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办公桌上的手机,突兀地震动起来。
孟远收回思绪,拿起手机,屏幕上跳动着一个来自北美的加密号码。
他脑子里想的,正是那个“无底洞”项目。
为了它,他已经赌上了一切。
股东大会上那帮老家伙的脸,他已经懒得去看了。因为从今天起,他们再也没有资格对他指手画脚。
电话接通,一个压抑着巨大情绪的嘶哑声音传来,是负责该项目的张博士。
“孟董……”
孟远心头一紧。这声音不对劲,像是几天几夜没合眼。
出事了?
“说。”他的声音听不出任何波澜,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天塌下来,也得先扛住。
电话那头深吸一口气,像是用尽了全身力气,吼了出来。
“成了!”
“凤凰一号,成了!”
“我们……攻克了所有难题!第一批一千颗A品电芯,刚刚走下中试线!”
成了!
那个被《华尔街日报》嘲讽为“永远活在ppt里的项目”,那个被韩国和日本断言“十年内不可能商业化”的技术,那个几乎拖垮了远新现金流的巨兽……
被他们,驯服了!
“参数。”孟远强压下心头的狂跳,声音依旧沉稳得可怕。
“能量密度,500瓦时每公斤!是目前顶级三元锂电池的两倍!”
“安全性……我们用钢针穿刺,用烈火灼烧,甚至直接短路……”
张博士的声音开始颤抖,那是极度亢奋的证明:“孟董,它……纹丝不动!”
孟远闭上了眼。
“知道了。把东西看好,任何人不得接触。另外,你和团队所有人,立刻休假,强制执行。这是命令。”
挂断电话,孟远没有半分喜悦,眼神反而变得锐利起来。
成功,只是战争的开始。
他迅速调出另一个号码,拨了过去。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一个中气十足、带着一丝不耐烦的苍老声音传来。
“小孟?我不是说了,最近很忙,你那些‘新玩具’别来烦我。”
电话的主人,是军工体系内真正的定海神针,龙老。一个对所有“花里胡哨”的新技术都抱持着最高警惕的老人。
孟远微微一笑,语气却无比恭敬:“龙老,打扰您了。只是有个小东西,想请您过过眼。”
“哦?又是你们那个超级电池?我听下面人汇报了,烧钱的无底洞嘛。怎么,终于打算放弃了?”
龙老的语气带着一丝揶揄。
“不。”
孟远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
“我们成功了。”
“一度电,一公斤。”
“续航两千公里的无人侦察机,或者,能绕着地球跑三圈的单兵动力甲。”
“最关键的是,您可以把它扔进火里,用子弹打穿,它都不会有任何危险。”
电话那头,死一般的寂静。
刚才还中气十足的龙老,此刻连呼吸声都消失了。
孟远没有催促,只是静静地等待着。他知道,自己刚才扔下的那几句话,是怎样一颗重磅炸弹。
足足过了十几秒。
“东西在哪儿?”
龙老的声音再次响起,已经不再是刚才的沉稳,而是充满了急促震惊,甚至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
“说地址!我马上派特别运输机过去!用最高保密等级!”
挂断龙老的电话,孟远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胸中那股压抑了数年的郁气一扫而空。
他转过身,对上了林浩宇那张因极度震惊而显得有些呆滞的脸。
“孟董……刚才电话里说的,一度电一公斤……是真的?”
林浩宇的声音都在发飘,作为cEo,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数据的分量。
“千真万确。”
孟远嘴角难得地挂上了一丝笑意,“现在,你还觉得我捐掉的股权可惜吗?”
“不可惜!一点都不可惜!”
林浩宇激动得满脸通红,
“孟董,您不是封神,您是直接创造了一个神话!有了这个技术,我们……”
话音未落,孟远的手机再次响起,还是张博士的加密视频请求。
孟远示意林浩宇稍安勿躁,接通了视频。
屏幕那头,张博士的脸出现在画面中,背景是灯火通明的实验室。
这位技术狂人脸上的亢奋还未完全褪去,但眼神中却多了一丝凝重和疲惫。
“孟董,详细的测试报告和中试线数据,我刚刚发到您的加密邮箱了。”
张博士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
“说重点。”孟远察觉到了他情绪的变化。
张博士深吸一口气,点开了一份报表,共享到屏幕上。
“孟董,林总,您二位看……科学层面,我们捅破了天花板。但在工程和工艺层面,我们……我们还在地狱里。”
林浩宇的目光瞬间被报表上的两行数字钉住了:
【良品率:47.8%】
单颗电芯综合成本中试:$
林浩宇的瞳孔猛地一缩,大脑飞速计算。
这个成本,是市面上顶级电池的十倍都不止!
再算上不到五成的良率,意味着每造出一颗合格的电池,就要扔掉一颗不合格的,成本还要再翻一倍!
刚才还满腔的激动和狂喜,瞬间被这盆冰水浇得透心凉。
“张博,你的意思是……”林浩宇艰涩地开口,
“我们每生产一颗电池,都在以一个惊人的速度烧钱?”
“是的,林总。”张博士苦涩地点头,
“实验室里造出一颗完美的,和在生产线上稳定地造出一万颗,是两个世界。”
“现在的工艺,就像用一堆瑞士名表零件,去组装一台拖拉机发动机,到处都是瓶颈,到处都是损耗品。”
孟远一直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份数据,眼神平静得可怕。
他看着视频里一脸焦虑的张博士,和身边脸色煞白的林浩宇,缓缓开口:
“浩宇,立刻通知所有副总裁及以上级别高管,一个小时后,召开最高等级的战略会议。”
“议题,就叫如何把地狱填平。”
一个小时后,跨洋视频会议室里,气氛凝重。
新任cEo林浩宇的指关节敲着桌面,声音透过扬声器传遍全场,带着一丝不加掩饰的锐利。
“孟董,各位,报告都看了。良率不足五成,成本是对手的十倍。”
“恕我直言,这不是惊喜,是惊吓。”
屏幕那头,远在美国的张博士面色憔悴,这位技术天才第一次在声音里流露出疲惫:
“林总,这不是科学问题,这是工程和工艺的噩梦,它比……”
“我懂。”孟远抬手,打断了张博士的解释。
他靠在椅背上,目光扫过一圈高管,最后落回到林浩宇的脸上。
小林还是太嫩,被两组数据就吓破了胆。
不过也好,正好借他的嘴,看看这屋里有多少人已经想打退堂鼓了。
林浩宇深吸一口气,显然,他代表了公司里所有理性的、也是悲观的声音。
“孟董,实验室成功不代表商业成功。以现在的成本和良率,每生产一颗电池,都在往火坑里扔钱。”
“我建议,凤凰项目应该暂缓大规模投入,退回到实验室阶段,进一步优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