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令人惊讶的是,那位穿斗牛服的胡先生不仅大喊大叫,还不断训斥。
“没吃饱吗?”
“跑!”
“按节奏呼吸,三步一呼三步一吸!”
“听不见我说话?”
“挺直腰杆,大步向前,跑!”
“小子,别偷懒!”
“快跑!”
胡先生一边骂一边踢,气势十足。
这些皇子本来就畏惧这位严厉的老师,见他真的会动手,更加不敢怠慢。
尽管早已疲惫不堪,喉咙冒烟,他们依然咬牙坚持向前奔跑。
每个人仿佛四肢被绑上了铅块,每一步都沉重无比。
那些小家伙如同机械般麻木地迈动双腿,在**上一圈又一圈地奔跑着。
最初还能吼几嗓子发泄情绪,可到了现在,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
而胡大老爷却依旧气定神闲。
他不但带着大家奔跑,还不时返回查看有没有人掉队,一路喊个不停,从没停歇。
这一对比,让在场的皇子们恨得牙痒痒。
凭什么?他们正值壮年,却连一个中年的文官都比不上?
不是说文官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吗?那他们现在连胡大老爷都追不上,算什么?废物?
整整跑了一个多时辰,当胡大老爷喊“好了”,好几个体力耗尽的皇子直接瘫在地上,甚至有几个哭了出来。
太难受了!他们何时吃过这样的苦?
但胡大老爷不允许他们就这么躺着。
他朝旁边看热闹的小太监招了招手:“快过来!”
胡大老爷的气势让皇子们都敬畏,更别说这些小太监了。
他们立刻跑过去。
胡大老爷对他们摆摆手,命令道:“你们两人扶一个,帮皇子们慢慢走动。
”
“刚跑完不能马上停下,否则对身体不好。
”
“对了,也让他们的侍从赶紧过来。
”
“等会带他们洗澡,刚出的汗别着凉感冒。
”
“赶紧去做事!”
胡大老爷发话了,小太监们不敢违抗,无论来自哪个宫,此刻都乖乖听命。
大本堂前一片喧闹,有人扶人,有人送信,场面十分热闹。
朱元璋一直留在大本堂,此刻站在侧殿**,看到眼前情景,嘴角不禁轻轻上扬。
即便受苦的是他的亲生儿子,他也丝毫没有怜惜之意。
在他看来,这点活动不过是舒展筋骨罢了,哪里至于这般狼狈?
他当年打天下时,连夜行军数十里是常事,而今自家儿子才小跑片刻,便已如此模样?看来确实需要加强训练。
朱元璋不奢望儿子个个文武双全,但也不能毫无力气。
相较旁侧气定神闲的胡大人,自家儿子的表现更显无能。
胡大人虽为文官,却轻松应对,反观他们连一个老文官都追不上,实在令人汗颜。
朱元璋疑惑于徐惟庸为何让儿子这般奔跑,要说惩罚,胡大人自己也在跑,岂有自罚之理?
胡大人此刻颇为惬意,他平时并不注重锻炼,若将床笫之事算上,倒算是天天超标的。
他能轻松完成近五公里的跑步,还能保持愉悦,全靠系统加持。
系统的强化不仅针对腰腹和肾脏,其他部位也随之增强。
加之他本身体质不错,上辈子常与健身馆的姑娘切磋,自然毫不费力。
胡大老爷正想着刚才的教学,即便有些内容偏离了正轨,但终究还是学到了些有用的技巧。
否则,他连基本的呼吸节奏和跑步姿势都不懂。
看着小皇子们在太监的帮助下逐渐恢复体力,胡大老爷微笑道:\"我知道你们现在很疲惫。
\"
\"但如果我告诉你们,只要每天坚持跑半个时辰,就能身强体壮、健康长寿,你们会相信吗?\"
此言一出,众皇子顿时来了精神。
真的假的?
就这么简单?
就连朱元璋也有些半信半疑,这未免太过草率了吧!
跑跑步就能长命百岁?
尽管众皇子心中存疑,却无人反驳,毕竟胡大老爷布置的任务再奇怪,只要朱元璋没反对,他们也只能照做。
而朱元璋心中的疑惑却不容忽视。
这关系到长寿的大事啊。
于是,在课程结束后,胡大老爷终于被宋利叫去议事。
------------
胡大老爷见到宋利时并未感到意外。
老朱这家伙,向来喜欢玩这一套。
只是以往还会遮掩一二,今天却是明目张胆了。
跟随宋利进入大本堂旁的偏殿。
胡大老爷刚进门便注意到朱元璋身边还有一个小身影。
不用多想,只需稍加思索便可得知,这孩子必然是朱雄英。
除了他,其他皇子皇孙怎会有这般待遇?
朱元璋亲自带领?
不过胡大老爷并未多言。
朱雄英就朱雄英,他再怎么受宠,与胡大老爷又有多少关联?
至少还没到胡大老爷主动讨好的地步。
可以说,在整个大明朝,真正需要胡大老爷上心的只有朱元璋和马皇后夫妇。
其他人,包括朱标在内,都不必太放在心上。
规规矩矩行礼后,朱元璋直截了当地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惟庸,我们刚才听说,每天跑个大半个时辰就能长寿百岁?”
“这是怎么回事?”
“我怎么从未听说过这种说法呢!”
胡大老爷听了心中一惊。
娘的,这个老毕登果然又在暗中**。
特么的,每次都是这样,你为什么不能光明正大地听呢?
不过,当前形势不容乐观。
胡大老爷再不满,也只能忍住。
虽然不能当场反驳,但糊弄糊弄老朱还是可以的。
心中一动,胡大老爷正色说道:“陛下,您可以回想一下。
”
“当年您四处征战时,吃的不好,睡得也不安稳。
”
“风吹日晒,生活艰苦,但身体是否比现在更健壮?”
“这自然与年龄有关,但也因为那时活动多,身体自然结实。
”
看着朱元璋陷入沉思,胡大老爷进一步说道。
“再看朝堂,仔细想想就会发现,那些每日勤练的武将,身体素质确实优于文官。
”
“自古以来,武将除非战死沙场或因病去世,不然寿命必定超过文官。
”
“这是什么?”
“这是身体不断锻炼的结果!”
“所以我就安排你们这些闲散的赶紧动起来!”
“皇孙要不要也一起加入?”
朱元璋听后立刻拒绝。
“不不不,雄英还小呢!”
“怎么受得了这般折腾?”
胡大老爷听到这话,眼睛顿时发亮。
咦,没反驳我的话,反倒说雄英年纪小?
作为老销售冠军,胡大老爷虽然其他方面可能一般,但拍马屁的本事早已根深蒂固。
他根本不用思考,直接脱口而出:
“哎呀陛下,您想错了!”
“锻炼就得从小抓起才有效果!”
“特别是像雄英这种,他爹体质虚胖,他的基础恐怕也好不到哪儿去,更需要多锻炼!”
“陛下,您总不想看重的大孙子将来体弱多病吧?”
这话说得一旁的宋利额头直冒汗。
天啊,胡爷就是胡爷,这张嘴真是啥都能说。
怎么敢说皇孙将来会是病秧子?
您难道不知道皇孙在皇爷心中的地位吗?
那可是隔代亲啊!
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简直是宝贝中的宝贝。
关键是,这宝贝不仅是皇爷喜欢,还有马皇后在背后疼爱。
有这两位宠爱着,这小皇孙在宫里简直独一无二!
朱元璋一听胡大老爷提到皇孙可能会体弱,立刻瞪大眼睛看着他。
不过胡大老爷是谁?那可是出了名的滑头。
面对朱元璋的威压,他不仅毫不动摇,反而笑眯眯地挑挑眉。
“陛下,我是把您当自己人,才说了真心话!”
“您疼孙子是好事,但也不能太溺爱啊!”
\"宠溺孩子如同害他,这点道理想必陛下您也明白!\"
\"再者,也不是送去宫外或军营吃苦,就在皇宫内,您的眼皮底下跑跑步罢了,还能有什么事?\"
朱元璋本已怒火中烧,但听到这里,确实有些动摇。
他当然清楚\"宠溺如害\"的道理。
而且胡大人刚才的话正戳中了他的心事。
反正都在皇宫,就在眼前,他确实不担心会出岔子。
不过,他仍有些顾虑。
\"惟庸啊!\"
\"你说的或许有道理!\"
\"问题是,你既非专攻医术,这事也没现成的先例!\"
\"要是天天让咱乖孙累得满头大汗,最后没效果,那岂不是白费力气!\"
胡大人一听这话,直接翻了个白眼。
这种差别待遇,也太直白了吧。
既然如此,那可别怪我不客气。
胡大人摊开手:\"这样吧!\"
\"凡事讲究实际。
\"
\"咱们就在皇宫里,不用别人,就用我的学生,你的儿子们先试试。
\"
\"让他们按我说的每天跑跑练练。
\"
\"一个月后看有无成效,再让皇孙尝试,如何?\"
朱元璋听后点头同意。
\"这个办法可行!\"
\"让他们照做吧!\"
\"宋利,你去告诉各皇子的母妃,就说按惟庸的要求,每天跑步半个时辰。
\"
宋利领命离开。
胡大老爷看着朱元璋毫不犹豫地安排自家小儿子跑步,竟没有提到累不累的话题。
想起刚才朱元璋对朱雄英的维护,他不禁感叹皇子们的无奈。
为什么摊上这样一个偏心的父亲?
------------
最终朱元璋未能同意让朱雄英开始锻炼。
偏心和双重标准,说的就是朱元璋。
他对自己的儿子们放任不管,甚至考虑让他们练习武器。
但对于心爱的孙子,却小心呵护,生怕有一点闪失。
这种偏袒毫不掩饰。
胡大老爷对此并不惊讶。
老朱一贯如此,无需过多在意。
而且,过不了多久,老朱就会意识到,那些平时调皮的孩子反而更强壮、更有活力,也更加活泼。
到时,他会主动认错。
告别朱元璋后,神清气爽的胡大老爷悠然漫步于宫中。
路上遇到的内侍、宫女、侍卫见了他都极尽谄媚,远远便弯腰行礼。
看着这一幕,胡大老爷不禁感慨:
“我只是个混日子的人,怎么看起来却更有威望了?”
“或许这就是鹤立鸡群的结果吧。
”
胡大老爷暂时放下将朱家比作鸡群的想法。
这时,一位宫女匆忙赶来,福身行礼道:
“胡大人,太子妃请您前往东宫赴宴。
”
胡大老爷一听这话,愣了一下。
“呵,你是在小月儿身边做事的?”
“她找我到底有什么事?”
“不是过节,跑东宫吃饭干啥?”
“真想见我,直接回家住几天就好,不远嘛。
”
胡大老爷所在的位置,就在大明皇宫靠近入口的地方。
周围人来人往,他说话毫无遮掩,很快引来不少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