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他们夫妻俩身上都带着佩刀,估计这些难民都直接会冲上来。
相比于晚上的难民,白天还稍微好一些。
云依凝和沈墨寒慢慢的朝着前面走去,路上发现,原本是西南角的人最少,现在却是人最多的地方。
看样子昨天晚上出城,很多人都以为西南角是最好突破的地方,现在都守在那里呢。
云依凝和沈墨寒对视一眼,默默的离开了西南角的位置,这里已经不行了。
两人走了以后,围着城墙转了一圈,都没有合适的地方适合入城,因为人都一样的多。
她们也只能随意找一个位置,趁着难民不注意,直接朝着城墙上射出飞索。
整个过程用了几息的时间,夫妻俩就已经站在了城墙上。
等下面的难民眼尖的看到的时候,都已经来不及了,人已经平稳落地了。
云依凝和沈墨寒刚上城墙,就被城墙上的官差发现,两人都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脖子上就架上了官差的大刀。
实在是两人根本就没有防备,等反应过来,没有将领带着他们,其他官兵也不认识他们啊。
好在其中有一个官差是昨天晚上跟着将领帮忙的,看到是他们夫妻俩以后,急忙道:“怎么是你们?你们昨晚不是出城去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说完,就转头对着其他守城官兵说道:“大家都将刀剑放下,都是自己人,他们是老大的朋友。”
其他官差纷纷放下刀剑,云依凝和沈墨寒也得到了解脱。
沈墨寒上前一步,“你们老大呢?”
“好像去找知府大人了,你们找老大有什么事情?”
“正好我们也要去找知府大人,就不打扰了,刚才多谢。”
“不必客气!”
等夫妻俩到了府衙的时候,正好看到知府大人和将领正在说话。
将领看到去而复返的将领,惊讶的问道:“你们夫妻俩怎么又回来了?可是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办妥?”
沈墨寒也没有隐瞒,只能实话实说,“我们原本已经出城了,但是路上遇到了朝廷赈灾的队伍,这才耽误了。”
杨知府惊讶的问道:“果真?你们确定遇到了朝廷赈灾的队伍?”
“没错,这次是平南王带队,我们遇到的时候,一批黑衣人正在和赈灾的队伍厮杀。”
杨知府紧张的问道:“王爷没事吧?可有受伤?”
看着杨知府紧张的样子,沈墨寒解释道:“王爷身边有护卫保护并没有受伤,只是朝廷的官差受伤严重,要是不是有我们夫妻俩出手相救,这次怕是凶多吉少了。”
杨知府闻言,这才松了口气,“还好,还好遇到了你们,要是王爷在庆安府境内出事,老夫头顶的乌纱帽保不住是小,要是再祸及全家,可就完了。”
幸好事情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杨知府心里的担忧也少了一些。
但是只要一天见不到平南王安全,杨知府就感觉自己的脑袋都在手里提着,不敢掉以轻心。
“之前听闻平南王回京就医,本官生怕这次的赈灾队伍是平南王带队。结果怕什么来什么,平南王来送赈灾银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有多少脑袋都不够砍的。”
云依凝看着杨知府的样子,就知道这次是真的害怕了。
不过也是,这么大的事情,换做是任何人都会担忧。
“不行,不将王爷接进庆安府,一直留在外面,本官实在是不放心。我要亲自走一趟,只有亲眼见到了,才能放心。”
说着,杨知府就准备带着官兵出城去迎接平南王。
沈墨寒急忙阻拦,“大人先别急,我和夫人这次率先进城,就是为了给大人报信的。再说,这样贸然出城,城外难民围困,别说是将王爷安全带进城,就是大人自己都很难脱身。”
杨知府无奈,“就算不能脱身,也不能不出去接王爷进城啊,本官的命不重要,一定要将王爷带回来。”
沈墨寒看着杨知府是真的着急了,也没有不想接平南王进城的心思,就知道他并没有反叛的意思。
“大人别急,听说大人之前发现了一个可以直接通往城外的暗道,现在用来接王爷进城正好。”
杨知府第一反应就是拒绝,“那怎么行,王爷身份尊贵,怎么能走暗道。”
云依凝无语,忍不住开口吐槽,“现在情况特殊,是人命重要,还是形式重要?”
杨知府对云依凝和沈墨寒夫妻俩没有什么印象,现在看到他们两个一时间有些发懵。
“说了半天,你们两个人到底是谁。”
刚才听到平南王的消息,杨知府脑子一热,只顾着着急,都没有辨别两人的身份。
沈墨寒知道一会将所有人接进庆安府以后,他们夫妻俩的身份也会暴露,所以没有隐瞒的必要。
“我们是流放的犯人,家父沈祥,曾任户部尚书之位。”
杨知府和一旁统领,惊讶的眼睛都睁大了。
之前看到他们四人一起进城,办的还是流放的通关文牒证明,以为都是官差呢,结果他们夫妻俩竟然是流放的犯人。
杨知府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那上次和你们一起来办事的两个人是谁?也是流放的犯人?”
“不是,巴毅和老钱是官差,这次进庆安府,也是因为两位官差请我们夫妻俩保护安全,否则我们也没有机会脱下枷锁。”
沈墨寒说完,担心他们不相信,就将自己的衣服领子翻开,让大家可以看到他脖子上带过枷锁的痕迹。
杨知府直视着沈墨寒,“难道他们两个人就不担心你们夫妻俩会逃跑?”
沈墨寒自信一笑,“如果我们夫妻两想要逃走,即便是所有的官差都上,我们夫妻两也有办法脱身。更何况,沈家也不是贱籍,三年后还是可以参加科举,我们没有理由逃跑。”
杨知府现在对沈墨寒多少也有些另眼相看了。
毕竟这一次沈家的事情,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太突然了。
但是杨知府也知道,在京城做官,难免会得罪一些人,这是在所难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