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旭心中一动,随即好笑地戳她脑门。
“话说的这么好听,其实你就是懒得再重新给我做饭吧?”
如意被说破心思,但她是绝对不可能承认的。
“怎么会呢,我这分明是觉得一日为师终身为……”
阿旭一阵猛咳将这话打断:“你家先生我很好养活的,一个馒头一碗素面都可以,或者你把我带去厨房,我自己解决。”
听起来很让人东西,但如意到底干不出这等事,正好肖爹英儿娘长安哥哥跟祖父母外祖他们坐一块也别扭,自己开了一桌,如意就把阿旭也塞过去了。
都是熟人,不别扭。
安顿好这位便宜先生,如意又回去席上,长辈们问起,她瞥了眼自家娘。
“娘亲给我找的先生。”
萧锦绣诧异地指着自己的鼻子:???
什么时候的事儿?
如意扬眉,将疑问压下,直到饭后才拉着娘嘀嘀咕咕。
“……叫阿旭。”
“英儿娘说是你的旧识,带着信物来的。”
萧锦绣翻了翻脑子,愣是没想起来这趴。
给如意找先生?
她是这么进取的人么?
自个儿都懒得上课,还能记得给女儿提前准备老师?
可要说是骗子,那人又偏偏带着她给的信物。
乾元铜币铸造不易,她一共也没送出去过几个哎。
“事情开始变得有趣起来了。”
如意:白眼JpG。
比起相信阿旭是骗子,她更倾向于自家娘亲记性不好。
好奇心旺盛的萧锦绣都不等消化一会儿,蹭蹭就跑来见如意说的“故人”。
可看见阿旭那张脸后,她舌头都捋不直了。
“你……”
“哎?”
“你怎么?”
如意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满脸狐疑。
“你俩,真的认识么?”
这年龄也对不上啊,传说中的忘年交?
阿旭也没想到萧锦绣说来就来的这般突然,他一边要在肖勇夫妻俩跟前装淡定,一边生怕萧锦绣嘴上没把,张口就把他的身份吐露出来。
然后他就会被乱棍打出去吧。
“害,是你啊。”萧锦绣打了个哈哈,“真是好久不见。”
好歹是当过将军的人,说话还是比较注意的。
阿旭庆幸地想。
可他显然忘了萧锦绣是个什么样的人,回屋后她就迫不及待地对如意说。
“这也是我给你选的相公之一,喜欢吗?”
如意:……
现在断绝母女关系还来得及么。
“你到底给我选了几个相公?”
萧锦绣特豪迈地摆手:“不记得了,但只要见面我肯定能想起来!”
如意:……
要不要夸夸你?
她实在是太无语了,乃至于根本没注意到萧锦绣藏在嬉皮笑脸下的紧绷。
是夜,萧锦绣支开裴子清,独自一人来到阿旭所在。
衣冠整洁正在泡茶的阿旭起身行礼。
“萧将军。”
说完就将茶推了过来。
萧锦绣一看,桌上有两套茶具,就好像这人早就猜到今晚会有客人来访似的。
萧锦绣退后一步避开:“我早已经不是将军。”
阿旭思考了一会儿,从善如流改口:“萧姨。”
萧锦绣更惊悚了:“不敢当不敢当。”
“国师大人这是拿我开涮呢?”
阿旭也不恼,从头到尾执晚辈礼,礼敬有加。
萧锦绣被他这态度礼貌得浑身不得劲,这位可是对着皇帝都懒得多掀道眼皮的人啊。
“夏帝近来焦躁,已经决意抹除萧家,萧姨可做好准备了?”
萧锦绣远目望天:“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阿旭自顾:“萧家军聚集多日,加上沿途收纳的难民和义士,约莫该有万数了吧?”
萧锦绣挖耳朵:“什么难民,你说渝州的灾民吗?真是可怜见的,背井离乡四处漂泊,幸亏朝廷这次赈灾措施来得快……”
阿旭默默看她,直把萧锦绣看得快维持不住假笑了,才慢悠悠又问。
“如意的异星之力是不是出问题了。”
这话甚至不是个疑问句,萧锦绣努力维持住自己此刻的表情。
“国师这又是从哪儿听来的,不是刚刚才见过如意,她好得很呢。”
阿旭叹了口气:“这种时候如果当真想撇清干系,您应该先问:什么是异星?和如意又有什么关系?”
不去看萧锦绣瞬间绷紧的神色,他补充:“就像当初我问你时那样。”
萧锦绣一下子就想起了自己和这位年纪轻轻就大权在握的国师首次交锋那情景。
那时他对自己说:“异星黯淡,乃是大难临头之相,还望阁下保重。”
“另外,阁下怕是要有数年背井离乡的坎坷,若是有什么放不下的,可以先做准备。”
当时她怎么说的来着?
哦,正是那句“异星是什么,和我有什么关系”?
当时这位出了名冷漠的国师大人什么也没说,只淡淡点头,转身就走,看起来既不想与她争辩,也没耐心探究真相。
她都没闹明白这人忽然提醒是为了什么。
次日皇帝为她和那什么狗屁探花赐婚。
她又生气又难过,脑子里翻来覆去想国师说过的话。
当时皇帝就对沐国一再忍让,兄长的重伤而归让萧锦绣脑中最后一根绷紧的弦悄然断开,她没几天后就把裴子清灌醉睡了,而后自请护送公主,接着就是十年未归。
都叫这人给说对了哈。
萧锦绣原本是打算装傻到底的,可如意的空间失灵,她又着实放心不下。
如果这神棍真有本事,会不会也能给如意算出金手指冷却时间?
思及此,她清清嗓子:“那什么,要是有空的话,帮忙算算哪天下雨?”
阿旭:……
该说不说,这二位不亏是亲母女。
萧锦绣犹疑参半地去找如意备忘:“三天后要是下雨,你来找我一趟。”
如意有点儿闹不清她娘的脑回路,但她们终究没能悠哉地等到三天后。
一觉醒来,夏帝就给萧家扣上了乱臣贼子的罪名,说他们拥兵自重,目无法纪,皇帝宽容不同他们计较桧城战败他们却不知感恩偷偷屯兵打算造反。
“皇帝命人贴了告示,但凡发现萧家军踪迹并上报官府的,赏银百两,活捉萧家人,赏银千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