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刻,光幕中的剧情仍在继续。
【此刻,又一位大臣自队列中走出,躬身行礼道:“臣与右丞同意。”】
【“臣以为,治天下,当做事简检,少收赋税,还要以身作则,前不久,陛下曾下诏要整治洛阳宫乾阳殿,还要亲自到洛阳去,人力物力征调频繁,百姓会有怨气,所以土木之工,不宜擅动啊。”】
听到这里,别说李世民了,天幕下各个朝代的皇帝们,脑海中都浮现出了自家那些个动不动就“陛下三思”的老臣。
修个宫殿要说,颁个政令要说,赏个美人也要说……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
他们也知道,剧里这位李世民肯定也听了无数遍,如今还能耐着性子听下去,这份耐心,确实令人佩服。换做是自己,怕是大臣刚开口,就已经“嗯嗯嗯,好好好,知道了,退下吧”三连了。
然而,接下来那位大臣的话,却让剧里剧外的两个李世民,脸色都不由得沉了下来。
【“现在,我大唐的民力还不比隋朝,恐怕,陛下之过会甚于隋炀帝啊。”】
“哈!”
太极殿内,李世民被这话气得笑出了声,他指着光幕,不敢置信的问道:“这!这是谁?!他竟然说朕……朕,甚于隋炀帝?!”
御座之下的房玄龄几人闻言,心头皆是一紧,生怕陛下迁怒。
毕竟,拿当今圣上与亡国之君隋炀帝相比,这话确实说得太过了。
魏征更是立刻上前一步,试探着问道:“陛下动问,可是要……”
李世民闻言,顿时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怎么?玄成是担心朕,会因为一部后世影像,就去迁怒这位大臣?”
魏征被噎了一下,没敢接话。
李世民当即冷哼一声:“你刚刚可是在剧中当面骂朕‘愚蠢’,朕可曾迁怒于你?如今你竟然如此揣度朕!魏玄成!你是不是太过分了?!嗯?!朕在你心里,就是那么小肚鸡肠的皇帝吗?!”
魏征闻言,老脸一红,颇有些尴尬,连忙拱手道:“咳,是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李世民又哼了一声,索性也不再问了,直接将目光转回光幕。
只见剧中的李世民,反应也与他如出一辙,被气笑了。
【“你,你说朕,不如隋炀帝?嗯?那朕比起桀纣王怎么样啊?”】
【然而,那大臣却面不改色,继续说道:“臣恐怕,宫殿建成了,你我君臣就又处在刀兵动乱之中了。”】
【“臣听说,收复洛阳的时候,太上皇下诏说要烧掉洛阳的宫殿,陛下说宫殿的砖瓦木材还可以用,不如把他拆了分给贫苦的百姓,虽然没有照太上皇的旨意去做,但是天下人都在称赞陛下的圣德呀,结果今天又要大兴土木,这前后十分一拆一建,陛下,这天下会怎么想啊!”】
这番话,掷地有声,可却让其他朝代的大臣们,尤其是洪武朝的官员们,听得是心惊肉跳。
乖乖,这位大人是真敢啊!什么话都敢往外说,这要是换作是在大明朝堂,只怕说到“甚于隋炀帝”时,人就已经被拖出去斩了。
而光幕中,李世民听完这番话,也是陷入了沉思。
【他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解释的意味:“嗯……朕啊,朕本来是想,这洛阳不是地处中央吗?经营一下,也可以方便四方百姓。”】
【随即,他话锋一转,竟带上了一丝玩笑的口吻:“现在张玄素这么一说,朕就是今后去洛阳,啊?露天坐着,朕也不敢说辛苦啦。”】
【“整治洛阳宫,乾阳殿的事就算了,还有,赐给张玄素二百匹花绸,朕升迁你为太子宫右庶子。”】
“原来是张给事!”
太极殿内,房玄龄抚须笑道:“这番直言敢谏的风格,倒确实像是张给事能说出来的话。”
杜如晦也笑着点头:“是啊,不过,这剧中的张给事,扮相未免有些太老了。如今的张给事,不过刚至不惑之年。”
而此刻,长孙无忌和魏征则是对视一眼,心中想的是另一件事。
这剧中张给事被任命为右庶子,但如今,教导太子的重任已落在魏征身上,看来这张给事日后当有别的任用。不过以他的才干,无论在何处,想必都能有所建树的。
倒是李世民,看着剧中那个因直谏而受赏的张玄素,若有所思的摸了摸下巴。
嗯,这张玄素劝谏得固然好,但那句“甚于隋炀帝”也确实不好听。
若朕是自己的话……虽然会从善如流,但心里多少还是会小小的记仇一下的,日后总得找个机会,把这场子给找回来才是。
然而,李世民也没想到,这剧中的“自己”心眼似乎比他还小上那么一丢丢,这张玄素刚拂了自己的面子,自己就立刻要找回场子了。
【只见,剧中的李世民刚赏赐完张玄素,话锋一转,便揶揄的说道:“朕看你身上有几分,尚书右丞的……啊?”】
【魏征闻言也是抬眼看向了李世民,心中了然,知道陛下这是小心眼犯了,悄悄的瞥了御座上的皇帝,可剧里的李世民却没有察觉,只是继续说道:“你是不是跟他学的?”】
【此言一出,殿内其他几位大臣都忍俊不禁,发出了低低的笑声。张玄素却只是低着头,站在那里,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显得颇为尴尬。】
【可李世民却不依不饶,笑着追问道:“啊,对对对,刚才,朕听见你说,隋朝的时候,你见过修建宫殿?那个时候,你做什么官啊?”】
【张玄素闻言,只得硬着头皮回道:“县尉。”】
【李世民闻言,拖长了音调“哦”了一声,似乎在脑中盘算了一下,才说道:“县尉,从九品。”随即,他又好奇的问道:“那在这之前你做什么?”】
【张玄素的头埋得更低了,声音也小了下去,尴尬的说道:“呃,陛下应该知道,没有比从九品再低的了,臣应该叫,流外。”】
【李世民故作不解的问道:“流外?流外什么意思?不入流?”】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再也憋不住,殿内顿时响起了压抑不住的笑声。张玄素被这笑声包围,窘迫的左右看了看,最后只能闭上眼睛,无力的点了点头。】
此刻,别说是别人了,就连李世民本人都觉得这剧中的自己这样似乎有些过分了。
【而就在此刻,又一位大臣站了出来,是褚遂良,只见他朗声说道:“右庶子虽然出身寒微,但陛下是敬重他的才能,所以他才能做到三品高位,辅佐皇太子。”】
【此刻,李世民抚着胡须,收敛了玩笑的神色,认真听着褚遂良的谏言。】
【只听褚遂良继续说道:“陛下不可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穷追他的门第,这样做等于抛弃了从前的恩德,又使他无地自容,痛苦锥心,将来又怎么要求他忠心呢?”】
【而此刻,李世民闻言也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即,他看向张玄素,神情无比认真的说道:“说得对,朕后悔刚才说的话。”】
【魏征见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率先鼓起了掌。听到魏征的掌声,殿内的文武百官们也纷纷跟着鼓起掌来,掌声雷动。连一直低着头的张玄素,此刻也抬起头,眼眶微红,嘴角却露出了一丝释然的笑容。】
现代的客厅里,李丽质看到这一幕,高兴的拍起了小手:“剧里的阿耶做得对!”
李今越闻言,揉了揉她的小脑袋,好奇的问道:“嗯?丽质为什么这么说呢?”
李丽质立刻坐直了身子,像个小老师般认真的说道:“因为阿耶知错就改哦!秦老师教过我们的!如果小朋友说错了话,伤害到了别人,要立刻就改!不能不好意思,不然别人会难过的!”
“刚刚阿耶穷追张公的门第,让张公伤心了,可阿耶被褚公指出错误的地方后,没有逃避!很认真的在所有人面前承认了错误!阿耶这样是很厉害的哦!上次孙子航欺负我和瑶瑶都不肯道歉!阿耶是皇帝耶!却很认真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所以阿耶很厉害!”
李今越闻言,赞许的点了点头,柔声说道:“对,丽质说得没错,知错能改,这是非常非常好的品德。也正是因为这样,魏公才会第一个为二凤陛下鼓掌,对吗?”
“也只有这样,君臣之间才没有芥蒂,张大人才能真正的原谅二凤陛下,继续没有隔阂地为大唐效力。所以,咱们丽质也要学习二凤陛下这样知错就改的品德,好吗?”
李丽质闻言,立刻用力的点了点头:“嗯!丽质会的哦!”
而此刻,天幕之下,大唐太极殿。
李世民听着自家女儿的夸奖,只觉得浑身舒坦,龙心大悦。
不错!朕就是这样的皇帝!从谏如流!知错就改!
哎呀!朕的宝贝女儿竟然这么崇拜自己!那自己以后可要更加努力,为女儿树立好榜样才是!
于是,他清了清嗓子,对着御座下的四人朗声说道:“玄成!玄龄,克明,辅机啊!你们以后要监督好朕,朕但凡有何错处,你们定要给朕指出来!不可以瞒着,知道吗?!”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三人闻言,顿时乐了,互相交换了一个“我就知道”的眼神,强忍着笑意。
魏征更是精神大振,立刻上前一步,郑重行礼:“臣,遵旨!陛下放心,臣必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绝不让陛下差踏错一步!”
“好!甚好!”
李世民见状,满意的点了点头,完全没有察觉到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三人那憋着笑,又带着点同情的复杂表情。
他们敢打赌,这道圣旨一下,陛下不出一月,定会后悔。
然而,此刻的李世民还依旧沉浸在女儿的夸奖中不可自拔,心满意足的继续看向光幕。
而此刻,光幕流转。
【然而,即便是在贞观朝这样堪称典范的君臣氛围中,君臣之间,也总会有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