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景川前世经历过比这还难的谈判,在来的路上他就想好说词,如何让刘厂长同意赊账。
“我是想分批拿布,4000匹分四次拿,每次都压一批货款,最后一批在交货两周之后结算,中间打一个时间差,我这边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刘厂长一听叶景川想赊账,并没着急马上发表意见,而是迅速考虑利弊。
如果4000匹布全都赊账他自然是不干的,数目实在是太大。
但如果只1000匹,他还是可以考虑的。
布料可以赊账,同样他可以跟纺织厂赊账,而且他跟纺织厂的人十分熟悉,直接赊一半的线,一个月之后结算都是可以的。
再说叶景川那么大一个服装厂,也不至于跑了,而且他听说叶景川是京城大学的学生,还是市状元,他学习那么好,总不会为了一点钱,放弃自己大好前途。
更为重要的,他听到一些传闻,说叶景川的媳妇背景很深厚,要不他一个外来学生怎么可能跟周家庄大队合作办厂。
思来想去,刘厂长同意按照叶景川的提议来,压一批货款钱。
“叶经理咱口说无凭,要签订个合同才行。”
刘厂长还是很谨慎的,一纸合约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然,我来写合同。”
叶景川拿起钢笔连想都没想洋洋洒洒的写出一张合同出来,他的字非常漂亮,看的刘厂长一愣一愣的。
不愧是市状元,不仅提笔就能写出合同来,这字都比普通人写的好看。
合同一式两份,刘厂长仔细看过又是感慨万千。
确定没什么问题后,两人签字按上手印。
“刘厂长,那我明天就派人来拉货,如果能提前交货,我也会尽量早些给你结算货款。”
“我听说你又买了好多缝纫机,生产速度应该还是非常快的。”
“刘厂长你消息真灵通啊,不过我工厂里现在真正能生产衣服的也就50多台缝纫机,其他缝纫机最近都在给工人练手。”
“你们服装厂还真讲究,我看其他服装厂招工人能培训一天就不错了,你们这是直接培训一周啊。”
“我这也是没办法,咱一件毛呢大衣都贵啊,万一给跑坏了,可就只能拿集市上贱卖了。”
像毛呢大衣这种衣服,拿集市上贱卖都不一定能卖得出去。
集市主打一个便宜,人家20几块钱的上衣都嫌贵,大多都十几一件,他一上来卖35,肯定没人要,如果低于35,他就要亏本。
与其给自己制造麻烦,不如在麻烦发生之前就扼杀在摇篮里。
叶景川跟刘厂长谈完赊账的事,又跑去找余建国,绛紫色布料他也想赊账,这批厚外套一次小几千件,他能打个时间差把货供上,但一次要太多,他也有些头大。
这段时间他只用手里的几万块钱,撬动小几十万的订单已是不易,再多就是为难他。
于建国和叶景川合作好几次,对他也是颇为信任,叶景川提出晚半个月付货款他连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随后叶景川也写了一份合同,虽然他现在是拿着自己的个人信誉在赊账但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跑了一圈,中午饭都没来得及吃,半下午叶景川和顾泽宇拿着两张合同饥肠辘辘的进了面馆。
“景川哥你真是太厉害了,那可是几十万的货,两个布厂的厂长说赊账就赊账,他们也不怕你跑了。”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叫个人魅力,他们相信我叶景川不会骗他们,更不会拿着货跑路。”
“不过这些都是次要的,主要原因是我的服装厂离着他们的布厂并不是很远,如果我把布料拉走不放在服装厂生产,你信不信他们立马就能跑厂里来。”
叶景川大口大口的吃着面,人与人的信任可没那么容易建立,更何况是做生意。
前有丁一的2万件厚外套,后有胡大军的4万件毛呢大衣,叶景川的服装厂每天忙的那是热火朝天,缝纫机都要跑出火星子来。
第一批毛呢大衣交货时胡大军亲自来一趟,他知道叶景川交货会比较快,就说后面不来了,还是让他朋友帮忙验货付货款。
那么一大笔货款他自己不来,居然让朋友代劳,叶景川心中好奇,看来胡大军也不是简单人物啊,他能远距离一次调动大几十万,背后得有庞大的人脉和资金支持。
怪不得有人说般阳藏龙卧虎,现在看来还真是。
这几天服装厂忙叶景川也往这边跑的比较勤。
一日他刚从车间出来,五保户周爷爷急匆匆进了服装厂的院子,他一眼就看到叶景川。
“小叶,上次跟你们说那个不怀好意的小年轻又来了,已经走到村口了,看的样子还是想来服装厂这边。”
“谢谢周爷爷,我一会就去看看。”
叶景川也没出去,而是爬上服装厂办公室的屋顶,居高临下的往外看。
没一会功夫,果然看到一个身穿青色上衣的男人骑着一个半新不旧的自行车往服装厂走来。
他仔细一看,还真是叶贵年。
他没在小河大队老实待着居然真来京城了。
而且还找到他服装厂来,看来他也不是个安分的主。
叶贵年骑着自行车在服装厂转悠一圈,十分努力的伸长脖子想要一探究竟,但院墙实在是太高了,他根本看不到厂内的具体情况。
偶尔有人开门出来,走的也是小门,透过那一点缝隙根本看不见里面有什么。
叶景川把顾泽宇叫过来。
“泽宇你去盯着门外的叶贵年看看他在哪里住,身边都有些什么人。”
“好嘞。”
顾泽宇盯过好几天汪芷芸也算是有几分经验,叶贵年在服装厂门口转悠一圈,什么都没有发现,见有人注意到他,只能赶紧离开免得被人发现端倪。
他离开之后,一路往市里走,并没发现身后远远的跟着一个人。
在街上漫无目的的晃悠一圈,叶贵年骑着自行车进了一条巷子,顾泽宇以前串街走巷收废品对这里也算熟悉,一眼就认出这边住的大多都是钢铁厂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