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长,咱们真的就这么看着?”
李大力摸摸脑袋:“能怎么办?人家又没违法,总不能把人赶出去。”
“可这样下去,别说裴瑜受不了,就是其他学生也没法正常上课了。”
话音刚落,就见几个北大学生快步走向保安室,其中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气呼呼地说:“保安同志,您得想想办法,我们上个课都被人围着问裴瑜的事,这还怎么学习?”
另一个女学生也抱怨:“刚才有个大叔非要塞给我两块钱,让我帮忙带话,我说我找不到裴瑜,他还不信。”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争吵声,李大力急忙跑过去看。
原来是几拨人为了占地盘发生了争执,都说自己是先到的。
“我们昨天下午就到了!”山东大汉拍着胸脯。
“放屁!我们昨天中午就在这儿了!”河南老乡不甘示弱。
“有什么证据?”
“这个位置上我们的东西都在这儿放着呢!”
“我们是京海来的,裴瑜也是京海的,这地方应该我们占!”
“放屁!裴瑜是边疆人,我们也是边疆的!”
人越聚越多,眼看就要动手了。
“都别吵了!”李大力赶紧冲进去劝架,“有话好好说!”
“师傅,您给评评理。”山东大汉说,“这个位置明明是我们先占的。”
“胡说!这块地方是我们先看中的。”河南老乡急了,“我们的铺盖都在这儿放了一夜了!”
李大力头疼得厉害:“这样吧,这块地方谁都别占了,大家换个地方。”
“不行!”
“师傅,您不知道。这块地方能看见三条路,裴瑜不管从哪个方向来,我们都能第一时间发现。”
“就是!这是最佳位置,错过了就再找不到这么好的地方了。”
李大力的头更疼了,正在思考怎么处理,忽然听见远处有人大喊:“裴瑜来了!裴瑜来了!”
这一喊不要紧,整个未名湖边瞬间沸腾了。
所有的人都丢下手里的事情或者争执,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跑去。
“在哪儿?在哪儿?”
“快点快点,别让别人抢先了!”
“带上我的包!我的钱还在包里!”
李大力也被人流裹挟着往前走,心里暗自叫苦。如果裴瑜真的回来了,这场面还不得彻底失控?
等他们赶到时,那个女学生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有人递烟,有人塞钱,还有人直接把土特产往她怀里塞。
“我真的不是裴瑜!”女学生快哭了。
“别谦虚了,小姑娘,大家都知道你就是那个小财神。”
“是啊,年轻有为,我们都佩服得很。”
“小同志,这是我们老家的特产。”
“你就收下这点心意吧,我们老两口从东北专门来的。”
女学生被推来搡去,书包都被挤扁了。
“都散开!散开!”李大力挤进人群,护着女学生往外走,“她真的不是裴瑜!”
但是没人听他的,所有人都想往前挤,想要见见这个传说中的“财神爷”。
“师傅,您别帮着隐瞒了。”一个大妈不信。
“你们见过裴瑜吗?”李大力崩溃地大喊。
大妈被问住了,想了想说:“虽然没见过,但报纸上有黑白照片啊。这个小姑娘很漂亮,肯定就是她。”
周围的人纷纷点头附和。
李大力哭笑不得,只好大声喊:“她是化学系的,叫王小红!裴瑜现在不在学校!”
这话一出,人群瞬间嚷嚷起来。
“不在学校?”
“她去哪了?”
“不会又出国了吧?”
“什么时候回来?”
就在混乱中,李大力听见有人在人群外围大喊:“真的裴瑜在那边!在图书馆门口!”
人群瞬间分成两股,一股继续围着这个女学生,一股朝图书馆方向跑去。
李大力趁机拉着女学生挤出人群:“不知道!都散了吧,人家不在这儿。”
李大力把女学生送到安全地带,擦擦汗走回保安室。
“队长,这可怎么办?燕南园的小路都走不动人了。”小张愁眉苦脸,“再这么下去,咱们这非得变成春运的火车站不可。”
李大力看着窗外,燕南园那条小路上果然人头攒动,有提着蛇皮袋的,有扛着编织袋的,还有推着小推车的。
“老李,你说咱们这算什么事儿?”门口传来声音,保安队的老赵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个红塑料袋,“刚才有个大妈丢下塑料袋就跑了,说是给裴瑜的见面礼。我也没记住她叫什么名字。”
“什么东西?”
老赵打开袋子,里面是一只烧鸡。
“烧鸡?”小张凑过来看。
“何止烧鸡,昨天还有人送活鸡呢。”老王摆手,“我跟他说别送了,他非说这种新鲜的土鸡,裴瑜肯定爱吃。”
李大力头疼得厉害:“这样下去不行,咱们得想办法。关键是人太多了,到处都是拖着行李的外来人员,影响正常教学。”
实在没辙了,几个保安队长凑在值班室里开了个紧急会议,烟抽了两包,茶水喝了三壶,最后憋出个主意:要不干脆把校门关了?哪怕就关几天,等这股“送钱风”刮过去再说。
“先报告校领导吧。”开完会后,李大力坐下来,端起茶缸子喝了一大口,“这事儿咱们保安队决定不了。”
保安队的想法最后还是没有得到丁校长的批准。
真要把北大关起来,别说游客们不答应,大学教授中肯定也有不少人会跳出来反对。
他们认为自由是北大之精神,北大是全国人民的北大,校园属于公共资源,不应该阻止外校人自由进出。
不过从这时候起,“封闭校园”的念头就像颗种子,悄悄埋在了一些人的心里。现在谁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借着2008年燕京奥运会的东风,这颗种子还真就发芽长大了。
2008年燕京举办奥运会,整个城市都绷紧了神经,安保措施特别严格。北大作为重点单位,也就趁着这个机会,把延续了几十年的“全开放式校园”传统给改了。
奥运会结束后,虽然“进北大要查证件”这个规定保留了下来,但那时候的校门管理可比后世宽松多了。
2020年后才入学北大的00后学生们可能想象不到,当年校门口连个像样的闸机都没有,更别提什么人脸识别的高科技设备了。
就是几个保安站在门口,师生们把学生证、工作证或者家属证拿在手里,随便晃一晃,保安瞄一眼就放行了。有时候保安心情好,还会跟你搭句话:“今天食堂的包子不错,去晚了可就没了啊!”
那会儿要是忘带证件,只要脸皮够厚、嘴巴够甜,跟保安说几句好话,多半也能混进去。
真正的严格管理是从2020年之后开始的。2020年后的北大校门口装上了高科技闸机,要排队刷身份证、做人脸识别,一套流程走下来,需要消耗不少时间。
赶上早上八点半上课前,或者中午十二点下课的高峰期,东门口能排出几十米的长队。学生们一手拿着豆浆,一手拎着包子,还得腾出手来掏手机扫绿码,队伍移动得比蜗牛还慢。
门口执勤的保安就更辛苦了,一天下来嗓子都喊哑了,腿也站肿了,还得随时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有人刷脸不成功啦,身份证消磁啦,手机没电扫不了码啦......
就这样,北大彻底从八零年代的开放式校园变成了需要严格预约才能进入的半封闭式校园。
裴瑜上辈子去北大参加研究生复试的时候,就亲身体验过这套流程:得先把身份证交给门卫,放在读卡器上“嘀”一下,然后把脸对准摄像头,等系统确认“你是你本人”之后,门口的保安才会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