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的目光向门外望去,陈蒨、李萧然与柳言昱三人身影相继映入他的眼帘。
“陈……陈蒨!?”
柳慧堰的眼角划过一抹深邃而冷厉的色泽。铁蹄般的一脚,带着不容置疑的精准和力量,准确无误地踏在了赵启的头顶。旋即,他以毫无波澜的声音启齿陈述道:
“放肆,明公的名讳岂是你能直呼的!?”
陈蒨轻巧地搬来一把凳子,在赵启面前坐下,眼中闪过一丝玩味,端详了许久,这才开口询问道:
“闻柳兄言,有人恶意中伤,诬陷我陈、李两家有谋反之意,我遂不及喘息,快马前来。不解赵公子为何将此无端罪名加之于我两家,其意图何在,幕后又是否有人在操纵??”
“陈蒨,你可敢与我一同前往御前,对峙此事吗?”
“不敢”,陈蒨连连摆手道,“正如您所说,我们确实有谋反之举,因此我绝不会自设陷阱,给自己留下任何可能导致不测的隐患。而且你的命捏在我的手上,所以你没有资格跟我谈条件。”
“陈蒨,你这个反贼,我要杀了你——”
赵启竭力挣脱柳慧堰的制约,从袖中猛地抽出一把锋利的短刀,带着杀气疾速朝陈蒨的方向扑去。
“明公,小心!”
不等旁人反应,他敏捷地从椅子上弹起,身体一侧,以一种几乎不可能的角度避开了那致命的一击。赵启的短刀擦着他的衣角而过,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金属的寒光。紧接着,陈蒨没有丝毫停顿,他迅速抓起了自己方才坐过的凳子。他用尽全力,将凳子猛地朝赵启的头部砸去。凳子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发出呼啸的声音。赵启试图躲避,但凳子的速度实在太快,最终重重地击中了他的头部。
“你这身手想杀我,还是太嫩了点。”
柳慧堰挥剑出鞘,利刃准确无误地钉入赵启腿中,将其牢牢固定于地。
陈蒨逼近赵启,一把攥住他的头发,声音冷若冰霜,眼神锐利如刀,逼问道:
“赵公子,现在该来给我们讲讲你上一世的事了吧。”
“\"呸!\"赵启吐出一口血沫,怒斥道,“陈蒨,你们休想!我赵启就是魂归黄泉,也绝不为你们这伙反贼所用!”
陈蒨对他的怒骂并不动怒,只是平静地反问道
“敢这么和我说话,这世上没有你在意的人和事了吗?”
“你……你敢!”
陈蒨轻抬手臂,向背后的死士微微一招,待其趋步靠近,便吩咐道:
“传令下去,派人将赵启全家给我秘密带到此处。切记,行动务必低调,避免引起骚动。”
“是,家主。”
“陈蒨,你不得好死,若你敢妄动他们任何一人,我定将你置于死地,绝无生还的可能!”
赵启的面庞上掠过一抹几近狂乱的痕迹,目光里燃烧着熊熊怒火。他的嗓音变得尖锐且凄厉,每个字仿佛都经过了喉咙的残酷磨练,硬生生地挤了出来。他的话语如同连珠炮般倾泻而下,向陈蒨疾速涌去,不给对方留下丝毫喘息的余地。
“你还是先站起来,在威胁我吧。而且照现在的情况来看,无论我是好死还是赖死一定会比你晚死。”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无论赵启怎样恶语相向,陈蒨始终不为所动,对一切挑衅置之不理。直到半个时辰后,赵启的家人被五花大绑的带至赵启面前时,他方才失去了先前的那副从容赴死之态。
“赵公子,你是愿意现在就给我详细说明你上一世的事呢,还是要等到我对你家人施加刑罚之后再行交代呢?”
在陈蒨的严词逼迫下,赵启的心理壁垒终被击溃,他匍匐在地,不停地向陈蒨俯首叩首,恳切地请求道:
“我说,明公,我说,恳请您高抬贵手,放过我的亲人。无论您有何疑问,我愿意毫无保留地告知我是知道的一切。”
陈蒨轻轻抬手,示意死士先将赵启的亲属关押起来,旋即张口询问道:
“那你先说说,四年前我陈家惨遭灭门的真相吧。”
“此消息抵达并州之际,已然化作诸多版本流传,具体细节早已不可考证,我可以确定的是,这起事件是被公主亲自压下的,而陈氏一门之所以遭遇灭顶之灾,罪魁祸首乃是楚淮泽。”
陈蒨把指关节捏得发出“嘎巴嘎巴”的声响,努力遏制心头的愤慨,再次发问道:
“这起灭门惨案的真相,以及我惨遭公主毒手的消息,是何人揭发并传扬开来的?”
“崔家和杨家,也是他们两家最先发动的叛乱。”
“为何我柳家没有与他们四家一起共举反旗?”
长久以来未曾发声的柳言昱,开口提出了心中的困惑。
“柳家并未与其余四个家族在利益上形成紧密的联结,因而你们在决策时陷入了踌躇。正是这份迟疑,最终让公主抢得先机,柳言凯因此从征东将军的位置上拿下,柳家也被满门抄斩。”
陈蒨语气冷漠如冰,继而淡然追问。
“给我详细说一下整场叛乱的始末,以及陈、崔、李、杨四家的结局。”
“陈家被灭门的真相是杨家发现的,而明公您惨遭公主毒手的消息则是崔家的长女崔绍芸发现的,她得知真相后,亲自仗剑,率领崔家的死士,冒险将您的遗体自公主府中夺出。”
“自此事件爆发后不久,崔、杨、陈、李四大家族纷纷揭竿而起,共同发动了一场撼动大齐半壁江山的叛乱。崔,李两家凭借自家的部曲和北方屯驻的外军,一度攻克了幽、冀、并三州及青州半壁,军威鼎盛,势力范围曾一度逼近河阴。”
“另一边崔绍芸拿出与您的婚书,不顾其他人的反对执意要同您的尸首成婚,并从陈家旁支中过继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为她自己与您的子嗣,视如己出。后经陈,杨二家的接应下她带着您的尸首来到关中,在雍州刺史陈文邵、凉州刺史陈文韵的拥立下割据雍凉二州,令其领养的幼子登基为帝,崔绍芸则为太后临朝摄政。”
“随后公主拜征南将军赵储真为大将军,都督荆杨二州诸军事,命其领兵北上平叛。自己则亲率中军与崔绍芸在潼关对峙,后兵败被俘,被崔绍芸亲手凌迟而死,崔绍芸她为您雪恨之后在您的尸首旁自戕而死,留下遗言让人将她与您的尸首葬在一起。再往后的事我因被毒害而死,也就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