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的地底深处,玉髓甬道泛着幽幽冷光。我小心翼翼地抠着壁缝,一点点向下挪动。起初指尖传来的刺痛,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被麻木取代。
甬道内每隔七步便嵌入一颗太史卫的眼球,此刻它们正缓缓渗出黏液,在青玉阶面上勾勒出北斗七星的形状,诡异而又神秘。
在那股令人作呕的腐臭气息中,竟隐隐透出一丝甜腻的味道,就像是陈年的桂花酒酿被泼洒在了堆积如山的尸骸之上。这种奇特的气味,让人不禁想起了《撼龙经》中所记载的“龙涎香”。
据书中所言,只有当地脉发生剧烈的暴走时,才会有如此奇异的香气渗出。我环顾四周,只见一片荒芜与死寂,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寒意。
对着虚空,我苦笑一声:“老铁们,这味儿可真是够正的啊。”然而,就在我话音刚落之际,突然感觉到后槽牙缝里嵌着的玉髓碎渣开始发烫,仿佛要将我的牙龈灼伤一般,疼得我龇牙咧嘴。
与此同时,怀中的半片龙鳞开始剧烈震颤。鳞面细密的血管纹如同活物般,顺着我的小臂向上攀爬,在肘窝处凝聚成北斗形状的红斑。甬道深处,沉闷的编钟声响骤然传来,每一声余韵都震得眼球浮雕渗出黑血,暗红的血迹顺着青玉阶面蜿蜒而下,为这阴森的甬道更添几分恐怖。
我强忍着不安,转过第九个弯道,一座宏伟的地心祭坛赫然出现在眼前。方圆百丈的青铜平台上,二十八根盘龙柱按照星宿方位整齐排列。这些盘龙柱历经岁月洗礼,表面布满斑驳锈迹,却依然透着一股威严与神秘。中央的龟甲祭坛已然裂成两半,裂缝中涌动的并非炽热的岩浆,而是粘稠的黑红色液体,如同凝固的血液般缓缓流动。液体表面漂浮着七具琉璃棺,正是此前在山腹里见过的那些。
我深吸一口气,念出“天地玄宗”的咒语,准备应对接下来未知的危险。就在这时,最近的一根盘龙柱突然“睁开”了眼睛。青铜龙首的瞳孔中,竟嵌着太史卫的眼球,此刻它们齐刷刷地转向我,那冰冷的目光仿佛能看穿我的灵魂。怀中的龙鳞突然浮空,与祭坛裂缝产生共鸣。黑红液体中缓缓浮出一块石碑,令人毛骨悚然的是,碑文竟是用铁线虫的尸体拼成的《乙巳占》残篇。那些扭曲的虫尸,仿佛在无声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恐怖故事。
若是直播间还通着,“观山太保”定会提醒我碑文缺角。我摸出鱼符六壬盘,将其按在缺口处。只听“咔嗒”一声,盘面“死门”位突然弹开,暗格里蜷缩着一条金线虫。它的虫背上烙着“甲七”的殄文,散发着幽幽金光。金线虫遇血后瞬间暴长,在空中拼凑出贞观年间的星图。令人震惊的是,北斗七星的位置竟与七具琉璃棺完全重合,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就在此时,祭坛突然剧烈倾斜,黑红液体裹挟着琉璃棺汹涌而来。我急忙踩着盘龙柱跃起,试图躲避这致命的冲击。靴底沾到的液体瞬间碳化,露出底下阴刻的二十八宿图。这些古老的图案,历经岁月侵蚀,依然清晰可辨。
袁天罡虚影的残魂在柱顶显现,他挥动拂尘,所过之处,铁线虫碑文突然重组,显现出“王莽甲子年,借七煞逆改天命”的字样。这简短的文字,却仿佛揭开了一个惊天的秘密。
此刻,盘龙柱转动时齿轮咬合的声音,如同巨兽磨牙般令人胆寒。黑红液体蒸腾而起的甜腥气,在喉头凝成血痂,每一次呼吸都变得无比艰难。
最令人心悸的是,当琉璃棺与我擦身而过的瞬间,那一瞬间的触感简直让人毛骨悚然。棺面散发出的寒气犹如千年寒冰,冷得刺骨,仿佛能够将人的血液都冻结成冰。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棺内却传来一阵如岩浆般炽热的心跳搏动。这心跳声一下又一下,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撞击着我的神经,让我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与此同时,金线虫振翅的嗡鸣声和编钟余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诡异而刺耳的声音。这声音在我的颅骨内回荡,如同漩涡一般,搅得我头晕目眩,几乎站立不稳。而更让我感到不适的是,那些玉髓碎渣在我的齿间融化,带来了一种难以言喻的酥麻感。这种感觉就像是含着万千带电的螨虫,它们在我的口腔中肆意游走,让我浑身都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随着龙涎香的气味层次不断变化,我越往深处走,那甜腻与腐臭交织的味道愈发浓烈。玉髓碎渣在牙缝中的热胀冷缩现象也愈发明显,时而滚烫,时而冰凉。
盘龙柱瞳孔的虹膜纹理,竟与星图有着奇妙的对应关系。黑红液体表面张力形成的卦象波纹,在液体表面不断变幻,青铜平台氧化层呈现的陨击坑状凹痕,似乎在向世人讲述着这里曾经经历的惨烈战斗。
金线虫体液的荧光反应与星图亮度同步闪烁,宛如夜空中的繁星在地下重现。碳化靴底裂纹扩展出树状分形,纹路错综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