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曲阿上报说有甘露降下。之前,戏口的守将晋宗杀了将领王直,带着部众叛逃到魏国,魏国任命他为蕲春太守,他多次侵犯吴国边境。
六月,孙权命令将军贺齐统领糜芳、刘邵等人袭击蕲春,刘邵等人活捉了晋宗。
冬天十一月,蜀国派中郎将邓芝来访问。(《吴历》记载:蜀国送来二百匹马、一千匹锦缎,还有其他地方特产。从这以后,两国使者往来成了常事。吴国也送去本地特产,来回报蜀国的厚礼。)
黄武三年夏天,孙权派辅义中郎将张温出使蜀国。到了秋天八月,下令赦免犯了死罪的囚犯。九月,魏文帝曹丕亲自率军来到广陵,望着滔滔长江,感叹道:“对岸有能人啊,这地方打不下来。” 说完就下令撤军了。
《晋纪》里记载了这段插曲:曹丕在广陵时,吴国上下都慌了神。孙权急中生智,连夜在长江边搭建起一座 “疑城”—— 从石头城到江乘一线,用木架做骨架,外面裹上苇席,再涂上彩色装饰,一夜之间就造好了连绵的假城。魏兵在江北远远望去,还真被这气势唬住了,不敢贸然进攻,最后只能退兵。孙权事后让术士赵达算算吉凶,赵达掐指一算说:“曹丕已经跑了,不过吴国要在庚子年衰败。” 孙权问:“那是多少年以后的事?” 赵达屈指一算:“五十八年。” 孙权叹口气:“眼下的麻烦都忙不过来,哪顾得上那么远的事,那是子孙该操心的了。”
《吴录》里还提到,这一年蜀国又派邓芝来访问,两国再次结盟。孙权跟邓芝掏心窝子说:“山里的部族老作乱,江边的守军大多被调去平叛了。我正担心曹丕会趁机来捣乱,他反倒派人来求和。大臣们都说,咱们内部事儿多,正好借求和喘口气,该跟魏国通好。可我怕你们西蜀那边不明白我的真心,反倒起疑心。你看我们这地界,到处都是边境线,长江大海都得派兵守着。曹丕那人就等着抓咱们的空子,只要瞅着机会就会动手,我哪敢忘了这茬儿,还有心思琢磨别的?”
黄武四年五月,丞相孙邵去世了。《吴录》里说,孙邵字长绪,是北海人,身高八尺,年轻时做过孔融的功曹,孔融常夸他 “有治国安邦的大才”。后来跟着刘繇到了江东,孙权掌权后,他多次献上合时宜的计策,建议向朝廷纳贡,孙权都采纳了。他先是被任命为庐江太守,后来升任车骑长史,黄武初年当上丞相,还兼任威远将军,封阳羡侯。后来张温、暨艳弹劾他,孙邵主动辞职请罪,孙权免了他的罪,让他官复原职,六十三岁时去世。
《志林》里还替孙邵抱不平:“吴国刚建立时,孙邵是首任丞相,史书里竟然没他的传记,我一直觉得奇怪。问过博学的刘声叔,他说:‘凭孙邵的地位,本该有传记。当年项竣、丁孚修史时就有记载,后来因为和张温(字惠恕)不合,韦昭修史时又偏向张温,才把他的事迹删了。’”
六月,孙权任命太常顾雍为丞相。《吴书》里记载,当时还任命尚书令陈化为太常。陈化字元耀,汝南人,博览群书,性子刚毅,身高七尺九寸,自带威严气度。他曾以郎中令的身份出使魏国,曹丕趁着酒劲嘲讽他:“吴、魏对峙,你说谁能统一天下?” 陈化毫不示弱:“《易经》说帝王出在东方,而且自古就有‘紫盖黄旗出东南’的说法。” 曹丕又抬杠:“当年周文王在西边称霸,最后得了天下,难道非得在东边?” 陈化答:“周朝刚起步时,太伯在东边打下根基,文王才能在西边崛起啊。” 曹丕被噎得没话说,心里却暗暗佩服他的口才。陈化出使回来后,孙权因为他为国争光,任命他为犍为太守,还给他配备了属官。没多久又升为太常,兼任尚书令。他在朝堂上一向严肃正直,还告诫子弟们不要种田经商,就靠朝廷俸禄生活,别跟百姓争利。妻子早逝后,他以古人为鉴,再也没续弦。孙权觉得他年纪不大却这么自律,让宗正给他找了个宗室女子做妻子,陈化以生病为由坚决推辞,孙权也没勉强他。七十多岁时,他上书请求退休,最后在章安养老,死在了家里。他的长子陈炽字公熙,从小有志气,擅长计算,卫将军全琮曾上表推荐他做大将军,可惜应征途中去世了。这一年,皖口上报说长出了连理枝(两棵树的枝干长在一起,被视为祥瑞)。
冬天十二月,鄱阳贼寇彭绮自称将军,攻占了多个县城,手下聚集了几万人。这一年还接连发生地震。《吴录》里补充说,这年冬天曹丕又到广陵,在长江边阅兵,十万大军排开,旌旗绵延几百里,一副要渡江的架势。孙权严阵以待,加固防守。偏偏赶上大冷天,江水结冰,战船没法进入长江。曹丕望着汹涌的波涛,叹道:“唉!这真是上天用来分隔南北的天然屏障啊!” 只好下令撤军。孙韶趁机派将领高寿带五百敢死队员,在小路上连夜袭击,曹丕吓得够呛,高寿等人缴获了他的副车和羽盖才回来。
黄武五年春天,孙权下命令:“打仗这么多年,百姓都没法安心种地,父子夫妻也顾不上互相照顾,我心里实在难受。现在北方的敌人缩回去了,边境没什么大事,各州郡都该减轻百姓负担,让他们喘口气。” 当时陆逊因为驻守的地方粮食短缺,上表建议让将领们开荒种地。孙权回复说:“这主意好。我跟儿子们亲自种地,用八头牛拉车耕地,虽然比不上古人,但也想跟大家一起出力。”
秋天七月,孙权听说魏文帝曹丕去世,就派兵征讨江夏,包围了石阳,没能攻下来,只好撤军。苍梧郡上报说有凤凰出现。孙权还从三个郡划出十个贫瘠的县,设立东安郡(《吴录》说郡治在富春),任命全琮为太守,负责平定山越。
冬天十月,陆逊上书提建议,劝孙权施行恩德、放宽刑罚,减轻赋税徭役。还说:“忠臣的心里话,往往不敢全说出来,那些想讨好您的小人,却总拿小恩小惠说事儿。” 孙权回复道:“设立法令,就是为了阻止邪恶,防患于未然,不用刑罚怎么威慑小人?这是先警告后处罚,不想让人犯法罢了。你觉得刑罚太重,我难道乐意这样?实在是不得已啊。现在听了你的话,我会好好商量,尽量改得合理些。再说,身边的大臣要直言劝谏,亲戚要监督提醒,这样才能帮君主走正道、显忠诚。《尚书》里说‘我有错你要纠正,别当面顺从’,我难道不乐意听忠言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吗?你说‘不敢全说出来’,这怎么能算忠臣呢?要是小臣的话有道理,难道能因为他地位低就不听吗?只是那些靠拍马屁讨好我的人,再糊涂的人也能看出来。至于征调徭役,实在是因为天下还没平定,大事得靠大家一起干。要是只想守着江东,光搞宽政,兵力也够用,何必多征调?可坐守江东也太没出息了。不提前准备,到时候怕是来不及啊。再说我跟你情分不同,荣辱与共,你上表说不敢随大流苟且偷生,这正是我对你的期望。” 于是命令有关部门把所有法令条文抄录下来,派郎中褚逢送到陆逊和诸葛瑾那里,让他们觉得不合适的地方就修改。
这一年,孙权从交州分出一部分设立广州,没多久又恢复了原样。《江表传》里记载了一件事:孙权在武昌新造了艘大船,名叫 “长安”,想在钓台圻试航。当时风很大,谷利让舵工把船开到樊口。孙权说:“应该往罗州开。” 谷利拔刀对着舵工说:“不去樊口就斩了你!” 舵工赶紧转舵进了樊口,没多久风就大得没法行船,只好返航。孙权问:“阿利你怕水吗?怎么这么胆小?” 谷利跪下说:“大王是万乘之主,不该在这危险的江面上冒险,船楼那么高,万一翻了,国家怎么办?所以我才敢拼死力争。” 孙权从此特别看重他,之后再也不叫他的名字,一直喊他 “谷”。
黄武六年正月,吴国将领们活捉了叛乱的彭绮。到了闰月,韩当的儿子韩综带着自己的部众投降了魏国。
黄武七年三月,孙权封儿子孙虑为建昌侯,同时撤销了东安郡。
这年五月,鄱阳太守周鲂上演了一出 “假叛逃” 的戏码,目的是引诱魏国将领曹休上钩。
八月,孙权亲自来到皖口,派将军陆逊统领各路将领,在石亭把曹休的大军打得大败。可就在这胜利的月份里,大司马吕范去世了。这一年,孙权还下令把合浦郡改名叫珠官郡。《江表传》里提到,这一年将军翟丹也叛逃到了魏国。孙权担心其他将领们会因为怕获罪而逃跑,就下了道命令:“从今往后,将领们要是犯了罪,必须得犯三次重罪,朝廷才会商议处罚。”
黄龙元年春天,公卿百官都劝孙权正式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