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书说到秦王李世民在两军阵前见天色已晚,麾下将士厮杀一日亦有倦意,又见尉迟恭虽勇,却也难破唐军阵势,便传下将令,鸣金收兵,来日再与刘武周麾下大军一较高下。军令传下,唐军阵中铜锣声响彻云霄,秦琼、程咬金、徐茂公等一众将领闻令收队,簇拥着秦王李世民缓缓退回大营。
那尉迟恭在对面见唐军收兵,本欲追击,却被阵后刘武周的令旗拦住。他勒住乌骓马,望着唐军大营的方向,眉头紧锁,心中暗道:“秦琼这老儿果然名不虚传,今日若非天色已晚,某定要与他再分个胜负!”说罢,也只得按捺住战意,领军回了自家营寨。
唐军大营之内,灯火通明。秦王李世民心情尚佳,虽未破敌,却见麾下诸将奋勇,秦琼更是力敌尉迟恭不落下风,便传下命令,命伙头军备下酒宴,犒劳众将。中军大帐之内,一张长条案几上摆满了酒肉,李世民坐于上首,左右两侧依次坐着秦琼、程咬金、徐茂公、罗成、单雄信等一众贾家楼结义的兄弟与军中大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程咬金率先端起酒碗,粗声说道:“二哥,今日你与那尉迟恭一战,真是看得某家热血沸腾!那黑炭头倒有几分蛮力,只可惜遇上了二哥你,不然还不知要嚣张到什么地步!”
秦琼闻言,微微一笑,放下酒盏道:“三弟休要夸我,尉迟恭确是一员猛将,武艺高强,且悍不畏死,若能归降我主,实乃大唐之幸。”
徐茂公在一旁抚须点头:“二哥所言极是。尉迟恭有万夫不当之勇,只是明珠暗投,追随刘武周这等庸主。我等当设法收服此人,方为上策。”
李世民闻言,深以为然:“茂公先生所言有理。朕亦爱惜尉迟恭之才,只盼他早日认清时势,归顺大唐。”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或谈论今日战事,或商议来日破敌之策,帐内气氛热烈。直至深夜,酒宴方散,众将各自回营歇息,养精蓄锐,只待来日再战。
次日天刚蒙蒙亮,两军大营便已号角齐鸣,将士们披坚执锐,列阵而出。只见唐军阵中,旌旗猎猎,刀枪如林,秦琼、罗成等大将立马阵前,气势如虹;刘武周麾下亦是阵容齐整,尉迟恭一马当先,手持双鞭,虎视眈眈。
随着一声炮响,两军阵前顿时杀声震天。秦琼与尉迟恭再度交锋,枪来鞭往,战在一处。这一战,比昨日更为激烈,两人你来我往,斗了百余回合,依旧难分胜负。此后,双方你来我往,每日都在阵前厮杀,战事胶着,一晃便是半个多月过去。
这一日,两军再度列阵。尉迟恭在阵前高声叫骂,点名要秦琼出战。秦琼催马上前,朗声说道:“尉迟将军,你我连日厮杀,马战已然分不出高下,今日不如换个打法,你我皆弃长枪,只用短兵刃较量一番,如何?”
尉迟恭闻言,眼中精光一闪:“好!某便依你!今日倒要看看,是你的双锏厉害,还是某的双鞭霸道!”说罢,便命人取来双鞭,秦琼也换上了惯用的金装锏。
两人催马来到阵前开阔处,尉迟恭忽然说道:“秦二哥,你我这般厮杀,一时半会儿也难分胜负。不如打个赌如何?”
秦琼问道:“不知将军想赌什么?”
尉迟恭道:“你我各用兵器击打对方三下,挨打的不得躲闪,只能硬接。若是谁先撑不住,便算输了,如何?”
秦琼闻言,略一思索,便点头应道:“好,就依将军所言。只是点到即止,莫要伤了性命。”
尉迟恭大笑道:“二哥放心,某心中有数!你是前辈,便让你先打我三下!”
秦琼摆手道:“将军不必如此,你我各凭本事,还是将军先请吧。”
尉迟恭也不再推辞,深吸一口气,将浑身力气聚于双臂,举起双鞭,大喝一声:“二哥小心了!”说罢,一鞭便向秦琼胸前打去。这一鞭势大力沉,带着呼啸的风声,显然是用了十足的力道。
秦琼见状,不慌不忙,将双锏交叉护在胸前,硬生生接了这一鞭。只听“铛”的一声巨响,秦琼只觉双臂一阵发麻,胯下战马也不由得向后退了两步。他稳住身形,面色不变,说道:“将军果然好力气,请再来!”
尉迟恭见秦琼硬接自己一鞭竟毫发无损,心中暗自佩服,随即又是一鞭打来,这一鞭比上一鞭更为迅猛。秦琼依旧不闪不避,再次用双锏接住。又是一声巨响,秦琼身形微微一晃,却依旧稳稳地坐在马上。
尉迟恭见两鞭都未能奈何秦琼,心中更是敬佩,当下运起全身功力,打出了第三鞭。这一鞭凝聚了他毕生的功力,鞭影如电,直取秦琼面门。秦琼眼神一凝,知道这一鞭非同小可,他将双锏并在一起,横在面前,硬生生挡了下来。“哐当”一声巨响过后,秦琼猛地向后退了数步,嘴角微微溢出一丝鲜血,但他随即用内力将血气压下,沉声道:“将军三鞭已过,该轮到我了。”
尉迟恭见秦琼受了自己三鞭,虽有轻伤却依旧屹立不倒,心中已是心服口服,当下点头道:“二哥请便。”
秦琼深吸一口气,举起金装锏,说道:“将军小心!”说罢,一锏向尉迟恭打去。这一锏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着精妙的力道,快如闪电。尉迟恭不敢怠慢,连忙举鞭格挡。“铛”的一声,尉迟恭只觉一股巧劲传来,双鞭险些脱手,他心中大惊,暗道秦琼的锏法果然名不虚传。
秦琼紧接着打出第二锏,这一锏力道更胜,直取尉迟恭腰间。尉迟恭奋力抵挡,却被打得连连后退,气血翻涌。秦琼见他已然有些支撑不住,便收住了第三锏,说道:“将军,今日便到此为止吧。你我不分胜负。”
尉迟恭闻言,又愧又敬,抱拳道:“二哥武艺远胜某家,今日某心服口服!”
就在此时,唐军阵中忽然有一小校策马奔来,到了李世民面前,翻身下马,高声禀报道:“启禀大王,营外有一人求见,说有要事相告!”
李世民问道:“来者何人?可有通名?”
小校道:“那人说,大王见了便知,还说他是‘上青山’来的。”
李世民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脸上露出大喜之色,猛地站起身来,哈哈大笑道:“是他!快迎,快快迎接!”
众将见状,皆是不解,不知这“上青山”是何许人也,竟能让秦王如此失态。
不多时,只见从营外走进一个年轻人。此人身材瘦小干巴,长得尖嘴猴腮,眼睛滴溜溜乱转,看上去就像一只猴子一般。但他走起路来却身形轻快,脚下无声,一看便知是身怀绝技之人。
那人走到李世民面前,躬身行礼道:“小弟上青山,见过秦王殿下!见过各位哥哥、弟弟!”
秦琼、程咬金等人见状,先是一愣,随即认出了来人,纷纷惊呼道:“十五弟!原来是你!”
原来,这上青山乃是贾柳楼结义的兄弟,排行第十五,人称十五哥、十五弟。他身怀一身绝世轻功,尤擅偷盗之术,江湖人称“飞天神偷”。当年贾柳楼结义之后,众人各奔东西,上青山便隐于江湖,没想到今日竟会出现在唐军大营之中。
李世民走上前,一把拉住上青山的手,笑道:“十五弟,你可算来了!有你相助,何愁刘武周不破!”
上青山嘿嘿一笑:“殿下放心,小弟此次前来,带来了一个重要消息,定能助大军一臂之力!”
众将闻言,皆是精神一振,纷纷围了上来,想要听听这飞天神偷带来了什么好消息。一场新的风波,即将在这战场之上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