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十三分,夜幕最深沉的时刻,阿什杜德城内,一场决定城市命运的无声战争,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落下了帷幕。埃及“闪电”特种部队中,负责斩首行动的“荷鲁斯”小队,成功完成了对敌指挥核心的精确打击任务。
他们好似幽灵一般,端掉了IdF在阿什杜德城内最大的、戒备森严的临时指挥部,并俘获了本地的最高指挥官。失去指挥部这个最重要的信息传输与指令下达的通讯节点,散布在阿什杜德城内各处、原本还在各自为战、试图组织抵抗的IdF部队,瞬间陷入了群龙无首、信息孤立的混沌境界,他们的反抗如同被切断了神经的肢体,变得杂乱无章,毫无效率。
在距离指挥部不远的一处临时审讯点,“荷鲁斯”小队的审讯专家,对那名被俘的IdF指挥官进行了一番严酷而高效的“严刑逼供”。
在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下,那位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精神防线彻底崩溃的IdF高级军官,终于在绝望中,供出了那个关系到整个城市,乃至整个中东地区命运的重要情报——那枚被预设在阿什杜德城内的核弹头,其具体的隐藏位置,就在阿什杜德港口的某座不起眼的货运仓库中。恰好如埃及指挥官所料。这一情报马上便通过加密通讯传达到了正合围猛攻港口的其他小队。
二十分钟后,在收到了确切情报并调整了战术部署后,“闪电”特种部队以一种近乎碾压的姿态,彻底拿下了阿什杜德的港口区域。那支专门负责反核任务、配备了最先进拆弹设备和专业人员的“奥西里斯”小队,立刻如手术刀般精准地接管了那座藏有核弹头的仓库,开始争分夺秒地着手处理那枚致命的武器,进行解除引爆的复杂操作。
而“海王星”与“塞赫麦特”这两个小队,则迅速在港口外围建立起坚固的防御阵地,他们的任务,是顶住IdF守军可能发起的任何反击,为港口内部的拆弹小组提供宝贵的、不可被打扰的时间。
虽说IdF在阿什杜德的通讯网络遭到了埃及特种部队的系统性打击,指挥层也被“荷鲁斯”小队连根拔起一锅端掉,但城中残余的IdF部队中,还是不乏有一些能力出众、经验丰富的基层指战员。
他们在意识到与指挥部彻底失联、以及港口方向传来的异常激烈交火声后,凭借着军人的直觉,便第一时间判断出港口失守。在没有上级命令的情况下,他们当机立断,迅速拉起了身边能够集结的所有部队,向港口方向前来驰援。
他们甚至将城内为数不多的、原本用于城市防御的步兵战车也全部派到了港口方向,打算不惜一切代价,强行夺回这个对他们而言至关重要的失守港口。
这些仍在坚持战斗的IdF士兵和基层军官们,他们心中非常清楚,停放在港口的那几艘欧洲货轮,其上运载的给养——弹药、食物、医疗物资——是他们在这座被围困的城市里,能够继续坚持下去的最后希望。
如果他们不拼尽全力抢回港口、重新获得补给,仅凭他们手头上那点已经消耗殆尽的物资,断不可能撑到第二天黎明的到来,等待他们的,只有弹尽粮绝后的投降或死亡。与其坐以待毙,在绝望中等待末日的降临,不如将所有希望都押在最后的赌注上,放手一搏!
又一轮照明弹,好似绝望的呐喊,被IdF士兵们打入漆黑的天空,橙红色的光芒再次撕裂了夜幕。这一次,主动发起进攻的,变成了城内那些被逼入绝境的IdF部队。
面对数量数倍于己的敌人,面对那仿佛潮水般涌来的、带着复仇怒火的以色列士兵,即便是埃及军队中最为精锐的特种部队,也无法在敌人那近乎疯狂的火力压制下坚持太久。港口外围的防线上,伤亡人数很快就开始快速上升,每一秒钟,都有生命在黑暗中消逝。
但“闪电”特种部队也并非毫无准备,他们并非在被动挨打。他们只不过是在等待,等待一个能够将敌人一网打尽的最佳时机,等待一个能够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战果的机会。
眼看着港口外围的开阔区域,聚集的IdF士兵越来越多,装甲车辆也开始出现,小队的指挥官眼中闪过一丝冷酷的光芒。他当机立断,向指挥部申请了最高优先级的火炮打击。片刻后,在IdF部队集结得最为密集、攻势最为猛烈之际,来自埃及陆军炮兵阵地的炮弹,如同倾盆大雨一般,带着死亡的呼啸,从天而降,狠狠地砸在了那片拥挤的人群与脆弱的装甲之间。
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好似末日的雷霆,回荡在阿什杜德的街道上空,许多周边的建筑都遭到了波及,在剧烈的爆炸中成片成片地坍塌、崩解,化为废墟。身处那片死亡区域之中的IdF士兵们,犹如在波涛汹涌的怒海中挣扎的孤舟,他们的血肉之躯在钢铁的风暴面前显得如此脆弱,眨眼之间便被密集的炮火所彻底淹没,连同他们的反抗与希望,一同化为灰烬。
不过是短短一轮的、经过精确校射的饱和火炮轰炸,就已经如死神的镰刀般,无情地收割走了海量IdF士兵的生命。从掩体中探出头来、躲过了炮火洗礼的特种部队士兵们,借着天空中那些还未完全熄灭、仍在缓缓掉落的照明弹的余晖,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如同地狱般、无比惨烈的尸山血海。
扭曲变形的装甲残骸里,是已经被高温烧成碳块的、无法分辨的尸骸;残肢碎块、破碎的武器、以及被鲜血浸透的泥土几乎遍地都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血腥味和焦臭味。他们无法想象,刚刚那短短一轮的炮击,究竟杀死了多少人?那种瞬间的、大规模的、非人化的死亡,给每一个幸存者都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
他们看到在那些仍在燃烧的废墟里,还有零星的人影在活动,那是少数在炮火中幸存下来的IdF士兵,他们或受伤,或惊恐,或迷茫。然而,特种部队的士兵们却都下意识地停止了开火,他们没有选择补枪,没有选择继续屠杀。
因为,他们心里非常清楚,即便有人能在那样如同末日降临般的毁灭性攻击下生还,他们也绝不可能再有任何勇气重新站起来,拿起武器,继续战斗了。他们的意志,他们的精神,已经在那场炮火中被彻底摧毁,剩下的,只是一个行尸走肉般的躯壳。
半小时后,当港口区域的枪声彻底平息,当核弹被成功拆除的消息传回指挥部后,从东南方向赶来的埃及主力装甲部队,在步兵的掩护下,终于成功地进入了阿什杜德的市中心。
这一路上,他们都没有再遭遇过什么像样的、有组织的抵抗。成排成排的、就像是失去了灵魂的IdF士兵,选择了放下武器,举手投降。其中有一部分IdF士兵,他们甚至都没有被埃及士兵缴械,就被直接带到了临时设立的看守营,因为他们身上的弹药早就打光了,拿在手里的武器,与一根烧火棍无异,再也无法构成任何威胁。
这场围绕阿什杜德的攻防战,在核爆的阴影下,以一种近乎碾压的方式,宣告了埃及军队的胜利,也预示着第六次中东战争的结局,正在无可挽回地走向以色列的彻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