎么养殖种植,怎么训练军队,怎么提高大明百姓的生活水平。
朱高爔转眼间脑袋中就有了无数的想法等着他去施展。
但如今,想要去就藩,却不是那么容易,为什么这么说呢?
事情还得从永乐大帝朱棣掌权前开始说起。
在奉天靖难的过程中,二儿子朱高煦骁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多次拼命的扭转战局,甚至拯救朱棣于危难之中。
而且当时以淇国公丘福、驸马永春侯王宁为首的靖难之役将领纷纷上书,请求立朱高煦为太子。
相比于天生肥胖,行动都有些不便的老大朱高炽,朱棣本人也更喜欢骁勇善战,特别像自己的老二朱高煦,甚至一度想立老二为太子。
但老二有靖难武将集团的支持,老大也有江南文官集团的拥戴。
一群文官天天嚷着“立嫡立长”,并变着花样讲述不这么做的危害,使得朱棣内心也很矛盾。
真正让朱棣下定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的,还是谢缙那句“好圣孙可旺三代”。
因为跟朱高煦相比,老大朱高炽有个好儿子,这才让朱棣终于下定决心立老大。
不得不承认,谢缙说的真准,说三代就三代,多一代都不行。
永乐二年,朱棣直接册封了朱高炽为太子,将这一切彻底盖棺定论。
朱高煦也因此消停了一段时间,但或许是朱棣对其军事能力和野心有些警惕。
又或许是朱棣顾念亲情,想让几个儿子都留在自己身边。
也可能只是想让朱高煦当个免费劳动力,为老朱家的江山效力。
反正朱棣一直没有下令,让老二和老三前去就藩。
至于为什么没有老四朱高爔,那是因为朱高爔今年才二十一岁,永乐二年的时候,他才十四岁,还没有到达就藩的年龄。
明朝年间,藩王就藩年纪一般都在十五岁到二十二岁之间,一般都会在二十左右。
而那时候老三朱高燧比朱高爔大八岁,那时候已经二十二了。
老二朱高煦更是比朱高爔大了十岁,永乐二年的时候已经二十四岁。
单纯以年纪而言,他们两个当时都满足了就藩条件。
朱高煦长时间的待在应天这个权利中心,对权利的渴望一步步疯长。
最终他还是触发了对权利的欲望,开始了和老大朱高炽的明争暗斗。
朱棣当然将这些都看在了眼里,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他在今年年初将“好圣孙”朱瞻基立为了皇太孙。
希望能让老二熄了这颗争权夺利的心。
。。。
这就造成了朱高爔如今尴尬的局面,他要是主动请旨,让朱棣放自己出去就藩。
这不是把老二朱高煦架在火上烤麽,别人都会说,看看,人家岐王都去就藩了。
这汉王和赵王三十岁的人了,非要赖在皇都不走。
这不平白的得罪了老二和老三,虽然朱高爔并不惧。
但如今既然成为了朱高爔,和他们毕竟是一家人,好歹也要为他们考虑一下。
如今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朱棣主动开口,下旨让他出去就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