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张炀盘膝坐下,取出一枚复灵丹缓缓吞服,静心调息,运转功法,渐渐恢复体内耗损的灵力。待灵力充盈,他再次催动术法,继续催熟朱阳花。如此往复数次,直至这株朱阳花被催熟至千年份,其生长方才彻底停滞。此刻的朱阳花花瓣愈发殷红,如火焰燃烧,隐有丝丝赤色灵光流转,灵韵更胜往昔。
张炀轻轻摩挲着下巴,眼中闪过一丝沉思。片刻后,他迈步来到一旁的小天象树与小五真松前。两株灵根子株虽尚未完全成材,却已积累了不俗的年岁,灵力内蕴,生机勃勃。他并不急躁,依旧按照先前的方式,缓缓催熟。
时光如水,悄然流逝,转眼便是小半年过去。
在这段精心培育的岁月中,张炀不断倾注灵力,两株灵根的子株终被催熟至千年份,枝叶繁茂,灵气氤氲,并且结出了累累果实。天象果晶莹剔透,宛如星辰凝聚,小五真松的松果则泛着淡淡金辉,弥漫着特殊的松韵。
望着这满树硕果,张炀眼中浮现出一抹欣喜之色。对于小五真松所结之果他并无太过在意。他随手摘下一颗天象果,翻转掌心,仔细端详,又从储物袋中取出一枚母株天象果,两相对比。很快,他便察觉到子株结出的天象果虽外形相似,却隐隐少了几分独特的神韵。然而,这缺失的神韵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他却一时难以确切分辨。
为求验证,张炀当即取下一颗子株结出的天象果,缓缓服下,静心感应体内的变化。片刻后,他又取出母株天象果吞服,仔细体会两者之间的细微差异。
在分别服用两枚天象果之后,张炀终于确认了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
子株结出的天象果,所蕴含的灵力虽精纯,却仅能助他凝聚出十分之一的穴窍,效果极为有限;而母株天象果则不同,它不仅能直接助他凝聚完整穴窍,所蕴含的力量更是醇厚绵长,仿佛天地孕育的精华。更重要的是,母株天象果中自带的一丝神韵,让张炀对“法天象地”这门神通有了更深的领悟。过去施展神通时那些不协调、不顺畅之处,此刻仿佛拨云见日,变得清晰通透。然而,子株结出的天象果却毫无这方面的妙用,仿佛仅仅只是普通的灵果而已。
确定了天象果的差别后,张炀便将两株子株所结的果实一一摘取封入玉盒之内。然后移步至另一株灵根前——首冠灵藤。他催动灵力,试图催熟这株灵藤,然而无论如何输入灵力,那灵藤却依旧毫无变化,仿佛完全无法被催生。张炀眉头微皱,沉吟片刻,转而来到另一侧的赤阳神木。
运转灵力催熟,赤阳神木果然如预期般迅速成长,被催熟至千年份。然而,当张炀细细打量之时,却发现即便赤阳神木已然达到千年年限,却依旧维持着幼苗状态,丝毫没有真正成熟的迹象。张炀若有所思,灵根的生长周期往往以千年为一阶段,许多灵根若无数千年的沉淀,根本无法成熟,更遑论开花结果。
确认这些情况后,张炀继续投入到催熟灵植的工作之中。他井然有序地催熟着一株株五百年份的灵植,而后将收获的灵果尽数投入那株古怪树木的树洞之中,让树洞内的酒虫自行酿制猴儿酒。随着时间推移,树洞中酒香愈发醇厚,隐隐带着一丝醉人的灵韵。
处理完灵果后,张炀迈步来到圣灵泉畔,目光落在生机盎然的圣灵树上。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催动灵力,耐心催熟圣灵树。时间悄然流逝,转眼间已是近一个月过去。终于,在他不懈的努力之下,圣灵树枝头缓缓结出一颗晶莹剔透的圣灵果。
望着那枚灵韵萦绕的果实,张炀心神微震,暗自惊叹:“千年灵植果然非同寻常,竟需如此漫长的时间方能催生结果!”他不敢大意,立刻取出玉盒,将圣灵果小心翼翼地摘下,封入盒中,确保灵韵不散。
张炀回想起自己目前催熟五百年份灵果的速度,通常只需短短几日便可完成。而在他尚未结丹时,催熟一株五百年份的灵植,亦不过耗时半月有余。显然,随着自身境界的提升,体内的灵体亦在悄然进化,催生灵植的效率大幅提升。
如今,催生灵植至千年份所需的时间已大幅缩短,仅需数日便可完成。然而,要让灵植进一步开花结果,却依旧需要耗费近一个月的时间。至于那些千年灵药,同样能够迅速催熟,仅需数日便能达到完整年份。而灵根的子株,则尤为耗时,尤其是催生至结果阶段,往往需要耗费三个月之久。
在这次不断催熟灵植的过程中,张炀逐渐摸清了自己结丹后灵体的变化与提升,对自身能力的边界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稍作调息后,张炀走出洞府,略一推算,方才察觉自己竟已在洞府中闭关大半年之久。未作耽搁,他径直寻至南伯子葵,告知自己即将动身前往黄沙之地,寻找晶族人的踪迹。
告别之后,张炀御剑腾空,直奔黄沙之地的黑玉山脉。一路风平浪静,未曾遇到任何异状,唯有灵气的变化引起了他的注意——随着距离黄沙之地愈发接近,四周天地灵气逐渐稀薄,直至再飞遁三千里后,灵气的浓度陡然下降,几乎无法支撑高阶修士修行。
当张炀抵达黄沙之地,放眼望去,东方数十里外,一片无边无际的金色沙海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泽。他眉头微皱,此地灵气极度稀薄,最多仅能供筑基期修士修炼,勉强维持基础运转。而且,映入眼帘的尽是荒芜的景象,黄沙漫漫,寸草不生,唯有零星的灌木顽强扎根于贫瘠的土地,似在诉说着这里严苛的生存环境。
张炀心中不禁生出一丝疑惑:为何晶族人会选择在这样一个灵气稀薄、资源匮乏的地方栖息? 以联盟疆域之广阔,寻一片适合族群生存的地域应当不难,除非此地另有玄妙,或藏着外人不知的隐秘。
带着这份疑问,他从储物袋中取出地图,仔细确认自己的方位。确定无误后,张炀深吸一口气,收敛心神,化作一道流光,径直掠向远方那茫茫无尽的沙海。
小半日后,天际尽头隐隐浮现出一道东西横亘数百里的漆黑线条,宛如一条巨龙静卧在金色沙海之中,显得格外突兀。张炀心中微动,随即加快遁速,朝那片区域疾驰而去。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他便抵达黄沙之地边缘的黑玉山脉。
远观之时,此山脉犹如一条漆黑的巨龙盘踞沙海,而近距离观察时,更觉整座山脉漆黑如墨,嶙峋陡峭,几无植被生长,仿若裸露的矿脉,沉默地伫立于这片荒芜之地。张炀仔细端详,发现这座山脉的材质极像墨玉矿脉,或许因此得名“黑玉山脉”。
然而,墨玉在修真界价值低廉,仅能用来炼制最下等的法器,毫无太大的实用价值。
“难怪此地被称作黑玉山脉……”张炀轻声自语,眉头却微微蹙起。
尽管此地灵气稀薄,但山脉如此奇异,晶族人选择栖息于此,定有其缘由。他心中思索,隐隐觉得这片区域或许隐藏着某种尚未被察觉的秘密。
然而,当他催动月神瞳扫视四周,却未发现任何异常。这片山脉之中,既无护族大阵的痕迹,亦无任何建筑,更遑论修士的踪迹。四周一片死寂,仿佛此地只是荒漠深处的一片寻常山脉,并无半点玄机。
张炀眉头微蹙,心中的疑惑更深了一分。他微微晃了晃脑袋,暂时按捺下杂念,决定继续沿着山脉走势深入探查,务必弄清此地的玄妙之处。
随着不断深入,他终于在黑玉山脉的东部山坳察觉到一丝异样——此地灵气隐隐汇聚,虽不浓郁,却自成体系,与周遭贫瘠的环境格格不入。张炀目光微凝,心知此处必有蹊跷,当即毫不迟疑,御剑化作流光,疾驰而去。
然而,当他临近那处山坳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微微一愣——
山坳的出口处,十余名披坚执锐的羽族修士肃然而立,全副武装,神情警惕地守护着这片区域。而在他们身后,一道淡淡的阵法光辉如水波般流转,笼罩着整个山坳,将内部严密封锁,显然其中另有乾坤。
就在此时,一名羽族修士察觉到张炀的接近,立刻转身,迅速掠入山坳深处。张炀停在空中,目光沉静地扫视四周,心中却愈发肯定此地绝非寻常之所。
不多时,一道磅礴的气息自山坳内升腾而起,一名结丹期羽族修士身披华贵甲胄,缓步踏出。他的背后双翼微微振动,周身灵力流转间,竟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威压。
然而,让张炀微感诧异的是——此人的相貌与人族几乎无异,五官端正,神色威严,若非那双羽翼尚未完全收敛,单从外表来看,他与普通人族修士无甚区别。相比张炀此前在羽神城所见的羽族修士,此人化形更为完整,甚至隐隐透着几分不寻常的气息。
张炀眼底掠过一丝思索,随即恢复如常,静待对方开口。
那羽族修士神色冷峻,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沉声道:“道友何故造访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