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能养活将近两万人,不过,要是按现代位面的标准,估计撑死了也就能养好六千人。
之前,以为海岛上房屋很简陋,了解后才知道,这种房子很好,非常适合建在海岛。
墙壁是采用大块天然石头砌成,粗犷而稳固。
屋顶是用木材搭建的等腰三角形框架,再用晒干的海草层层覆盖,形成厚实的屋顶。
这屋子不仅隔热效果好,还防水防风,耐用性也强,海草含有胶质,防虫蛀、防霉烂、不易燃烧。
排水和采光也都设计的很好。
远处,几缕炊烟从一处更大的建筑群升起。那里是海岛上的官吏和驻军们的住所。
顾大朗扶着怀抱女儿的娘子柳氏,走向自家分配的两间屋子。
东边两间是阿爷和刘嬷嬷,阿奶不在了,刘嬷嬷负责照顾阿爷。
西边两间是二叔顾二郎和顾二婶两口子居住。
推开门,父亲坐在一块充当凳子的礁石上。
“比我想象的好。”顾大郎乐观的对着妻子说道。
柳氏:“嗯,起码没像流放路上时,那样的露天席地。”
顾大郎:“别怪父亲,他也不想变成现在这样的。”
柳氏:“放心吧,不会的,哪能只得好处,光享福,不担其他呀!”
晨光微熹,刺耳的铜锣声惊醒了所有人,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
“所有人集合!还按照昨日分派好的活计开始,往后也是如此。”官差粗犷的嗓音在晨雾中回荡。
他主要说的就是昨日来的顾氏族人,但看他们做事都比较卖力,他也就没再说其他的。
顾大郎亲吻了妻女的额头,就随着队伍上了船,出海去了。
柳氏抱着顾云跟随妇女们一同去晒场,然后把那些还需要晾晒的咸鱼什么的,拿出去摆好。
六岁以下的儿童,都是可以带在身边的,顾云才刚满6个月。
午休时分,族人们聚在一起分享少得可怜的午餐,几块硬如石头的粗粮饼和咸鱼干。
下午的工作更加繁重。烈日炙烤下,好几个族人中暑倒下。
官差们,只让人把他们都拉到了阴凉处,是死是活就看命了。
顾云用精神力包裹着灵泉,给每人口中都渡了一滴。
这些人可都是在她出生时和后面的流放路上,对她和她们全家都有大恩的族人,不能不管。
傍晚收工。
顾大郎带回一条意外捕获的大鱼。原来出海打鱼的族人发现了一处鱼群密集的海域,收获颇丰。
“今日的运气不错。”顾大郎兴奋地对着妻女边说边比划。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曾经过得好日子一去不复返。
幸亏,拜托朋友每年都给留在北疆的顾氏老祖宗们烧纸和扫墓。
不然,就成不孝子孙了。
晒场上,妇女们已经忙碌起来。刘嬷嬷带着几个媳妇正在处理昨日捕获的鱼获。
“柳丫头,把这海带铺平晒着。”刘嬷嬷扔来一捆,“岛上郎中说了,这东西煮汤能防大脖子。”
顾云心头一暖,因缺碘引起的大脖子病,海带确实有效。
忽然,她注意到刘嬷嬷手臂上被烈日晒伤的地方。
她想办法靠近并将其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