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摇了摇头。
“儿臣也不知道。”
“你比咱听了那么多话,你也不知道?”
朱元璋倒不是怀疑自己儿子撒谎。
他实在是好像,姚广孝送白帽子有什么深意。
就在父子俩想着,如何套话时,姚广孝已经失去了耐心,不想再处于被动之中。
“陛下!”
他上前一步,朝着朱元璋双手合十,行了一礼。
“不知贫僧要当皇孙小殿下的师父,需要经过哪些考验,或是要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才能让陛下点头同意?”
以前的姚广孝,有心求权,但不知具体的方向。
现在,他觉得当先从未来国师做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他,被不少人称为奇僧,正好与皇孙小殿下这个奇人相得益彰。
等到皇孙掌权,他就能带动皇孙,去征战天下,让大明的疆土扩大数倍,助小殿下成为千古一帝,让万朝来贺!
朱元璋目光幽幽地盯着姚广孝看了片刻,最终在乖孙激动的心声维护中,败下阵来。
算了算了,反正没有了建文帝,姚广孝也不可能煽动老四造反。
既然是英儿给姚广孝选的一条活路,咱就试试他。
“咱刚才听标儿说,是想让你先跟着老四去抗倭历练,你应该知道,乖孙身份特殊,他的师父就是未来国师,多少人盯着这个位子呢,你没有说服旁人的本事,乖孙脸上也无光。”
【坏了,送到我面前的师父,要被爷爷为难跑了。】
朱雄英暗恨自己嘴部肌肉还没控制好,不能把自己给师父想的计划说出来。
不料,就在他着急之际,便听他未来的师父,淡定一笑。
“陛下,贫僧认为靠嘴上说说,来说服旁人,远不如实打实的功劳,更有说服力,早在太子殿下,想让贫僧跟着燕王殿下当幕僚去抗倭时,贫僧便想着献上一计,以报答太子殿下的知遇之恩。”
此话一出,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
无他。
据乖孙所说,眼前这个姚广孝,可是在老四仅有八百人的时候,就敢提出奉天靖难的军师。
这会儿大明安排了数万海军去抗倭,光是神机营就有八百人了,略施小计,还不把倭寇耍得团团转?
要是不能的话,那么这个姚广孝就是名不符实。
“说来听听。”
朱元璋往姚广孝的方向走了几步。
朱雄英同样竖起了耳朵。
【我也要听听,师父有什么高见!】
“陛下,倭国虽然是弹丸小国,但抗倭只想着近海太平无事,治标不治本,贫僧家中世代行医,深知有些顽疾光靠喝药针灸去缓解,无济于事,早在元朝时期,倭国便有入侵我国疆土的意图,他们拉拢汉贼做强盗,看似低声下气的被当作奴役使唤,实际居心不良,试图以这样的手段进行渗透,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必定会在我大明国土上,掀起滔天的祸乱,杀烧劫掠,无恶不作!”
姚广孝的一席话,让在场的所有人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特别是朱元璋。
他对倭寇如今的重视,是因为乖孙预知未来的原因。
可姚广孝,却早早地看清了倭国的狼子野心。
此人,确实不容小觑!
“道衍法师,咱可没说咱只打算让近海太平,只是倭国离着咱大明国土较远,鞭长莫及,你刚才也提到了元朝倭国对咱边境的袭扰,还有公然挑衅的事,让元朝先后出动数十万大军前去征讨,可每次都因为出海远行,还有海上气候的原因不好掌握,导致战败而归,更加助长了倭国人嚣张的气焰。”
朱元璋故意停顿了一下,装作为难的模样。
“道衍法师,你可有方法解决这一难题?”
光是嘴上说着重视倭寇,没有实际的行动,那只能当个分析情报的吏书,配不上谋士这一称呼。
更别提当老四的军师了。
而朱雄英一听老朱的话,就猜到了他的用意。
【爷爷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想看看师父有没有大局观,战略和战术能不能跟上四叔强攻的本事呢。】
“陛下能够认同贫僧刚才的说法,证明陛下在很早以前便重视倭寇规模逐日壮大一事,那么贫僧就能说一说,贫僧的计划了。”
姚广孝表面云淡风轻,实际暗中捏了一把汗。
以前陛下全心全意只想着北征,把蒙古骑兵赶到雪原以北去,今年突然开始组建海军,兴建船舰,重视倭乱,说明对边境国家的战略,有了重大的方向转变。
至于转变到哪个地步,他刚才一席话已经推测出来了。
搞海禁,在近海根治倭乱只是障眼法,陛下的目标,与元朝一致,要彻底收服这个,中原强则称王,中原弱则侵略的倭国。
那么,他的一身本领,就有了用武之地。
“陛下,倭国的境内如今正面临内乱,各个部落相互吞并,贵族视百姓性命如草芥,时不时的有奴隶揭竿而起,依贫僧所见,这场内乱至少会持续几十年,天赐良机不可失,贫僧愿意东渡倭国,以汉使的身份,点化一些部落国王,给他们指点迷津,并教化当地百姓,如何效仿我大明百姓,堂堂正正做人,不再受人凌辱与压迫。”
朱元璋万万没想到,姚广孝竟与乖孙的想法差不多。
只是以汉使的身份去倭国,一旦战事开启,可比进了蒙古大帐还要危险。
哪怕大家都清楚,汉使的身份是有用的时候用,没用的时候不用,可人生地不熟的,谁能做到精准的把控全局呢?
“道衍法师,咱得提醒你一句,你到了倭国境内,万一碰到对咱当政有敌意的部落,那你可就有葬身倭国的危险了,你就不害怕一去不复回吗?”
【是啊是啊!】
原本朱雄英就是这么打算的,可想是一回事,真要这么去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尤其姚广孝主动提出以身涉险,这让朱雄英十分的惭愧。
【虽然师父很厉害,但他跑到人生地不熟的倭国去,万一真的发生意外,这世间就再无黑衣宰相了。】
【其实师父可以培养几个细作前去倭国,自己不露面当操盘手也行,可师父性格太傲,他想证明自己能够当我的师父,绝对不会干幕后的工作。】
“师父……”
朱雄英欲言又止,焦虑地啃着大拇指。
【我现在说我叫师父是叫着玩的,改口叫法师,师父会不会换个不这么急功近利的法子?】
姚广孝看向一脸紧张的朱雄英,不以为然地笑了。
“回禀陛下,若贫僧一去不复回,陛下便许贫僧皇孙之师的称号,等到近海平定,便以为皇孙之师报仇的名义,保留报仇的权力,对倭国施加压力,必然会有许多部落,为此内讧。届时贫僧虽身死,计划却也完成了一半,等到哪日燕王殿下率军攻入倭国为贫僧报时,一定会有想要归顺大明的本地人从中协助,贫僧所谋之事便成了。”
姚广孝说完,朝着朱元璋郑重其事地躬身一拜。
“贫僧还要感谢陛下,能够给贫僧一个施展抱负与才学的机会,哪怕为国捐躯,也好过庸碌一生,此举能够满足贫僧所愿,虽死足矣,又何惧之有?”
朱元璋眼神复杂地重视审视着眼前这个中年僧人。
难怪乖孙和标儿都想让他活着。
此人要是死了的话,确实是大明的一大损失!
“法师是条好汉,咱十分佩服,咱要是说,咱现在同意你当乖孙的师父了,你还要东渡去倭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