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安子恒刚上学堂,他选了质量一般的宣纸、但却选了中等的墨锭和砚台,每一样都考虑到了安子恒学习的需求。接着,又挑选了《百家姓》、《千字文》等初学的课本,安然在一旁看着,乖乖,这些书随便一本就要一二两银子,也忒贵了。
心里盘算着这些东西的花费,虽然贵,但为了安子恒能有好的学习条件,她咬咬牙也认了。
最后,算下来一共花了六两银子,付完钱后,他们提着东西走出店铺。
这时,安子恒突然指着不远处的一家糕点铺子说:“姐,我闻到糕点的香味了。”安然笑着摸了摸他的头,“明天你要上学堂了,姐给你买糕点吃。”
走进糕点铺子,里面摆满了各种精致的糕点。安子恒的眼睛都看直了,凌川挑了几样招牌糕点包好。付完账,他们拿着糕点和学习用品,准备回店里。
路上,安子恒一边吃着糕点,一边开心地说:“姐,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学习的。”安然看着他满足的模样,心里也觉得温暖,有了凌川帮忙,安子恒以后的学业肯定能更顺利。
回去的路上,安然想着学堂每天的上学时间是辰时中(早上8:00),下午放学时申时中(下午16:00),安然想着早上还好,每天跟着陈河他们来就可以了,但是下午怎么办,陈河他们做完正午就要回去了,没得要他们留在镇上等安子恒放学再回去的,毕竟他们回去还有事要做。
还是说直接让安子恒住在镇上,但住在镇上的话,就得有个人来照顾他,说实话,安然还是喜欢住在村里,于是,他看向了一旁的凌川,把心里的想法跟他说了,想听听他的建议。
凌川思索片刻道:“娘子,不如从我的手下那里抽一个人过来,等子恒放学后就护送他回去,让他跟凌二他们住一起,第二天再跟着陈河他们一起去镇上。至于陈河和庆丰,还是别让他们分身照顾子恒了,毕竟人家家里还有事情做的,再说庆丰回去还得帮我们打猪草呢。”
安然眼睛一亮,觉得这个办法可行,点头赞同。
安子恒在一旁听着,忙说:“姐,我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不用麻烦别人。”
安然摸摸他的头,笑道:“你年纪还小,回家路程远,姐不放心,有人陪着也好。”
之后,他们又去采买了一些笔墨纸砚等学习用品,安子恒挑得格外认真。
把安然他们送回店里,凌川就出去了。
安然让安子恒自己在旁边玩耍,自己则站在柜台前帮忙收钱。
等了好一会儿,就见凌川带了一个二十几岁的男子回来,安然在之前他们住的那个院子里见过,但具体叫什么,确是不记得了。
男子一身普通衣衫打扮,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对方是个练家子,凌川把安然和安子恒直接叫去了后院。
凌川笑着介绍道:“这是阿虎,以后就由他护送子恒上下学。”
阿虎抱拳行礼,声音洪亮:“王妃放心,我定会护好小公子。”
安然笑着点头,递过去一两银子,“阿虎兄弟,这是些辛苦钱。”
阿虎连忙推辞:“姑娘,这使不得,我拿主子的俸禄,不能再收您的钱。”
凌川也在一旁帮腔:“娘子,你就收回去,阿虎是自己人。”
安然只好把银子收了回来,对阿虎说:“那就麻烦你了,阿虎兄弟。”
阿虎拍着胸脯保证:“王妃放心,有我在,定不会让小公子出半点差错。”
安子恒也走上前,脆生生地说:“阿虎哥哥,以后就麻烦你啦。”
阿虎摸了摸他的头,“不麻烦,小公子以后跟着我就行。”之后,安然又和阿虎仔细交代了接送的时间和注意事项,阿虎一一应下。
天色渐晚,阿虎先行离去,准备明天的护送事宜。安然看着安子恒,心里踏实了许多,有阿虎帮忙,安子恒的上学之路算是有了保障。
安然回到店里的时候,陈河他们已经在准备打烊的事情了,靠近灶台边的桌子上,放着几碗刚刚做好的酸辣粉,庆丰见安然他们出来,笑着说道,“安然姐,这是陈河哥刚煮好的酸辣粉,你们先吃,我们收拾好东西再吃。”
安然点了点头,让安子恒坐好,端了一碗满满的酸辣粉给他,“快吃吧,吃完我们就差不多回去了,回去让娘给你缝个书包,明天上学用。”
安子恒点了点头,就坐下来开始嗦粉,“嗯,陈河哥哥手艺真不错,这酸辣粉的味道跟姐姐你做出来的一模一样。”安然恒一边吃一边夸赞。
陈河在旁边收拾锅具,听了安子恒的话,他笑了笑,继续擦着灶台。
等收拾好大家吃了粉之后,安然他们就先回村了。
还没到村口,就看到了村里的修路队已经在修路了,大家都想快点把路修好,这样他们进出村子也方便许多,所以基本上大家中午都是回去吃了饭之后,顾不上休息就又开始修路了,也因此,这几天的进度还不错,三天不到,就已经修了几百米了,安然看着靠近村口的这段路笔直又宽大,直夸周师傅贵挂得好,省得弯弯绕绕的又多走一些距离。
陈河留下来帮着修路,安然他们先回去了,回到家,凌川接替了看小孩的任务,安子恒迫不及待地就从背篓里把今天刚买的书和笔墨纸砚拿了出来,跑到刘慧娘身边:“娘,你快看,这是姐姐和姐夫给我挑的书本和写字用的毛笔等,你快看看......”
刘慧娘仔细看着那些东西,眼里满是欣慰,她轻轻抚摸着书本,说道:“恒儿,你可得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
安子恒用力点头,“娘,我一定会的。”接着,他又跑去凌川身边,“姐夫,你说我明天去学堂,能学到好多东西不?”
凌川笑着摸摸他的头,“当然能,只要你认真学,以后肯定是个有学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