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这层心理暗示,那么他们便不会生出再次反叛的胆量,而且城内有任何异动,留守的羽林军也能立即发觉。
同理,派去监控韩氏的,也必须要有羽林军监控。
李光盛也算是军中老将,对于陛下这些手段心知肚明,而且也不敢有丝毫异议。
只是,他对于陛下“过度”的自信还是有些不解,尽力劝解地道:“陛下用兵如神,非末将可比,镇凤桥虽为天险,但敌我兵力差距过大的话,必成苦战,陛下何不……”
张子扬微笑道:“李校尉的忠心,朕已知之。”
“与宿州大军之战,你只需要等结果便好,除了用兵的安排,朕还有一事要交给你。”
李光盛赶紧道:“请陛下尽管吩咐。”
“朕完全平定桐州之后,需要此地与京城配合,在必要之时也需主动出击。”
“你们这支桐卫营兵力不足三千,尚不足以委以重任,朕特赐你们军号天卫军,在桐州招募青壮,以增军力,以你为权天卫军统领,代领桐州兵事。”
李光盛又惊又喜。
他只是遵从本心,向陛下表达了担忧,而且尽职尽责地说出一些劝试之话,没想到竟被陛下感受到他的忠诚。
把桐卫营扩为一军,而且还让自己权代统领之职,足可见陛下对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信任。
他赶紧跪伏于地,激动地道:“陛下委罪臣以重任,臣必尽心竭力,以报陛下之恩!”
他却不知,刚刚几次表态之时,张子扬已经通过系统的能力,感受到了他的忠诚度,所以才敢大胆放权。
同时,张子扬也是借此机会,安抚桐州军民之心。
朝廷敢于在桐州大胆扩军,足以说明韩氏在此地的残余力量已经不足为惧。
陛下神威难测,想来他已经有对付宿州方向的全盘计划,哪怕看起来兵力不足,也必能重演击溃天熊军的奇迹。
……
宿州城内。
接到消息的韩史亮拍案而起,以他的城府,也无法克制心中的怒意。
“废物!你真是个废物!”
“当初本相在朝廷费了多少力气,才帮你完全掌控天熊军,让韩氏子弟渗透进去,让天熊军几乎成为我韩氏私兵。”
“可你呢?竟然一夜之间,把桐州给丢了!”
“怎么逃到宿州来的不是忠于我韩家的将士,留在桐州被宰的不是你这个废物!”
韩史永缩着脖子,任凭他的族兄怒骂。
等熬过了一阵“口水”,他才陪着笑脸反过来劝说:“我的左相大人,现在不是论及我的罪过之时,而是得让太子赶紧出兵夺回桐州啊。”
“皇帝不知为何,竟然敢尽起大军攻我桐州,但桐州远不及京城雄壮,若能在桐州先击溃羽林军,那陛下还有什么力量跟太子作对?”
“这可是大好战机,万万不能错过啊。”
韩史亮恨恨地再瞪他一眼,却并没有继续喝骂。
他的心里也在盘算着。
韩史永这废物,自己没本事丢了桐州,倒是巴巴地盼着宿州的大军能帮他夺回来。
可是,此事也是韩史亮必须要做的。
韩氏可是在桐州经营多年,岂能一朝弃之?
再说,韩史永的话也未必没有道理。
陛下奇袭桐州,必是早有准备,已经料到了天熊军受韩氏把控,必定会反叛。
但是他离开京城,也等于露出了一个破绽。
羽林军的军力,绝对不可能像韩史永夸大的那样,他只是被陛下杀破了胆。
这也意味着,他们若迅速反攻桐州,就能以众凌寡,让陛下神鬼莫测的用兵手段无从发挥。
更让人心动的是,万一陛下被他们堵在了桐州城内,而他们四面合围,陛下将插翅难逃!
凭桐州那等低矮的城墙,根本不足以挡住他们麾下的大军啊。
“你且跟着本相,我们立即面见太子!”
打定主意之后,韩史亮决定听他的建议,力劝太子火速进兵。
当然了,在太子面前,少不得还得替这个废物美言几句。
韩史永到底也是韩家之人,此次大败,韩家都脱不了干系,必须得找些说辞才行,替韩史永减罪,就等于是替韩家减罪啊。
……
太子与众世家大臣,本就在谋划着,招纳更多的州郡世家之后,如何反攻京城。
听闻父皇竟然轻离京城,冒奇险去了桐州,经受张子扬多年教育的太子,也立即意识到这是绝佳的机会。
比起韩史亮这等文臣,他想得更深一层。
他直接下令轻骑出发,水师集结,必须要切断桐州与京城之间的水陆交通,不能让陛下溜回去。
他要的不只是反攻桐州,更是要“解决掉”自己的父皇。
便是十个桐州城,也比不过父皇的性命!
之后,他则下令武卫军、神卫军以及刚刚调来宿州的天岭军主力同时向桐州进发,务求以泰山压顶之势,摧毁父皇的一切狙击和陷阱!
中原之地,少有险关山隘,唯一可称险地的,便只有镇凤桥。
太子对于朝廷大力修建的此桥还是有些了解的,凭父皇现在手上的人力,绝难在短时间内毁掉此桥,他们必须抢时间,先陈兵于西岸。
韩史亮等文臣不由得眼前一亮。
太子不愧是太子啊。
这等用兵之术,可称面面俱到,料无遗策。
仅在此一项上,他们确实比不过太子殿下。
而且,似乎是印证太子的猜想,很快便有探子来报,在镇凤桥东岸,隐约已经看到有羽林军的活动。
“不能再耽误了,必须立即发兵!”
“本太子还需要坐镇宿州,继续招降更多的州郡和禁军,此次出征之重任,就交托给左相与镇军将军了。”
“韩史永,你虽有大败之罪,但是看在左相份上,便给你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随军参谋军机,务求打败羽林军,重夺桐州!”
太子说得冠冕堂皇,但是众人心中雪亮。
若有造反,太子肯定是想亲自指挥大军,一方面只有自己出马才能心安,另一方面,则是初登帝位的太子,更需要军功支撑。
但是,他们这一战很可能会与陛下决战,甚至于把陛下逼入绝境。
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子这位“大孝子”,最好还是不要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