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五年正月,吴国开始铸造大钱,一枚顶五百个小钱用。孙权还下旨让官吏百姓上缴铜料,按铜的分量给报酬,同时定了严禁私铸钱币的律法。二月,武昌那边报喜,说礼宾殿降了甘露。可喜事刚过,辅吴将军张昭就去世了。好在军事上有收获,中郎将吾粲活捉了李桓,将军唐咨抓获了罗厉等人。这年从十月就没下过雨,一直旱到夏天。十月的时候,东方天空出现了彗星。鄱阳的彭旦等人又趁机作乱。
嘉禾六年正月,孙权专门下诏书讨论丧礼制度:“三年守丧,是天下通行的规矩,也是人最悲痛的时候。贤德的人能强忍哀痛遵守礼仪,普通人也得努力做到。要是天下太平,朝廷没事,君子就不该剥夺人家尽孝的心意,所以说‘三年不登孝子之门’。可要是赶上急事,就得简化礼仪灵活处理,系着孝带也得办公。所以圣人制定礼法,光有礼节不合时宜也不行。遭丧不奔丧不是古法,但根据情况变通,用大义斩断私情也是必要的。之前定的规矩,地方官任职期间遭丧,得等交接完才能走,可还是有人明知故犯,虽然事后都受了处罚,可耽误的公事已经没法挽回了。现在国事正忙,麻烦事儿一堆,当官的都该尽忠守节,先公后私,要是连这点都做不到,那可太不像话了。朝廷内外的官员,都好好商量商量,定个妥当的规矩出来。”
顾谭提议:“给奔丧这事定规矩,太松了挡不住孝子奔丧的心思,太严了吧,这本来也不是死罪。就算定了重刑,真要违了规矩的人也少不了。万一有人犯了,重罚吧于心不忍,轻罚吧又坏了规矩。依我看,地方官离得远,家里出了事要是不禀报,朝廷也没法知道。不如规定在任免交接的时候,要是有人敢擅自奔丧,一经查实就判死刑。这样一来,当官的不会因擅离职守获罪,孝子也不会犯重罪了。”
将军胡综却有不同意见:“丧礼虽然有规定,但不合时宜的时候就不能死守。现在军务这么紧张,跟平时不一样,地方官明知有禁令还敢违规奔丧,就是觉得不奔丧丢人,却不想想身为臣子犯禁的罪过,这都是因为之前的规矩太松了。忠节是为国家,孝道是为家庭,出来当差,哪能两头都顾全?所以做忠臣就没法当孝子。该明文规定,违者处死,绝不赦免。用重刑来杜绝这种事,处理一个,以后就没人敢犯了。”
最后丞相顾雍上奏,采纳了死刑的规定。后来吴县县令孟宗母亲去世,他还是回去奔丧了,完事之后自己跑到武昌待罪。陆逊向孙权说明了孟宗平时的品行,还替他求情,孙权才把孟宗的罪减了一等,但规定以后不能再照这个例子办,从此再也没人敢违规奔丧了。
这年二月,陆逊讨伐彭旦等人,当年就把他们全剿灭了。十月,孙权派卫将军全琮袭击六安,没打下来。诸葛恪平定山越后,率军北上屯驻庐江。
赤乌元年春天,吴国又铸了当千的大钱。夏天,吕岱讨伐庐陵的贼寇,平定后回了陆口。八月,武昌报告说出现了麒麟。官员们上奏说,麒麟是太平盛世的征兆,该改年号了。孙权却说:“前些天有赤乌落在殿前,我亲眼所见,要是神灵觉得这是吉祥兆头,就改年号为赤乌吧。” 大臣们赶紧附和:“当年周武王伐纣的时候,就有赤乌显灵,君臣们都看见了,后来武王就得了天下,圣人典籍里写得明明白白。现在这事又是吉兆,您又亲眼所见,太合适了!” 于是改年号为赤乌。不久,步夫人去世,被追赠为皇后。
早先孙权特别信任校事吕壹,可吕壹这人心狠手辣,用刑特别重。太子孙登好几次劝孙权别信他,孙权根本不听,大臣们也没人敢说话。后来吕壹的罪行败露被处死,孙权这才醒悟,主动认错,还派中书郎袁礼去向各位大将道歉,顺便问问朝政有哪些该改的地方。
袁礼回来后,孙权又下诏书责备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人:“袁礼回来跟我说,他见了子瑜、子山、义封、定公,问你们朝政该先改啥后改啥,你们都以不管民政为借口,啥也不肯说,全推给伯言、承明。伯言、承明见了袁礼,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说的话透着一股子委屈,甚至还带着恐惧不安的意思。我听了这事心里真不是滋味,琢磨了半天也想不通。为啥呢?就算是圣人也难免犯错,聪明人也得能看清自己。人做事哪能样样都对?说不定是我哪里做得不对,伤了大家的心,自己还没察觉,所以你们才有所顾忌。不然的话,哪至于这样呢?”
“我带兵打仗五十年了,赋税徭役都从百姓身上出,这我都清楚。可天下还没平定,乱臣贼子还在,让百姓受苦,实在是没办法的事。我跟你们共事,从年轻到年老,头发都白了一半,自认为彼此的情分已经摆在那儿,公私之间也能相互照应。我就盼着你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帮我补补漏。当年卫武公年纪大了志气还那么壮,到处找能辅佐他的人,常常自责。”
(《江表传》里记载,孙权还说:“天下没有纯白的狐狸,却有纯白的狐裘,这是集腋成裘的道理。能从杂乱中提炼纯粹,不就是靠积累吗?所以能用众人的力量,就能天下无敌;能用众人的智慧,就不用怕比圣人差。”)
“再说了,就算是普通老百姓交往,情分好了,再大的毛病也能包容。现在你们跟我共事,虽说有君臣之分,可骨肉亲情也不过如此。荣华福禄、喜怒哀乐,咱们都该一起担着。有忠心就别藏着掖着,有智谋就别留着不用,事情的是非对错,你们怎能袖手旁观呢?咱们就像同乘一条船渡河,谁能换得了谁?齐桓公不过是个诸侯霸主,管仲有好主意他没不赞叹的,管仲指出他的错他没不接受的,就算不听,管仲也一直劝。现在我知道自己没齐桓公那德行,可你们连劝谏的话都不肯说,还总有所顾忌。这么说来,我比齐桓公强点,就是不知道你们跟管仲比怎么样?好久没见面,说这些本当一笑置之。可咱们要共成大业、统一天下,除了咱们还有谁呢?但凡朝政有该改的地方,我乐意听不同意见,帮我改正不足。”
赤乌二年正月,孙权下了道诏书,专门说郎官的事:“郎吏是守卫宫廷的臣子,就像古时候有爵命的士人。可最近选的这些人,好多都不称职。从现在起,选三署的郎官都得按四科标准来,不能光靠花言巧语蒙混过关。”
三月,孙权派使者羊衟、郑胄和将军孙怡去辽东,袭击魏国守将张持、高虑等人,抓了不少男男女女回来。(《文士传》里说,郑胄字敬先,是沛国人。他爹郑札才学渊博,孙权当骠骑将军时,让郑札做从事中郎,和张昭、孙邵一起制定朝廷礼仪。郑胄是他小儿子,文武双全,年轻时就有名气,被推举为贤良,后来慢慢升到建安太守。吕壹的门客在郡里犯法,郑胄把他抓起来关进监狱,查得清清楚楚,依法处置了。吕壹记恨在心,后来偷偷诬陷郑胄。孙权大怒,把郑胄召回,潘濬、陈表一起为他求情,才得以释放。后来郑胄被任命为宣信校尉,去救公孙渊,可那时公孙渊已经被魏国打败了,他回来后升任执金吾。他儿子郑丰,字曼季,有文才德行,和陆云关系好,还常互赠诗歌。司空张华征召他,他没去,后来去世了。臣松之听说孙怡是东州人,不是孙权的宗族。)这时候,零陵上报说降了甘露。
夏天五月,吴国修筑沙羡城。
冬天十月,将军蒋秘去南方讨伐夷贼。可蒋秘手下的都督廖式杀了临贺太守严纲等人,自称平南将军,和弟弟廖潜一起攻打零陵、桂阳,还煽动交州、苍梧、郁林等郡叛乱,手下聚集了几万人。孙权派将军吕岱、唐咨去征讨,过了一年多,才把他们都打败。
赤乌三年正月,孙权下诏书说:“君主没有百姓就立不住脚,百姓没有粮食就活不成。最近这些年,百姓被征发徭役太多,又赶上水旱灾害,收成减少,可有的官吏不称职,侵占百姓务农的时间,导致百姓饥饿困苦。从现在起,督军郡守要严格查处违法的人,在农耕桑蚕时节,因为徭役骚扰百姓的,要举报查处并上报。”
夏天四月,吴国大赦天下,孙权还下诏让各郡县整治城郭,修建谯楼,挖壕沟、开水渠,防备盗贼。
冬天十一月,百姓闹饥荒,孙权下诏打开粮仓救济贫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