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必成当着杜小影的面把电话打给郑立新,那边没有人接,又把电话打给郑少甫,也是没有人接,最后实在没有办法,打给高加林,那边接电话的是胡平喜,胡平喜说领导去矿上谈业务了,都不在厂里。
杜小影犹犹豫豫说道:“郑书记今天的事情厂子里会不会为难高厂长?”
“你回去告诉高加林,要是老郑为难他,就让他来找我。这么好的青年应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得到郑必成对高加林的肯定,杜小影高高兴兴走了。
郑必成电话都打不通,知道这是郑少甫玩的小聪明,只得长叹一声,按照上报的产能和考察团签订协议。同时把意见反馈给了杜永清,杜永清答应在别的地区协调相应的订单补足鲁道夫的缺口。
末了,杜永清用开玩笑的口吻说道:“老郑啊,人家县都是千方百计抢订单,你们倒好,有订单不接还往外推,不知道唱的哪一本?你这歌姓郑的和郑少甫那个姓郑的,好像做事明显不是一条道上的。”
因为订单的事情,搞得高加林郁闷彷徨,不知道自己还要不要和郑家父子玩下去,为这事心烦意乱,于是借口家里有事儿,向郑立新请了一星期假。郑立新和爸爸商量后,爽快答应了。
不就是要给我闹闹意见端端架子吗,离开你肉联厂还会关门?郑家父子经过慎重考虑,下了决心,这次无论用什么手段,一定要高加林自己辞职不可。
父子俩一致认定高加林的靠山有两座:一是郑妍君,当初是她推荐高加林来帮自己的;另一个是杜小影,高加林出面把她救出了火坑,只要她不去央告杜永清帮忙,老杜才懒得管闲事呢。
为了得到妹妹的支持,郑少甫买了几斤点心来到夏老的家里。郑妍君想着这个已经膨胀的哥哥一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刘巧珍陪着公婆出去散步,两个人于是在院子里拉话。
郑妍君说道:“哥,你这来是有什么事吧?”
“是有个事儿,如果你不点头,我也不敢去做。”郑少甫在自己妹妹面前从来不敢大声说话,总是毕恭毕敬的。
郑少甫添油加醋把高加林在肉联厂的表现讲给妹妹,郑妍君认真注视着郑少甫的眼睛:“哥,你是不是有点儿夸张了,虽然我对小高接触不多,他可是成涛手把手带出来的,成涛看人基本上没有走眼过。”
“我哪敢骗你,你要是不信,就去厂里打听打听,群众对他意见大着呢?”
“厂子的管理是立新和你在抓,我一个外人不便说什么,何况高加林就是一个农村娃子,忽然放到这么高的位置,他也不一定适应。成涛已经不在了,我们也不能帮他一辈子。你感觉能用就用,不能用就让人家干别的去,一定不要伤了和气。”郑妍君说道。
得到了郑妍君的答复,郑少甫心里踏实多了,“对了,你可要做好你老公公的工作,别又让他去找这个找那个,为姓高的求情,到时候县委的压力我可顶不住。”
郑妍君告诉郑少甫,夏成涛的父亲春节后害了一场病,听力严重下降,记性也不大好,现在对于外界的事情一概不管。
只要妹妹家不干涉,他就可以大胆实施自己的计划。回到厂里第二天就宣布提拔杜小影为服务公司副经理,用升官堵住她的嘴,又任命胡平喜为销售二科的科长,负责延州地区的销售,原少民改为负责延州地区以外的销售。明眼人谁都可以看清楚,这是要架空高加林的节奏。
杜小影并没有郑少甫预料的那么高兴,她趁办公室没人,给高家村打电话通风报信,可惜电话一直没有人接。
此时的马玉芳已经显怀,高加林难得几天清闲,骑车带着她来到马店的娘家。马建国见不年不节的,高加林在礼拜三休息,就留了心,这一定是工作上遇到了什么烦心事儿。
中午吃过饭后,单独和高加林拉话,问他工作上的事儿。
高加林捡着几个重要的事向马建国征求意见,马建国说道:“不就是一个工作吗?你娃思路要看开,本来你就不是城里人,那你辛辛苦苦给郑少甫揽活为的是啥,你是为了多挣钱,他郑少甫承包也是为了多挣钱,从这点儿看,你们一点儿不矛盾。”
“你不要低看他们,咱自己也不要高人一等,真是闹翻了,现官不如现管,不管你以前立下多大功劳,单位的人也不会和你站一队,人情薄如纸啊。你要是公家的人,了不起再换个地方。可是咱是农村人,别看郑必成表面上很器重你,真是到事儿上,当官的都一个样。”
马建国对官场的那一套已经轻车熟路,他以前很少跟女婿谈论这些事,今天既然说到这里,他敞开了要和高加林说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