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晚卿踏入文安王府温暖如春的暖阁,尚未开口,一道带着浓浓心疼与嗔怪的声音便迎了上来。
梅老快步上前,眼中是毫不掩饰的焦急与疼惜,“你这孩子,出了事不跟外祖父说,是把外祖父当外人了?”
话里,带着后怕与不被依赖的失落。
话音未落,端坐上首的文安王也沉声开口,“舅父未能护你幼时周全,已是心中大憾!如今你大了,有事竟还想着自己扛?天塌下来,也自有舅父替你顶着!”
两人沉甸甸的誓言,如同汹涌的暖流,瞬间冲垮江晚卿的心防。
鼻间一酸,水汽瞬间弥漫了眼眶。
“外祖父……舅父……”她哽咽着,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晚儿知道了,我是不想劳烦你们,而且那些事,也都解决了......”
梅老一听这话,心疼得无以复加,“什么劳烦!亲人永远都是亲人,打断骨头连着筋。”
这些年,她都是一个人熬过来的。
梅老舍不得再多说一句重话,“有事莫要自己扛着!可知晓了!”
文安王也重重叹了口气,“晚儿,听你外祖父的!家人便是如此!但你记住,无论何时,我们永远是你最后的退路!”
她用力地点着头,喉头哽咽,“晚儿知晓了!”
“这就好,今日就在府里过年,”梅老又问道,“你父亲的事,唉......倒是你一个姑娘家怎么撑起一个府邸,不如搬来家里住吧。”
江晚卿刚要回话,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老爷、王爷,宋家来人寻表姑娘,说是事关人命的大事!”
屋内三人皆是一惊。
“快叫人进来回话!”文安王眉头紧锁,沉声喝道。
梅老也收起了慈色,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门被推开,一个熟悉的身影快不进来,竟是黄妈妈。
连礼数都顾不上,慌慌张张地跪倒在江晚卿面前,涕泪横流,“表姑娘,快救救我家少爷吧!”
看来是沈念给宋序用了安神散。
江晚卿故作惊诧,“黄妈妈快起来说话,表哥怎么了?”
梅老和文安王的目光落在黄妈妈身上,眉宇间尽是不满。
宋家,又来生事!
这宋家也不是什么好人家。
黄妈妈哪肯起,对着江晚卿砰砰磕头,“今儿一早,少爷院里的人说,少爷怎么叫都叫不醒!哪知是昏睡过去,连请了好几位城里的大夫,都瞧不出个所以然来,夫人实在没法子了,让老奴来求姑娘给想想法子,请太医来瞧瞧。”
“竟病得这般重?”江晚卿倒吸一口凉气,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忧虑。
她秀眉紧蹙,看向文安王和梅老,眼神带着焦急的恳求,“外祖父,舅父,您看这……”
梅老重重一拍身边的案几,脸色铁青,“荒唐!宋序病了,自有他宋家去寻医问药!他宋家是没人了还是没门路了?竟要晚儿去请太医?当我们晚儿是什么?是任他宋家呼来喝去的下人吗?”
文安王儒雅的脸上沉凉如水,眼中寒光乍现,“晚儿与江家已断了血亲,跟江氏和宋家便没了关系,日后莫要再来寻她!回去吧!”
黄妈妈匍匐在地,冷汗早已浸透后背衣襟,从江家族谱除名一事,她不是不知,可眼下少爷命悬一线……
她如同抓住最后一根稻草,涕泪纵横,声音凄厉,“表姑娘,宋家就少爷这一根独苗,我家夫人和少爷历来对您不错,您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往日情分上,,救救少爷吧!求您了!奴婢给您磕头了!”
梅老见她死赖着不走,终于发了怒,“来人!将这个不知礼数的奴婢拖出去!”
暖阁的门被重新关上,隔绝了外面的风雪。
梅老重重叹了口气,心疼地拉过江晚卿的手,“好孩子,莫怕!有外祖父和舅父在,看哪个不长眼的还敢来烦你!那等人家,早该断了干净!”
文安王看向江晚卿,语气放缓,“晚儿,舅父方才的话,你可听清了?日后无论是宋家还是江家,皆与你无关,莫要再被那些腌臜事缠上。”
江晚卿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掩去了眸底深处一闪而过的幽光。
“舅父和外祖父的话,晚儿都听清了。”她抬起头,脸上是温柔的感激。
宋序的命?她当然不会去救。
暖阁的门再次被打开。
仆从鱼贯而入,悄然布好餐桌,食物的香气弥漫开来。
梅显也适时地捧着酒坛进来,朗声笑道,“晚儿来了?这可是祖父珍藏的三十年陈酿来了!表妹今日可要尝尝?”
梅老笑呵呵招呼,“快都入座!大年夜小酌无妨,还有你姨母送来的桂花蜜藕,甜得很。”
江晚卿脸上重新挂起温婉的笑容,仿佛刚才的一切从未发生。
她依言落座,乖巧接过梅老递来的蜜藕,小口品尝那沁入心脾的甜糯。
待众人坐定,她执起温热的玉杯,清冽的酒液映着柔和的眉眼,“晚儿敬外祖父、舅父和表哥一杯,愿,日有熹,月有光,富且昌,寿而康。新春嘉平,长乐未央!”
“好好好,这祝酒词实在是好极,妙极!”梅老大笑,举杯一饮而尽。
见文安王和梅显,依次落杯后,江晚卿才将杯沿轻触唇瓣,优雅饮下。
暖阁内,炭火噼啪,佳肴飘香,笑语重新盈满。
梅显兴致高昂,讲着京中趣闻,引得梅老开怀大笑。
文安王则不时与老父亲对饮一杯。
江晚卿脸上始终挂着温婉得体的笑容,随着表哥的话语或莞尔,或轻叹,气氛其乐融融。
“陛下赐菜......于文安王府!”
一声尖细的内侍唱喏声在门外骤然响起。
暖阁内几人连忙起身。
内侍已捧着金盘龙纹的御赐食盒走了进来,目不斜视,姿态恭谨,“梅阁老、王爷、世子、江姑娘,陛下特赐佳肴,并口谕:今年难得过个团圆年,甚好。大年初三,几位便一同入宫,参加宫宴。”
三人一同跪地,恭敬伏拜,“臣等叩谢陛下隆恩!恭祝陛下圣体康泰,国运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