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灰色的雪粒子,仿若被一双无形的手疯狂筛落,簌簌地砸在老君庙那残碑之上,声音急促而凌乱。
这碑身斑驳陆离,爬满了蜈蚣状的裂痕,仿佛是岁月用锋利的刻刀,在此留下的沧桑印记。
青苔剥落之处,“稠粳治”三个古篆,笔锋苍劲古朴,只是凹槽里积着暗红色的雪沫,给这古老的字迹,添上了几分诡异的色彩。
我孤身一人,跪在这片废墟之前,左掌紧紧贴着一根焦黑的梁柱。粗糙的触感从掌心传来,与此同时,我清晰地感受到,地底深处传来的微微震颤,一下又一下,仿佛是大地的心跳,又像是某种蛰伏的力量,正在缓缓苏醒。
左眼的青芒,恰似灵动的游蛇,钻透那堆积如山的瓦砾堆。此刻,我看见七十二道龙气,正如同被困的猛兽,发出声声嘶吼,顺着秦岭山脊那蜿蜒曲折的脉络,不顾一切地向昆仑墟逃窜。
而右掌之下,青铜罗盘寒意沁骨,仿佛一块千年不化的寒冰。
墨色的眼光,如同一把锐利的犁铧,犁过残垣断壁。每一块碎砖,在这墨光的照耀下,它们身上的年轮,仿若一片片落叶,簌簌剥落,露出里头蜷缩着的蛊虫残魄。那些裹挟着西周人牲怨气的黑雾,在砖缝之间,悄然凝结成蛛网状的冰晶,在雪夜微弱的光线下,闪烁着幽冷的光芒,让人不寒而栗。
回想起三个月前,那场惊天动地的天地之变,仿若一场噩梦,至今仍历历在目。阴阳双玺炸裂之时,溅出的星粉,如同点点繁星,至今仍深深地嵌在我掌纹的沟壑里。
在这寒夜的雪光映照下,它们泛着幽蓝的微光,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过往,时刻提醒着我,那场灾难的惨烈与残酷。
突然,掌心的青铜罗盘,毫无征兆地剧烈发烫,仿佛被点燃的火焰。“咔嗒”一声,暗格弹开的声响,在这寂静的雪夜里,格外突兀,惊飞了檐角上原本静静栖身的寒鸦。那寒鸦扑腾着翅膀,在夜空里划过一道黑色的弧线,消失在茫茫雪幕之中。
而瘸子临终前塞进罗盘的电子表残骸,此刻亮起了刺目红光,那光芒,仿佛是死亡的倒计时,让人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紧张与恐惧。就在倒计时归零的刹那,盘面之上代表二十八宿的人牙星钉,如同被引爆的炸弹,接连爆裂开来。
血珠子飞溅而出,在雪地上迅速凝成“山地剥”的卦象。每一滴血,落在雪面上,都蚀出嗞嗞作响的卦爻,仿佛是古老的咒语,正在被悄然念起,整个场景,充满了神秘而诡异的气息。
紧接着,山脚的柿子沟,传来冰层断裂的沉闷声响,仿佛是大地深处发出的一声叹息。九座新坟的青铜桩子,此刻正像蜡泪般,缓缓融化。
随着青铜桩子的消融,里头裹着的龙棺残片,逐渐显露出来。最中间那口棺椁,棺盖之上震开了蛛网般的裂缝,裂缝越来越大。老铜匠的建木杖头,从棺椁之中缓缓探出,杖身之上龟裂的纹路里,渗出的荧光血,颜色竟与《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所述的黄帝丹液一模一样。那荧光血,在雪地上洇出诡异的青金色,在这雪夜中散发着奇异的光芒。
“戌时三刻......”虚空中,突然飘来司烜氏那幽幽的叹息声,声音里裹着三千年铜锈的腐朽气息,仿佛穿越了漫长的岁月,从历史的深处悠悠传来。
就在这叹息声响起的瞬间,我双掌猛地拍向冻土。刹那间,地脉之中,七道龙气被硬生生地扯出。
青黑色的气浪,相互交织绞缠,形成一条条粗大的锁链,紧紧捆住龙棺。龙棺与锁链相互摩擦,发出的声响,如同万千铜钱在滚烫的油锅里沸腾,嘈杂而刺耳。
老铜匠的残魂,从建木杖头缓缓渗出,他的须发皆已灰白,其间还缠绕着细小的雷光,一闪一闪,仿若夏夜的流萤。
他的建木须根,刚一沾到雪地,便迅速绽放出惨白的尸花。那尸花的花瓣上,密布着人面纹,每一张人面,都仿佛在痛苦地扭曲、挣扎,发出无声的呐喊。“当时就该把你炼成守阵桩......”老铜匠的残魂,发出嘶哑的声音,仿佛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
话音还未落下,三千蛊虫卵,如同密集的箭雨,混着雪粒子,扑面而来。每一颗卵壳上,竟都用血丝刻着《连山易》中的归魂卦。虫卵振翅的声音,细密而清脆,如同无数个铜铃在轻轻摇响,在这雪夜中回荡,让人毛骨悚然。
我舌尖猛地一咬,喷涌而出的血雾,在寒风中迅速凝成赤珠,仿若一颗颗红宝石,散发着妖异的光芒。赤珠一沾到虫卵,便瞬间燃烧起来,熊熊火焰,烧出的星图纹路,与灵祖楼王灵官金鞭上的雷纹,竟暗自契合。
当左眼的青芒引着星图,狠狠地压向龙棺时,棺内突然传来瘸子沙哑的笑骂声:“老东西,等你好多年了”
随着这声笑骂,电子表残骸应声浮空,瞬间自燃起来。幽绿的火光,照亮了周围的一切,也照出了八十年前的画面:青年时期的瘸子,跪在司烜氏的泥塑前,神色凝重而决绝。
他将刻有“甲子戌时血饲”的阴玺残片,生生按入自己的骨肉之中。那一刻,他脖颈上暴起的青筋,与泥塑开裂的纹路,竟如出一辙,仿佛是命运的某种神秘呼应。
阴阳双玺的虚影,在当空猛烈相撞。刹那间,整个秦岭山脉都在剧烈震颤,仿佛是被一只巨手狠狠摇晃。
青光墨焰绞杀间,电子表残骸突然浮空自燃。火光里映出八十年前的画面:年轻时的瘸子跪在司烜氏泥塑前,将阴玺残片埋入自己脚踝,鳞甲上刻着\"甲子后戌时三刻,血饲镇龙人\"。
昆仑墟的方向,传来九声震耳欲聋的龙吟,声浪滚滚,震得雪幕倒卷,天地间一片混沌。强光如同汹涌的潮水,吞没了整个山脊。阳玺阴玺虚影轰然相撞,炸开的星粉如天河倒灌,所过之处建木成灰、龙棺化粉。
就在这时,老君庙残破的屋脊上,竟跃出一个披发跣足的道人。他的道袍在狂风中鼓荡,猎猎作响,如同一面扬起的风帆。衣角翻飞之间,露出内衬上密密麻麻的朱砂符箓,每一道符箓,都仿佛蕴含着神秘的力量,在这雪夜中闪烁着微光。
他口中高声诵念着《连山易》的卦辞,声音雄浑有力,震得危宿星光都为之摇曳。这奇异的天象,正是杜光庭《灵化二十四》中所记载的“稠粳化”。
待墨焰与青光渐渐散尽,香炉的灰堆里,多了一块焦黑的龟甲。龟甲上刻着“身殉地脉眼,魂归建木根”的古老文字,字迹苍劲古朴,与轩黄台出土的黄帝卜甲,如出一辙。
每一道刻痕里,都渗着细密的血珠,仿佛是用生命书写的誓言,在这雪夜中,散发着神秘而庄严的气息。
庙后古柏之下,那座无碑的坟包,突然塌陷了半边。空道袍的内袋里,半片玉璋泛着幽光,柔和的光芒,照出布料上干涸的血手印。
村里的老人,纷纷指天发誓,说在夜半时分,曾见过一个虚影,静静地盘坐在废墟之上。那虚影有着枯骨般的手指,正捏着拂尘柄,轻轻点着罗盘,嘴里哼着:终归是
守庙一甲子,等个还债人。
事了拂衣去,残魂饲龙根。
有采药人在新雪之上,瞧见了一双发光的脚印。
左脚印泛着青光,右脚印淌着墨色,两道脚印蜿蜿蜒蜒,直指昆仑墟的方向。这脚印的轨迹,恰似《蜀小名胜记》中所述黄帝乘龙飞升的轨迹,每一步,都在雪地上烙出细小的八卦纹,仿佛是某种神秘的指引,又像是命运的独特印记。
当雪渐渐掩埋残碑之时,青铜罗盘静静地躺在废墟中央。盘心的晷针,定定地指向西方,针尖之上,凝聚着一滴不肯坠落的血珠。
盘底“镇龙人陈墨,庚申年戌时三刻卒,然\"阴刻小篆,最后一捺,生生断在“然”字腰眼,那个\"然\"字最后一捺没写完,像是被谁的指甲生生掐断,断裂处锐利如刀削,如同被砸毁的灵官楼匾额上那道狰狞的裂痕,仿佛是历史的伤痛,永远地刻在了这片土地上。
远处,新津河拐过老君山脚,河水滔滔,带着稠粳草特有的清苦味,一路奔腾,奔向建木根系所在的岷江水脉。河面的碎冰,相互撞击,发出清脆的玉磬之音,在这雪夜中,宛如一首空灵的乐章,为这场神秘而奇幻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充满遐想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