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后的人们大多都有些慵懒与闲适, 此时的陈平安也不例外。
他在庭院中找了把藤椅,正悠然自得地躺在上面,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时光。
就在这时,陈平安突然心血来潮,心想反正也是闲来无事,不如帮秦家众人把把脉,看看他们身体是否康健。
于是乎,他站起身来,朝着秦家众人所在之处走去。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秦父。
陈平安轻声说道:
“爸,你把家里人都叫过来,让我来号一下脉,检查检查身体。”
秦父闻言抬起头,想起女儿说过女婿医术高超,经常有大领导来找他看病,当下也是来了兴趣。
当即让秦母去把家里人都喊出来。
很快,秦家众人便围坐在院子中的圆桌旁周围。
陈平安先从秦父开始,依次为大家号脉。
当他的手指搭在每个人的手腕上时,表情认真而专注。
等所有人都号完脉,陈平安首先看向了秦母:
“妈,您是不是经期痛的厉害,半夜还经常性的起夜。”
秦母脸上略微有些尴尬,毕竟谁被自己女婿这么问,估计都会这样。
最后还是秦父点了点头,接话道:“这几年,我半夜经常听到你妈半夜起来上厕所,来月事的时候确实也是痛的厉害。”
“你妈该不会得啥病了吧?”秦父说着,脸上开始有些焦急起来,脸色也肉眼可见的变成灰白。
陈平安赶紧上前拉住秦父秦母的手,轻声说道:
“这都是小问题,我开两副药,调养一下就好。”
秦父闻言顿时放松下来,秦家众人也是松了一口气,一旁的秦淮茹有些嗔怪的瞪了一眼陈平安。
众人不知道的是,秦母这病说大倒也不大,但放在这个时代,也绝对不算小病。
子宫肌瘤,而且体积已经不小了,一般情况下来说,这个大小放在后世,基本是要到手术台上走一遭的。
更别说在如今这个时代,能做这个手术的人还真不多。
不过以陈平安如今的中医水平,倒是不用动刀,完全可以用中医治上一治。
陈平安拿起笔,刷刷的在随身笔记本上写下药方,又将药方收了起来。
这药他打算自己去抓,毕竟事关自己丈母娘,得当做大事来抓。
其他人倒没什么问题,最多就是些腰腿酸痛的毛病。
这个年代农村汉子基本都会有这些毛病,毕竟啥事都要人力来做。
很多时候很多地方都是牲口比人金贵,有些能用人解决的地方,坚决不用牲口。
“男人当牲口用,女人当男人用。”就是这个时代的写照。
(不是比喻,是真当牲口,比如:拉犁耕地,比如拉磨磨地,比如拉架子车等)
陈平安用自己的推拿按摩手法,给三个大舅哥挨个推拿了一遍,三人顿时感觉全身轻松。
“嗨,还真是神了。刚才妹夫推拿完后,我腰也不酸了,手臂也不痛了,真的神!”
其他人闻言,也是纷纷出声应和。
而此时的陈平安,满头大汗,都有些不想搭理这哥仨个。
你们倒是舒服了,可把我累了个半死。
推拿的确非常耗费体力,要不是这些年坚持锻炼留下的好体魄,三个人的推拿,陈平安还真坚持不下来。
休息了好一会,恢复了大半体力,陈平安才又给老丈人推拿了一次才结束。
秦家三兄弟个个红光满面的走了,仿佛感觉自己晚上能打十个。
院子里重新恢复了平静,陈平安又重新躺在了藤椅上。
本以为今天应该就清闲下来了,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哗啦啦一大波人涌了进来。
陈平安被吓了一跳,一下子从藤椅上弹了起来,还以为是有人上门找事。
仔细一看,看到两个大舅哥分别扶着两位颤巍巍的老头老太太。
陈平安当下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应该是三个大舅哥回去把事告诉了他们爷爷奶。
“爸,妈,你们怎么来了!”秦父一把推开门,小跑过来,一把将一个大舅哥推开,扶着那老太太。
“柱子,过来看下,这个是你爷爷,这个是你奶奶。”
“爷爷好,奶奶好!”陈平安连忙问好。
两位老人一脸慈爱的看着陈平安,慢慢的坐在院中的圆桌旁。
秦爷爷率先开口问道:
“小何呀,听说你看病看的很好呀,你给我们两个老头老太太瞅瞅。”
“还有我!”
“还有我!”
。。。。。。
秦爷爷开口介绍道,
“这个是老二家的xx(秦父二弟,秦淮茹二叔)。。。”
“这个是老三家的xx(秦父三弟,秦淮茹三叔)”
一圈介绍下来,又是好几十号人,陈平安甚至在人群中看到了秦京茹。
秦京茹今年才十六七岁,只见她脸上满满的胶原蛋白。
两只眼睛眼睛扑闪扑闪的,像湖水般清澈。
陈平安无奈地笑了笑,只好重新打起精神,给众人号起了脉。
他先走到秦爷爷,秦奶奶面前,仔细地为他们号脉。
一番诊断之后,发现只是些老年人常见的小毛病,气血稍虚之类的,心中也松了口气。
接着开始为其他亲戚逐一查看。
等看到秦京茹的时候,她红着脸伸出手,陈平安搭上脉搏,片刻后说道:
“身体没啥大毛病,就是平时别贪凉吃太多冰东西。”
秦京茹乖巧地点点头。
随着看的人数增多,陈平安渐渐感到疲惫,但仍强撑着。
直到把所有人都看完,已是傍晚时分。期间也看出了几个病症。
陈平安都开了药方,打算回头抓了药给寄过来。
秦家众人都对陈平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他的医术敬佩不已。
随后便在一阵感谢声中离开了秦父家。
陈平安长舒一口气,瘫坐在藤椅上。
也不怪秦家众人都过来,实在是这年头,乡村的医疗资源太匮乏了。
普遍存在于乡村的唯一医疗资源,就是赤脚医生了。
一手锄头,一手针筒。
忙时耕种,需要时看病。
这就是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这个岗位,虽说为广大老百姓提供了第一时间的医疗卫生服务,但水平只能说参差不齐。
好的赤脚医生,可能就是被下放的国医大师,水平可能比如今的陈平安还高许多。
也有的赤脚医生可能感冒了打个针都半天扎不进去。
也难怪秦家的亲戚都来找陈平安看病,实在是与这些赤脚医生相比,陈平安的名头有点大。
医学博士,轧钢厂医务室科长,经常给大领导看病,几个月后的轧钢厂附属医院院长。
这这头衔无论哪一个,都是他们平时接触不到的,何况陈平安还不会收他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