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案子破获,被牵连的言老爷也得以重获自由。只因言府在管理上存在疏忽,致使私自印制的物件外流,给朝堂带来了不小的风波。
为此,言府自然也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言老爷为表诚意,决然地将自家一半的家业双手奉上,慷慨地当做军饷献给了朝廷。
皇帝见言老爷态度诚恳,应对得当,心中颇感欣慰,便没有对言府过多地责罚,只是让他们归家,自行重组家业。
经此一遭,言老爷算是彻底看明白了,这朝堂之上风云变幻,犹如湍急河流中的漩涡,高深莫测,稍不留意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相较之下,家人能够一世平安才是最为重要、最为妥当之事。
所谓荣华富贵,高官厚禄,看似绚烂,实则转瞬即逝,皆是过眼云烟罢了。
言老爷获释后,第一时间便奔赴千荡山,去接回在此避难的夫人、姨娘和小姐们。
当众人历经波折,终于站在言府大门外时,言夫人那原本圆润的脸庞已变得消瘦不堪,眼中满是历经磨难后的沧桑。
两滴清泪顺着她那憔悴的脸颊缓缓滑落,声音略带哽咽地说道:“终于回家了。”身旁的姨娘和小姐们,也都感同身受,眼眶泛红,忍不住掉下泪来。
而在大门口,杜笙和霍淑雁带着一干奴仆早已恭敬地站立等候。
杜笙眉眼弯弯,神色温和:“儿媳恭迎父亲,母亲回家。”
“我们进去吧。”言老爷满是心疼地扶着言夫人,率先踏入了那熟悉的府邸。
“笙笙,淑雁,这段时间可真是辛苦你们俩了。”言夫人眼中满是感激。
“母亲说的哪里话?这是儿媳们应该做的呀。倒是母亲,这段日子身体可好些了?”杜笙关切地问道。
“好多了。”言夫人微笑着点头,一行人便这样一路缓缓走进去。
霍淑雁微微侧身,目光不自觉地望向言南之,眼中有着难以掩饰的期盼。
她深吸一口气,略带怯懦地看向他,轻声唤道:“夫君。”这段时间里,霍淑雁的付出,言南之看在眼里。
言府遭遇变故,危机四伏之时,她没有丝毫躲避,反而挺身而出,倾尽全力相助。他能感觉到,她已经改变了许多。
“夫人,你辛苦了。”言南之目光柔和。
霍淑雁心中一阵激动,眼眶瞬间泛红,眼泪差点就要夺眶而出。
她赶忙低头,掩饰自己的情绪,轻声回应道:“这是妾身应该做的。”
“冶儿,快去。”霍淑雁稍稍平复心情后,轻轻推着自己的儿子。
言南之见状,立刻蹲下身来,对着幼童展开温暖的手臂。
“冶儿,可想爹爹?”言南之满脸笑意,眼中满是慈爱。
“想。”男童那稚嫩的语气清脆响亮,令言南之开怀不已。
他伸出手臂,轻轻将冶儿抱起。
一旁,姨娘春香也正环抱自己的女儿,脸上洋溢着温柔的笑容,静静地看着这一幕。
“都回来了就好。”言老爷望着眼前这一幕,满脸的欣慰。
看着妻妾儿女们都平安无事,回想起这段时间的跌宕起伏,不禁眼泪纵横。
“可怜我的锦绣,再也回不来了。”言夫人想起大女儿,心中的悲痛再次涌上心头。
说起言锦绣,众人皆沉默不语,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那是言府心中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痛,虽已过去一段时间,但每每提及,仍让人痛心不已。
“好啦,既然大家都回来了,今儿个咱们好好开个席,好好地聚一聚。我已经让下人准备了温热的汤药,大伙儿啊,都去沐浴更衣,去去这一身的晦气。”杜笙察觉到气氛的压抑,笑着打破沉默。
她的笑容如同春日暖阳,瞬间驱散了些许阴霾。
众人听闻,心中的愁绪也稍稍缓解,顿时展颜欢笑。
言逸之静静地看着杜笙,不知为何,总觉得她与往日相比,似乎有了些不一样的气质。
她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沉稳与坚定,举手投足间也愈发从容。
“二爷,这些时日,多亏了二少夫人。”姨娘红儿轻轻贴近言逸之,小声说道。
她刚生产不久,身子还未完全恢复,显得有些憔悴,但眼神中却满是对杜笙的感激。
言逸之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关切,轻声问道:“知晓了。红儿,身子可还好?”
“多谢二爷关心,全赖二少夫人照拂,奴家与孩儿都好。”红儿感激地说道。
“嗯,那就好。”言逸之嘴角上扬。
一大家子人团聚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分外热闹。
曾经冷清了几个月的言府,今晚终于又再次灯火满盈,处处洋溢着温馨与喜悦。
几个月来的阴霾都已随着这明亮的灯火渐渐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