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仁宫的暖阁内,送走了苏锦屏之后,皇后并没有立刻起身。
她端着已经凉了半截的茶水,静静地坐在那里,眼神里闪烁着复杂难明的光芒,似乎还在回味着刚才与苏锦屏的那番对话。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放下茶杯,对身边的崔嬷嬷吩咐道:“去,把今日苏才人所言,特别是关于整顿宫怨那三条,仔仔细细地记下来,呈给哀家。”
“是,娘娘。” 崔嬷嬷躬身应下,心里也对苏才人的那番见解暗暗佩服。
皇后又沉吟片刻,才对另一个心腹太监说道:“摆驾,哀家要去一趟……定国公府。”
定国公府,皇后的娘家,也是当朝权倾朝野的外戚势力。皇后轻易不会回府,除非有极其重要的事情商议。
……
定国公府的书房内,依旧是那熟悉的沉水香气。
皇后屏退了左右,只留下定国公和她兄妹二人。
“妹妹今日怎么有空过府?”
定国公亲自给皇后斟了杯茶,语气虽然平淡,但眼神里却带着几分关切。
他知道,若非有要事,他这个一向稳重的妹妹,是不会轻易离宫的。
皇后接过茶杯,却没有喝,只是轻轻摩挲着杯壁,缓缓开口道:“兄长,今日召见苏才人,本宫对她试探了一番。”
“哦?” 定国公眉毛一挑,来了兴趣,“结果如何?”
皇后抬起头,看着自己的兄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欣赏,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
“兄长,” 她轻声说道,“你之前说此女不凡,或许……你还是小瞧她了。”
“哦?此话怎讲?” 定国公示意她说下去。
皇后便把今日在景仁宫,苏锦屏如何应对她关于“宫怨”的提问,如何条理清晰地提出那“明规矩、通言路、扬正气”三条解决方案的经过,仔仔细细地复述了一遍。
连苏锦屏当时的语气、神态,都模仿了七八分。
定国公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脸上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但眼底深处,却渐渐燃起了一丝明亮的光芒。
等皇后说完,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赞叹:“好一个‘明规矩,定权责’!好一个‘通言路,解心结’!好一个‘树榜样,扬正气’!这个苏才人……她看的哪里是宫闱内务?这分明……是治国安邦的道理啊!”
他越说越是心惊!
这三条建议,看似简单,实则直指管理的核心!若是能真正推行开来,别说是一个小小的后宫了,就是整个大雍王朝的吏治,都能焕然一新!
“一个小小才人,竟有如此见识和手段……” 定国公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妹妹,你确定……她只是个普通的庶女出身?”
皇后苦笑一声:“兄长,本宫也觉得匪夷所思。但她的底细,我们不是早就查过了吗?
确实……清清白白,并无异常。若说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也就是……她入宫前,似乎特别喜欢看些杂书,涉猎颇广。”
“杂书……” 定国公沉吟道,“看来,这世上,确有天纵奇才之人,非可以常理度之。” 他顿了顿,又问道,“那……妹妹打算如何处置此人?”
皇后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眼神有些游移:“本宫……也有些拿不定主意。此女聪慧过人,见识不凡,若能为我所用,自然是……一大助力。”
她顿了顿,语气里带上了一丝忧虑:“但……也正因为她太过聪慧,太过……与众不同。本宫又有些担心……这样的人,会不会……难以掌控?甚至……反噬其主?”
她身为皇后,见惯了宫里的尔虞我诈,深知一个不受控制的聪明人,有时候比一百个愚蠢的敌人还要可怕。
定国公看着妹妹眼中那难以掩饰的忧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或许是对苏锦屏那种不受束缚的才华的嫉妒),心中了然。
他放下茶杯,语气平静地说道:“妹妹多虑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既然遇到了这样的人才,为何不先……试用一番呢?”
“试用?”
“对。” 定国公点点头,“她不是提出了那三条建议吗?妹妹不妨……就在尚宫局,或者某个不起眼的宫苑,让她小范围地试行一下?看看她的‘纸上谈兵’,到底能有几分真本事。”
“若是真有成效,那便证明她确实有才干,妹妹便可逐步委以重任,将其培养成自己的心腹臂助。”
“若是……华而不实,或者野心过大,难以掌控……” 定国公眼中闪过一丝冷厉的光芒,“那便说明,她不过是昙花一现,或者……是个潜在的麻烦。到时候,再想办法……处理掉,也不迟。”
他这话,说得云淡风轻,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杀伐果断。
皇后听着兄长的话,心里渐渐有了主意。没错,先用用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
“兄长说的是。” 皇后点点头,“本宫会找个合适的时机,给她一个……表现的机会。”
她又想起另一件事:“对了,兄长。关于太后寿辰之事……本宫今日也提点她了。她似乎……也颇有信心?”
“哦?” 定国公眼中闪过一丝兴趣,“丽嫔那边设的局,妹妹也知道了?”
“略有耳闻。” 皇后淡淡地说,“丽嫔愚蠢,不足为虑。倒是那个苏才人,若是能过了太后这一关……那她的价值,可就更大了。”
定国公微微一笑:“是啊。太后那一关,可不好过。既要新奇,又要吉祥,还不能犯了老人家的忌讳……这确实是个难题。”
他顿了顿,忽然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有些意味深长:“说起来……皇上最近……似乎对前朝的某些事情,颇为……独断专行啊。”
皇后听到这话,端着茶杯的手指微微一紧,眼神也黯淡了几分。
她知道,兄长指的是皇上最近不顾群臣反对,执意要推行一项耗资巨大的水利工程,以及……对某些功勋老臣的无端猜忌和打压。
这些事情,不仅让前朝动荡不安,也让她这个皇后,在宫中的处境越发微妙。
皇上对她的恩宠,早已不复当年。他更喜欢那些年轻貌美、又会奉承讨好的新鲜面孔。她这个中宫皇后,虽然地位稳固,但也渐渐感觉到了……帝心的凉薄。
“兄长……” 皇后欲言又止,脸上露出一丝苦涩。
定国公看着妹妹眼中的疲惫和无奈,心中也是一叹。
他这个妹妹,虽然贵为皇后,母仪天下,但在这深宫之中,又何尝不是如履薄冰,身不由己?
“妹妹,” 定国公的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这天下……终究是要变的。
潮起潮落,盛衰有时。
我们定国公府,还有你这个皇后,要想在这风云变幻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其中的意思,皇后岂能不明白?
皇上如今春秋鼎盛,但行事越发刚愎自用,猜忌功臣,疏远后族(除了某些得势的外戚)。
长此以往,国本动摇,人心离散,这江山,还能稳固多久?
而一旦江山有变……他们这些与皇权紧密相连的家族,又将何去何从?
是坐以待毙,任人宰割?还是……未雨绸缪,另寻出路?
皇后不敢再想下去了。那种念头,太大逆不道,也太危险。
但她知道,她兄长的心,已经……起了波澜。
而她自己……虽然不想承认,但在这深宫的权力漩涡中,她也渐渐感觉到了一种……被推着往前走的无力感。
如果……如果真有那么一天……
她需要更强大的力量,需要更可靠的盟友,需要……一个能在这乱局之中,为她,为她的儿子(太子,如果已经立了的话),为整个家族,争取到最大利益的人。
那个苏才人……
她的聪慧,她的手段,她的“与众不同”……
或许……真的可以成为一颗……有用的棋子?
甚至是……一把能打破僵局的利刃?
皇后端起茶杯,将已经凉透的茶水一饮而尽。苦涩的滋味,在舌尖蔓延。
“兄长,” 她放下茶杯,眼神恢复了平日里的平静和威严,“太后寿辰之事,本宫会看着办。至于那个苏才人……就依兄长所言,先看看她的本事吧。”
她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意:“若是她真能过了太后这一关,甚至……让太后对她另眼相看……那或许,本宫可以……给她一个更重要的‘差事’。”
这个“差事”,是什么?她没说。
定国公也没有问。
兄妹二人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了然和……更深的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