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那句意味深长的话语,以及我之前的推断,像一根绷紧的弦,在我心中震颤了数日。
我知道,那场惊心动魄的大戏,随时可能拉开帷幕。
而这一天,它以一种远超预期的激烈方式,骤然降临在三江口的水军大营校场之上。
那是一个阴沉的午后,彤云密布,北风呼啸,卷起地上的枯叶,也吹得江面上波涛汹涌。
周瑜正在校场高台上检阅新编练的水军士卒,江东诸将侍立两侧,
我亦作为参军,站在一个相对靠后的位置,目光平静地扫视着下方队列整齐、气势昂扬的江东健儿。
检阅进行到一半,一切似乎并无异常。
周瑜神色肃然,不时点头或指出某些队列的不足,声音透过寒风传遍校场。
然而,就在他即将对负责前锋营训练的黄盖进行点评时,变故陡生!
黄盖,这位须发皆白的老将,今日却一反常态,不等周瑜开口,便上前一步,声若洪钟地打断了都督的话:
“都督!末将有不同看法!
曹贼大军压境,兵力十倍于我,我军日日在此操练,虚耗钱粮,士气渐怠!
依末将之见,与其坐守待毙,不如趁曹军立足未稳,水土不服,挑选精锐,奋力一搏,或可侥幸求得胜机!
若一味固守,只恐军心涣散,不战自溃!”
这番话语,在肃杀的校场上不啻于平地惊雷!
公然顶撞主帅,质疑其战略决策,尤其是在大军检阅的公开场合,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举动!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黄盖身上,又惊疑不定地转向高台上的周瑜。
我看到周瑜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他原本平和的眼神骤然锐利如刀,紧紧盯着黄盖,声音冰冷地响起:
“黄将军!此言差矣!曹军势大,连营百里,岂是轻易可撼动?
我军兵力本就处于劣势,更应依托水寨,稳扎稳打,寻机破敌。
贸然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
汝身为三朝元老,宿将耆臣,岂能出此轻敌妄言,动摇军心?!”
“都督此言,恕末将不敢苟同!”
黄盖毫不退缩,反而提高了声调,苍老的脸庞因激动而涨红,
“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曹军远来疲惫,骄兵必败!
若我军上下同心,奋死一击,未必没有胜算!
都督若一味求稳,瞻前顾后,岂非畏敌如虎,怯懦避战?!”
“放肆!”
周瑜猛地一拍帅案,霍然起身,指着黄盖厉声喝道,
“黄公覆!你竟敢当众辱我,蛊惑军心?!
莫非以为自己功高盖主,便可无视军法,肆意妄为吗?!”
“末将一心为公,何惧之有?!”
黄盖梗着脖子,寸步不让,
“都督若有破敌良策,末将自当遵从!若只是空谈固守,坐视良机流逝,末将宁死,不敢苟同!”
“好!好!好!”
周瑜怒极反笑,连说三个“好”字,声音却冷得像冰,“看来你是铁了心要与我作对!来人!”
两旁的亲卫甲士闻声上前,气氛瞬间凝固到了极点。
“黄盖身为大将,临阵怯战在前(周瑜强加的罪名),扰乱军心在后,公然顶撞主帅,目无军纪!
按律当斩!念其三朝元老,功勋卓着,暂免死罪!拖下去!重打一百军棍!以儆效尤!”
周瑜的声音带着毫不掩饰的“雷霆之怒”,响彻整个校场。
一百军棍!
这个数字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以黄盖的年纪,一百军棍打下来,不死也要去掉半条命!
黄盖仿佛也被这严厉的处罚震慑住了,但他依旧昂着头,脸上露出倔强而不屈的神情,厉声道:
“周郎!你今日辱我太甚!我黄盖,岂是贪生怕死之辈?!
你不纳忠言,反以酷刑加身,江东基业,早晚断送在你这无谋竖子之手!我……我不服!”
“还敢狡辩!给我打!狠狠地打!”
周瑜似乎被彻底激怒了,一把夺过旁边亲卫手中的长鞭,亲自走下高台,走到被甲士按倒在地的黄盖面前。
我的心猛地一紧,目光死死锁定在周瑜和他手中的鞭子上。
我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这“苦肉计”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瑜这“盛怒”之下的表演是否到位,以及他下手的分寸。
周瑜高高扬起了鞭子,手臂肌肉贲张,仿佛蕴含着无穷的怒火。
然后,鞭子带着尖锐的破空声,狠狠地抽下!
“啪!”
一声清脆刺耳的鞭响,在寂静的校场上格外清晰。
黄盖闷哼一声,身体剧烈地颤抖了一下,背上的衣衫瞬间裂开,露出一道清晰的血痕。
我注意到,周瑜这一鞭虽然看似势大力沉,落点却极有讲究,
避开了脊柱和腰肾要害,抽在了背部肌肉最厚实的地方。
力道虽重,足以造成皮开肉绽的惨状,却不至于立刻伤及筋骨内腑。
“啪!”“啪!”“啪!”
鞭子一下下地落下,每一声都仿佛抽在在场所有人的心上。
黄盖咬紧牙关,苍老的脸庞因剧痛而扭曲,额头上青筋暴起,冷汗涔涔而下,
但他始终没有发出一声求饶,只是断断续续地咒骂着周瑜“无谋”、“妒贤”,声音却越来越微弱。
周围的将领们,有的面露不忍,如鲁肃,微微侧过头去,不忍再看;
有的神色惊惧,显然被都督的“暴怒”和严酷的军法所震慑;
也有如程普等老将,脸上带着复杂的神情,似乎有话想说,却又在周瑜凌厉的目光下欲言又止。
我冷静地观察着这一切。
周瑜脸上的“怒容”依旧,但眼神深处却掠过一丝极难察觉的痛楚和坚定。
他的每一次挥鞭,看似狂怒,实则力道和落点都经过了精密的计算。
这不仅仅是对黄盖的考验,更是对他自己演技和意志力的考验。
黄盖的表演更是炉火纯青。
他将一个忠心耿耿却遭遇不公、宁折不弯的老将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那份倔强、那份痛苦、那份“不甘”,足以让任何旁观者(尤其是可能存在的曹营探子)相信,这二人是真的彻底决裂了。
鞭打在持续,血腥味开始在空气中弥漫。
当数十鞭落下,黄盖背上已经血肉模糊,气息奄奄,几乎昏厥过去。
“都督!黄老将军年事已高,再打下去,恐有性命之忧啊!请都督息怒!”
终于,程普忍不住上前一步,拱手恳求道。
“是啊,都督!黄老将军虽有冲撞,但其忠心可鉴,还请都督念其旧功,暂缓责罚吧!”
其他几位将领也纷纷附和。
周瑜重重地喘了几口粗气,仿佛怒气稍泄,
他扔掉手中的鞭子,看着地上奄奄一息的黄盖,冷哼一声:
“看在诸位将军求情的份上,暂且记下!将他拖回营帐!严加看管!若再敢胡言乱语,定斩不饶!”
甲士们如蒙大赦,七手八脚地将已经昏迷过去的黄盖抬上担架,匆匆离去。
校场上,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周瑜拂袖转身,脸色阴沉地走回高台,目光扫过下方噤若寒蝉的将士,冷冷地说道:
“军法如山!任何人胆敢临阵动摇,违抗军令,黄盖便是前车之鉴!继续操练!”
说完,他不再停留,径直离开了校场。
我站在原地,目送着周瑜离去的背影,又望了望黄盖被抬走的方向,心中暗叹一声。
这场戏,演得真是惊心动魄,无懈可击。
周瑜的“盛怒”,黄盖的“刚直”,周围人的反应,都恰到好处。
这一鞭,不仅打在了黄盖的身上,也打在了所有江东将士的心上。
短期内,或许会引起一些猜疑和不安,动摇部分士气。
但对于麻痹曹操而言,其效果恐怕是立竿见影的。
一个被主帅当众重刑、几乎丧命的老将,他的“投降”,可信度无疑会大大增加。
苦肉计,已然上演。接下来,就看黄盖如何将这封用血肉写成的“降书”,送到曹操的案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