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年间,洛阳城的天空被阴霾笼罩,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在一处幽静的宅院里,徐积,也就是世人熟知的徐茂公,正对着父亲徐德言的灵位,久久伫立。灵堂内,白烛摇曳,映照着他满是悲愤与决绝的面庞。
回想起数月前那噩梦般的经历,徐茂公的拳头紧紧攥起,关节泛白。父亲徐德言,这位名震关中的大侠,银面老人,老剑客,一生行侠仗义,却因不肯与奸臣宇文化及同流合污,被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宇文化及在大业天子杨广面前进谗言,诬陷徐德言意图谋反。昏庸的杨广竟信以为真,当即下令派人追杀。
那天,追杀的官兵将徐府团团围住,喊杀声震耳欲聋。徐德言虽武艺高强,却寡不敌众。他且战且退,最终在娄敬老剑客的舍命相助下,才让徐茂公得以逃脱。可娄敬老剑客却不幸被奸人所害,血溅当场。徐德言也在逃亡途中,因伤势过重,含恨而亡。
“父亲,娄老前辈,此仇不报,我徐积誓不为人!”徐茂公对着灵位,咬牙切齿地说道。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透着无尽的恨意。
此后,徐茂公踏上了复仇之路。他四处奔走,联络志同道合之士,寻找对抗隋朝的机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河南的翟让。翟让为人豪爽,义薄云天,早已对隋朝的暴政不满,正欲举义旗。两人相见恨晚,一番长谈后,决定携手共进,占据河南瓦岗山,正式宣布起义对抗隋朝。
瓦岗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徐茂公和翟让率领着起义军,在此安营扎寨。他们招兵买马,训练士卒,一时间,瓦岗山的名声越来越大,吸引了众多饱受隋朝压迫的百姓前来投奔。
徐茂公深知,要想与隋朝抗衡,光有一腔热血是不够的,还需有严明的军纪和合理的战略。他亲自制定了瓦岗军的军规,要求士兵们不得扰民,对百姓秋毫无犯。同时,他利用自己的智谋,为起义军出谋划策。
在一次与隋朝官军的战斗中,隋军派出了一员猛将,率领着数千精锐部队前来围剿瓦岗军。这员猛将武艺高强,所到之处,瓦岗军士兵纷纷败退。徐茂公见状,眉头紧皱,他仔细观察着战场形势,心中迅速盘算着对策。
突然,他眼睛一亮,对翟让说道:“翟大哥,隋军虽猛,但他们长途跋涉,必然疲惫。我们可采用诱敌深入之计,先佯装败退,将他们引入山谷之中,然后再断其退路,前后夹击,定能取胜。”
翟让听后,点头称是。于是,瓦岗军依计而行。他们故意露出破绽,节节败退。隋军猛将见状,以为瓦岗军不堪一击,便穷追不舍。当隋军进入山谷后,徐茂公一声令下,早已埋伏好的瓦岗军士兵从两侧杀出,堵住了山谷的出口。隋军顿时陷入了绝境,阵脚大乱。
徐茂公手持长枪,身先士卒,冲入敌阵。他枪法如神,枪尖闪烁着寒光,每一次刺出,都能让一名隋军士兵倒下。在他的带领下,瓦岗军士气大振,奋勇杀敌。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隋军全军覆没,那员猛将也被徐茂公斩杀。
此役过后,瓦岗军名声大噪,徐茂公的威名也传遍了四方。他知道,这只是复仇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还有更多的敌人要面对。但他毫不畏惧,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父报仇,推翻隋朝的暴政,让天下百姓过上太平的日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瓦岗军的势力越来越大,成为了隋朝的心腹大患。而徐茂公也在一次次的战斗中,逐渐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将领。他的名字,让隋朝的官兵闻风丧胆,也让天下百姓看到了希望。但他深知,复仇之路,仍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