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麓词心录·第四十四章:霜笺墨韵续诗缘
深秋的云麓书院被薄雾笼罩,枫叶红得似火,在晨风里簌簌作响。煜明抱着一摞诗词典籍匆匆穿过长廊,衣角扫落石阶上几片金叶。昨夜他又熬到子时,反复琢磨着新得的灵感,眼下虽带着几分倦意,眼底却燃着兴奋的光——今日文友们约好,要在书院旧藏书阁办一场“红叶诗会”。
推开雕花木门,潮湿的书卷气裹挟着墨香扑面而来。梓轩正踮脚擦拭窗棂,见煜明进来,忙招手道:“快来!晓妍和子墨已经把《全唐诗》搬来了,咱们今天玩个新花样。”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晓妍正将泛黄的线装书整齐码在檀木桌上,子墨则蹲在角落整理宣纸,砚台里新磨的墨汁泛着幽光。
“什么新花样?”煜明凑近,看见梓轩摊开的宣纸上写着“以诗为引,接龙成篇”几个字。
“咱们每人先写一句七言,连成一首七律,再根据成诗主题即兴创作。”梓轩眼睛亮晶晶的,“就像古人‘曲水流觞’,不过咱们是‘墨海行舟’!”
晓妍笑着将毛笔递过来:“煜明你最擅起笔,今天可别藏私。”煜明接过笔,目光扫过窗外飘零的枫叶,笔尖在宣纸上洇开墨迹:“霜染层林醉意浓”。
子墨托着下巴沉吟片刻,挥毫续道:“寒鸦数点掠晴空”。梓轩挠挠头,突然一拍大腿:“我接‘幽篁影里寻诗骨’!”晓妍望着书架上积尘的古籍,落笔写下:“残卷堆中觅雅风”。轮到煜明时,他想起昨夜读的《剑南诗稿》,灵感忽至:“剑气犹存书案侧”。子墨略作思索,写下:“梅香暗度砚池东”。最后由梓轩收尾:“且将秋色研成墨,漫写清词入梦中”。
一首七律完成,众人围着诗句品评。“‘剑气犹存书案侧’这句妙,刚柔并济!”晓妍赞叹道。子墨却指着“梅香暗度砚池东”摇头:“这季哪来的梅香?不合时令。”梓轩连忙辩解:“诗里用典,你就别较真了!”
正笑闹间,窗外忽然飘进几片带着霜花的银杏叶。煜明拾起一片,叶脉清晰如诗行,随口吟道:“一夜清霜染杏黄,飘零犹自带书香。”晓妍立即接道:“何须怅叹秋光老,化作笺中锦绣章。”四人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围绕银杏叶又作起绝句来。
藏书阁的日影渐渐西斜,子墨突然从背包里掏出个油纸包:“差点忘了!我妈新做的桂花糕,说是给咱们这些‘小诗人’尝尝。”众人围坐在一起,咬一口松软的糕点,桂花香在齿间散开。梓轩满嘴塞着糕点含糊不清地说:“要是能在这住下,每天吟诗吃糕,简直赛过神仙!”
说笑间,煜明瞥见书架底层一本破旧的笔记本。泛黄的纸页间夹着干枯的花瓣,扉页上写着“云麓诗笺”四个字,字迹娟秀。翻开来看,里面记满了诗词习作,还有用红笔批注的修改意见。最后一页是首未完成的七律:“月照寒潭影自孤,风摇竹影入窗无……”
“这是谁的?”煜明举着本子问。晓妍凑过来端详:“看着像往届学长的,说不定是哪位‘诗坛前辈’留下的。”梓轩抢过本子:“可惜没写完,咱们帮他续完如何?”
四人重新铺开宣纸,对着残句沉思。煜明想起书院后山的古潭,提笔写道:“幽篁叠翠遮前路,野鹤衔云过碧梧。”子墨续道:“欲借清辉磨作墨,却拈星斗点成书。”晓妍望着窗外暮色,写下:“忽闻远处钟声响,惊散诗魂入画图。”
当最后一笔落下时,暮色已漫进藏书阁。梓轩点亮油灯,昏黄的光晕里,新写的诗句与旧笔记上的字迹相映成趣。煜明摩挲着纸页,仿佛能触摸到那位不知名作者留下的诗意余温。
此后数日,煜明总惦记着那本《云麓诗笺》。他开始在课余时间整理书院旧书,希望能找到更多关于那位作者的线索。一天傍晚,他在阁楼深处的樟木箱里,又发现了几本类似的诗词笔记,虽然作者不同,却都透着对诗词的炽热情感。
一个周末,煜明带着这些发现找到文友们。五个人围坐在书院小亭里,看着满桌的旧笔记,恍若穿越时空与往昔的诗人对话。晓妍提议:“咱们办个‘云麓遗韵’展吧,把这些诗词整理出来,让更多人看见。”
说干就干,接下来的半个月,他们每天放学后都泡在藏书阁。煜明负责校对诗词,梓轩和子墨设计展板,晓妍撰写前言,还请书法社的同学帮忙誊写。子墨甚至找到学校广播站,将整理出的诗词录成音频。
开展那天,书院长廊挂满了装裱好的诗词作品。煜明站在那首未完的七律前,看着旁边自己和文友们续写的诗句,忽然想起古人“文章千古事”的感慨。来往的同学驻足欣赏,有人低声吟诵,有人拍照记录。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师抚摸着展板上的字迹,眼眶泛红:“没想到这些尘封多年的文字,还能重见天日。”
夕阳西下,煜明和文友们并肩走在校园里。梓轩晃着手里的纪念册:“今天好几个同学问,下次诗会什么时候办!”晓妍笑着说:“看来咱们这‘云麓诗社’要正式成立了。”
煜明望着天边绚丽的晚霞,心中涌起诗意。他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写下一首新的七律:“故纸堆中觅旧章,遗珠重焕墨生香。诗心不共流光老,雅韵常随岁月长。五友同修千古卷,众人齐绘九秋妆。云麓遗风今又续,且将妙笔写辉煌。”
风掠过树梢,带着几分寒意,却吹不散少年们眼中的热忱。在这方充满诗意的天地里,他们以笔墨为舟,以诗词为帆,在传承与创新的航道上,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诗意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