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张辽向王镜禀报:“主公,颜良的伤势已经稳定,如今他与文丑正在营中,等候您的发落。”
王镜点头,起身道:“带我去见他们。”
营帐之中,颜良坐在木榻上,文丑小心翼翼地端着药碗向他走来。
“该喝药了。”文丑坐到颜良身边,舀了一勺药汁,轻轻吹了吹。
颜良皱了皱眉,却没有拒绝。他张开嘴,任由文丑将药送入他口中。药味苦涩难当,但他更在意的是文丑眼下的青黑。这些日子,文丑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他身边。
“你也该休息了。”颜良咽下药汁,忍不住说道。
文丑只是摇摇头,又舀了一勺药:“等你好了再说。”
听到脚步声,两人同时抬头看来,目光里各有复杂。文丑放下药碗,站起身来,颜良也挣扎着想坐直些,却被王镜抬手止住了。
“不必多礼,养好伤要紧。”
王镜目光扫过两人,开门见山道:“如今邺城已定,你们二位的去留,不妨说说自己的想法。”
颜良与文丑对视一眼,随后颜良拱手道:“丞相大人,我二人历经生死,已不愿再上战场。若能放我们归乡,我们愿回河北老家,耕田种地,过寻常百姓的日子。”
文丑闻言,微微侧目看向颜良。他们确实曾私下谈论过归隐之事,但没想到颜良会如此直白地拒绝王镜。
王镜眉头微蹙:“将军此言差矣。如今天下大乱,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将军若就此归隐,岂不是明珠蒙尘?”
颜良苦笑:“明珠也好,顽石也罢,我已厌倦了战场厮杀。这些年,见过了太多生死……”
他的声音渐低,目光不自觉地落在文丑身上。
王镜顺着颜良的目光看去,似乎明白了什么。她沉吟片刻,又道:“将军可曾想过,尚未功成名就便归隐田园,如何衣锦还乡?河北父老若问起将军这些年的作为,将军该如何回答?”
颜良沉默了,文丑也垂下了眼。王镜的话像一颗石子,在他们心里漾开了涟漪。
颜良低下头,看着自己布满老茧的双手,这双手曾握过无数兵器,沾染过无数鲜血,却从未真正握住过什么。
文丑察觉到颜良的动摇,轻轻握住了他的手。
王镜见状,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便继续道:“我知二位将军都有旧伤在身,暂时不宜再上战场。不如这样,二位可在我军中担任新兵教头。营中新兵居多,正缺有经验的人调教,若是二位愿意留下,传授武艺、训练士卒,把一身本事传给这些后生,岂不是另一种建功立业?”
帐内再次陷入沉默。颜良感受到文丑握着他的手微微收紧,他知道文丑在等他做决定。多年来,无论他选择什么,文丑都会默默跟随。
终于,颜良抬起头,看向王镜:“多谢主公厚爱……主公既有此意,我二人愿效犬马之劳。”
文丑也跟着点头,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
“文丑亦愿追随。”
王镜满意道:“如此甚好。得二位将军相助,如虎添翼!”
自此,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高览、张合尽归王镜麾下。
随后,她又嘱咐了几句,便带着张辽离开了营帐。帐内再次只剩下颜良和文丑二人。
颜良长长地叹了口气:“是我对不住你。本来说好打完这仗就回老家,如今却要留下……没能让你过上安稳日子。”
文丑摇摇头,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没关系。”
颜良低声道:“你本可以坚持归隐的,为何……”
文丑打断他,声音轻柔却坚定:“因为我知道你想留下。你在听到‘衣锦还乡’时,眼睛亮了一下。我知道你心有不甘。”
颜良怔住了。文丑总是能看透他的心思,比他更了解他自己。
“可是你……你不是一直想过平静的日子吗?”颜良问道。
文丑笑了笑,眉眼弯弯的:“谁说要回老家了?”
他凑近了些,语气认真:“无论去哪,只要跟着你,我就安心。你在哪,我便在哪,在哪都是家。”
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保证,总有一天,我会带你回河北老家。”颜良郑重地说,“到时候,我们种一片桃林,养几只鸡鸭……”
文丑笑着点头:“好,我等着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