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深秋。
船队劈开微澜的江水,缓缓驶入了柴桑港。
经历了长坂坡的血腥鏖战与汉津渡口的劫后余生,此刻脚下坚实的土地,本该带来一丝慰藉,但我心中却无半分轻松。
抬眼望去,这座倚靠长江天险的江东重镇,樯橹林立,商船穿梭,码头上人声鼎沸,一派繁华景象。
然而,在这繁华的表象之下,我却敏锐地嗅到了一股不同寻常的紧张气息,仿佛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在城市的上空,压抑得人喘不过气。
这里,便是孙氏经营多年的核心地带,江东集团的心脏之一。
曹操的数十万大军正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兵锋直指荆襄,下一个目标,不言而喻。
这柴桑城看似平静的江面下,早已是暗流汹涌,激荡着恐惧、野心、观望与决绝。
“子明先生,孔明先生,鲁肃在此恭候多时了。”一个温和而略带急切的声音在码头响起。
我顺着声音望去,只见鲁肃一身儒衫,身形挺拔,正快步向我们走来。
他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热情,但眉宇间那一抹挥之不去的凝重,却泄露了他此刻的心情。
长坂坡之败,刘备集团实力骤降,这无疑给主张孙刘联合的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子敬先生,一路辛苦。”
诸葛亮羽扇轻摇,上前一步,拱手还礼,风度翩翩,从容不迫。
即便是在这寄人篱下的时刻,他依然保持着大汉使臣应有的气度。
我也上前拱手:“有劳子敬先生亲自迎接。”
鲁肃目光在我们二人身上转了一圈,重点在诸葛亮身上稍作停留,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随即转向我,笑容更显真挚了几分:
“子明先生言重了。二位乃主公与我都督倚重之人,如今亲临江东,共商破曹大计,肃岂敢怠慢?
馆驿已备好,请二位随我来。”
他侧身引路,我们一行人便随着他,穿过喧闹的码头,步入柴桑城内。
街道宽阔,两旁店铺林立,往来行人衣着光鲜,虽不比洛阳、许都那般恢弘,却也自有一番江南水乡的富庶与精致。
然而,与这市井繁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街道上明显增多的巡逻士卒,他们盔甲鲜明,步伐整齐,眼神警惕,不时扫过往来行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
更让我留意的是,那些偶尔乘车或骑马而过的官员模样的人物。
他们大多神色匆匆,或眉头紧锁,或低声交谈,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有些人看到我们这一行明显是外来使节的队伍,目光中带着审视、好奇,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敌意。
这一切,都清晰地印证了玄镜台先期送来的密报。
“报:江东内部对曹操南征态度分裂严重。
以张昭、顾雍为首的江北士族及部分老臣,多受曹操威名所慑,或亲身体验过中原战乱之苦,倾向于纳贡称臣,以保江东偏安;
而以周瑜、程普等军功宿将及部分本土豪族、少壮派官员为首者,则认为曹军远来疲惫,不习水战,凭借长江天险尚有一搏之力,且不甘屈居人下,主战意愿强烈。
另有部分官员持观望态度,立场摇摆不定。
孙权本人虽年轻英主,颇有雄心,然面对空前压力,亦在犹豫之中,张昭等老臣对其影响甚大……”
玄镜台的情报简洁而精准,此刻,我用自己的眼睛和感知,体会着这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惊涛骇浪。
那些擦肩而过的官员,他们的神态、他们的眼神,无不在诉说着这场即将决定江东命运的内部博弈。
张昭、顾雍等“鸽派”文臣的影响力,绝非空穴来风,他们所代表的,是相当一部分江东士族对于战争的恐惧和对安逸现状的留恋。
而潜在的主战派力量,此刻或许正蛰伏待机,或者,也在焦急地等待着一个能够打破僵局的契机。
孙权,这位年仅二十余岁的江东之主,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将牵动无数人的生死,甚至改写历史的走向。
而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将他推向抵抗的那一边。
我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这一切,将所见所闻与脑海中的情报网络
一一对应、分析、整合。
玄镜台在江东布下的暗线虽然时间尚短,远不如在荆州和中原那般根深蒂固,但凭借着糜氏商路多年来在江南打下的基础,以及貂蝉亲自坐镇后方协调指挥,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个有效的信息渠道。
此刻的观察,便是对这些情报最直观的验证和补充。
“子明似乎心事重重?”
走在我身侧的诸葛亮忽然低声问道,他的声音平静无波,仿佛只是随口一问。
我收回目光,微微摇头,同样低声道:
“初临此境,为江东之繁盛景象所感罢了。只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不知这繁华之下,潜藏着多少风雷?”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看了一眼领路的鲁肃背影,轻轻颔首:
“子明所言甚是。此地,确是龙潭虎穴,我等此行,任重道远。”
他没有多问,我也无需多言。
我们都清楚,接下来的日子,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外交与智谋的较量。
他将在明面上舌战群儒,说服孙权,展现刘备集团的价值与决心;
而我,则需要在暗地里,利用情报优势,寻找突破口,甚至可能要动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去影响那些关键人物的决策。
想到这里,我不禁握紧了藏在袖中的双手。
柴桑,这江东的心脏,此刻在我眼中,已然化作一个巨大的棋盘。
棋盘之上,黑白子纵横交错,杀机四伏。
而我与孔明,便是刘备集团投下的两枚关键棋子,一枚在明,一枚在暗,共同承担着撬动整个战局的使命。
鲁肃将我们引至一处临江的馆驿,环境清幽雅致,显然是精心安排过的。
他客气地表示,孙权将军公务繁忙,今日暂难接见,但已安排明日朝会,听取我等陈述。
这既是礼数,恐怕也是一种缓冲,给江东内部留出更多的时间去争论和权衡。
“二位先生,今夜好生歇息,明日之议,事关重大,还需养精蓄锐。”
鲁肃拱手告辞,临行前,他特意看了我一眼,眼神中带着一丝期许和询问。
我心领神会,知道他是在等待我之前承诺的“私下倾谈”和可能提供的“有用信息”。
我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
送走鲁肃,我与诸葛亮相对而立,馆驿外的江风吹拂着我们的衣袂。
“孔明,明日朝堂之上,便要辛苦你了。”我说道。
诸葛亮微微一笑,眼中闪过自信的光芒:
“份内之事,何谈辛苦?倒是子明,此行肩负重任,怕是比亮更需谨慎行事。”
我心中了然,他虽然不知道我的全部底牌,但以他的智慧,必然能猜到我此行绝非仅仅是“辅佐”那么简单。
“各尽其职罢了。”我淡淡回应。
夜幕,开始缓缓降临。
柴桑城的灯火次第亮起,映照在江面上,波光粼粼,煞是好看。
但这迷人的夜景,却丝毫无法驱散我心中的沉重感。
江东,这片英雄辈出的土地,此刻正站在决定命运的悬崖边上。
龙潭虎穴,我已身在其中。
接下来,就看如何在这险恶之地,搅动风云,觅得生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