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华下达新指令后的第三天清晨,太阳还未升起,城市仍被一层淡淡的青雾所笼罩,而星耀集团总部的高层会议室却早已灯火通明。
会议室的落地窗将城市的天际线尽收眼底,那原本应该是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但此刻却被室内浓烈的咖啡香和烟草味所掩盖。长条会议桌的边缘,烟灰缸里的烟蒂正以惊人的速度堆积着,仿佛在诉说着与会者们的焦虑与紧张。
各部门的负责人围坐在会议桌旁,他们面前的平板电脑屏幕上,实时跳动着新兴科技联盟的最新动态数据。这些数据就像一条条无形的绳索,紧紧地勒住了每个人的神经。
空气中弥漫着的不仅仅是咖啡因带来的亢奋,更有一种山雨欲来的紧绷感。这场关乎行业话语权的较量,已经进入了短兵相接的白热化阶段,每一个决策、每一个行动都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就在这时,研发部的林主任率先打破了沉默。她猛地将一叠装订整齐的资料重重地拍在桌上,那声音在寂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突兀。资料的纸页间夹着的荧光标签,在灯光的照射下泛着刺眼的红色,仿佛是警告的信号。
她的指尖轻轻地落在其中一页的红外光谱图上,仿佛那是一件易碎的珍宝。她的眉头紧紧地皱起,形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显示出她内心的忧虑和不安。
“根据我们安插在材料展会的技术观察员传回的消息,新兴科技联盟正在测试的神经网络架构,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她的声音低沉而严肃,透露出对这个消息的重视。
她继续说道:“这个神经网络架构能够让模拟飞行器在十级湍流环境中自主修正航线,而且响应延迟比行业平均水平还要低 0.3 秒。这意味着他们的技术已经超越了我们目前的水平,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说话间,她迅速滑动屏幕,调出了一段加密视频。视频中的画面清晰地展示了一个银色的飞行器模型在风洞实验中的表现。突然,飞行器遭遇了强烈的气流紊乱,左翼瞬间倾斜了三十度,看起来似乎就要失去控制。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短短零点几秒内,飞行器迅速完成了姿态调整,尾焰的蓝色光晕如同灵动的画笔一般,在空中划出了一道精准的修正弧线。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显示出了该神经网络架构的卓越性能。
她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接着说道:“更麻烦的是深海探测芯片那边。如果新兴科技联盟在这方面也取得了类似的突破,那么我们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林主任的声音突然变得低沉而凝重,仿佛整个会议室的空气都被他的话语压得沉甸甸的。
“他们和北欧那家‘极地材料’签了独家合作协议。”他缓缓说道,每一个字都像是被千斤重担压着,“那种含铪的新型半导体材料,电子迁移率竟然达到了惊人的 2800cm2\/(V·s),比我们现在使用的碳化硅材料高出近三成啊!”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只有林主任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每个人都被这个消息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上周发布的技术白皮书里,他们更是惊人地放出了深海探测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传回的实时图像。那图像的清晰度简直令人咋舌,直接碾压了我们上月公布的测试数据。
会议桌尽头的张华,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就像他正在计算某种极其精密的公式一样。他的目光紧盯着面前的笔记本,上面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其中“神经网络”四个字被他用红笔圈了三次,显然这是他关注的重点。
“野心?”他嘴角微扬,发出一声轻笑,然而这笑声中却没有丝毫的愉悦,反而透露出一种淡淡的不屑。他缓缓抬起头,双眼凝视着前方,那目光犹如经过淬火的钢铁一般,冰冷而锐利。
“他们想要的,可不仅仅是星际航行和深海探测这两块蛋糕那么简单。”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无尽的深意,“他们的野心,是要将这两个领域的所有利益都据为己有。”
说罢,他猛地转过头,将那如鹰般锐利的目光投向坐在斜对面的李博士。李博士似乎感受到了他的注视,连忙推了推鼻梁上那副快要滑落的金丝眼镜,然后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叠厚厚的手绘算法流程图。
这些纸张的边缘因为反复翻阅而微微起卷,显然李博士已经对它们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他将其中一张用红笔标注的曲线图表展现在众人面前,指着上面的线条说道:“我们连夜进行了三组对比实验。”
他的语气严肃而认真,“实验结果表明,现有的微扰补偿算法在常规环境下确实足够稳定,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干扰因素。但是,当遇到突发状况时,它就如同经验丰富的老船长突然遭遇了一片从未见过的暗礁群一样,完全失去了作用。”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用手指轻轻地触摸着屏幕上“强化学习”这几个字,仿佛在感受着它们所蕴含的力量和潜力。接着,他详细地解释道:“我们的团队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想法,即在算法内核中植入一种动态奖励机制。简单来说,就是让系统在每次完成决策之后,能够自动进行一次‘复盘’。例如,当系统在模拟湍流中成功地修正了一次航线时,我们会给相应的参数模块增加一定的权重。这样做的效果就像是让机器自己能够‘吃一堑长一智’,不断从经验中学习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