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宇愣了一下,摇摇头,这不是他的业务范畴。
“上万条。”
孟远伸出一根手指。
“它们承担了我们国家超过70%的货运量,是真正的大动脉。但是它们烧的,是世界上最劣质的重柴油。”
“一条船,就是一座移动的污染源。”
这时,旁边的武江航运集团负责人王建军,苦笑着接过了话头。
“孟董,您就别揭我们伤疤了。”
王建军叹了口气:
“环保的剑天天悬在头上,国际油价又跟坐了火箭一样。我们不是没想过电动化,可你们车上那电池,跑不了长途,还不安全。我们这行,算是被时代彻底遗忘了。”
他说者无心。
林浩宇却像是被一道闪电劈中。
他猛地转头,看向身边这位“老董事长”,孟远正看着那些冒着黑烟的货轮。
他……他想干什么?
孟远感受到了他的目光,回过头,微微一笑。
“小林,现在,你还觉得汽车市场那片红海,是我们的终局之战吗?”
“跟这条每年烧掉几千亿燃油、被黑烟笼罩了上百年、却无人能碰的黄金水道比起来……”
“你觉得,哪个才是真正的蓝海?”
考察船返回码头。
林浩宇的脑子依旧在嗡嗡作响,心头的震撼久久未能平息。
他跟在孟远身后,看着董事长与王建军握手道别。
“孟董,今天受益匪浅。至于您说的那个……船舶电动化的初步构想,太大胆了。回头我们约个时间,你带着方案,我们坐下来,正经聊聊。”
“一定。”孟远点头。
送走王建军,孟远才转头看向依旧有些失神的林浩宇。
“想明白了?”
“董事长……我……”
林浩宇语无伦次,他感觉自己的格局在短短一个小时内,被彻底撑开碾碎,然后重塑,
“我们……真的要给船造电池?”
“不是给船造电池,”孟远纠正道,“是为这条大江,建立一个全新的能源体系。”
一周后,武江航运集团会议室。
烟灰缸已经满了。
林浩宇坐在孟远身侧,感觉会议室的空气,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对面,武江航运集团的董事长王建军,捻灭了手中的烟,浑浊的眼睛里只剩下疲惫。
就在刚才,林浩宇亲自带领技术团队,用一份长达五十页的ppt,详细阐述了远新集团为内河航运量身定制的“凤凰船用电池”方案。
从技术参数、安全性能到成本控制,每一个细节都堪称完美。
王建军只问了一个问题,就让在场所有技术精英,哑口无言。
“一艘万吨货轮,从重庆到上海,几千公里,中途至少要补能两到三次。按照你们的方案,每次靠岸充电,至少十几个小时。”
“王某人想请教一下,我让船队停在码头半天等你们充电,这生意还怎么做?”
此刻,王建军身体前倾,桌上的茶杯纹丝不动,但压迫感却扑面而来。
“孟董,你的固态电池确实是好东西,技术上无话可说。”
他盯着孟远,声音沙哑:“但是,它救不了我的船,也救不了整个长江航运。”
“让我的船在码头停上十几个小时充电?这不叫运输,这叫谋财害命!任何一个船东,都不会接受。”
王建军的目光扫过林浩宇,最终落在孟远脸上,一字一顿:
“所以,你的船舶电动化,就是个听起来很美的空中楼阁。我今天约你来,就是想听你最后一句解释。如果没有,这事就到此为止了。”
会议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面对这位航运巨头的最后通牒,孟远却笑了。
他没有急着辩解,反而给王建军空了的茶杯续上水,动作不快不慢。
“王董,您说得对。让船停下来充电,确实是谋财害命。谁这么干,谁就是傻子。”
王建军眼中的失望更浓了。
他以为,这年轻人黔驴技穷了。
刚准备起身结束这场没有意义的会谈,孟远却轻轻抛出了一个问题。
“所以,我们为什么非要让船去等电呢?”
王建军的动作僵住了。
他看着孟远,像在看一个怪物:“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
孟远敲了敲桌子,目光投向窗外江面上缓缓驶过的货轮,
“为什么不能,让电来等船?”
“电……等船?”
王建军彻底懵了,几十年的行业经验在这一刻仿佛成了枷锁。
孟远没有直接回答,反而指着那艘货轮上的集装箱。
“王董,现代物流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
“集装箱。”王建军不假思索地回答。
“为什么伟大?”
“标准化!尺寸、接口全球统一,吊装方便,几分钟就能完成一次装卸,效率是革命性的!”
话音刚落,王建军猛地愣住了。
他死死地盯着孟远,一个石破天惊的念头在脑海中炸开,浑身汗毛倒竖!
孟远嘴角的笑意更深了,他知道,这条在江上翻腾了一辈子的老龙,已经上钩了。
“如果……我们把电池,也做成一个标准集装箱呢?”
“嗡!”
王建军的大脑一片空白,困扰了整个行业,被他视为天堑的充电难题,在这一句话面前,脆弱得像一张纸!
孟远站起身,走到窗边,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整条长江。
“我们把它命名为——远新电箱。”
“我们将数以千计的固态电芯、bmS电池管理系统、智能温控、自动消防,所有的一切,都集成在一个标准集装箱里。”
“当您的船电量耗尽,无需充电。”
“它正常靠港,码头上的吊机花三分钟,吊下一个没电的旧电箱,再花三分钟,吊上一个满电的新电箱。”
“即换,即走。”
“整个过程,比你给汽车加一箱油的时间还短。”
孟远转过身,看着已经呆住的王建军,和同样一脸震撼的林浩宇,说出了最后一句话。
“王董,这不是船舶电动化。”
“这是能源领域的集装箱革命。”
“标准化、模块化、可换电!”
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重磅炸弹,在王建军的心里掀起滔天巨浪。
他一辈子都在跟船和集装箱打交道,却从未想过,能用这种方式去解决能源问题。
狂喜过后,巨大的现实难题涌上心头。
“钱……”王建军的声音都在颤抖,
“要在整个长江沿岸建立电箱换电站网络,这笔投资是天文数字……钱从哪来?谁来牵头做这个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