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能够在山地耕种的作物,首选的其实应该是土豆或者红薯这类块茎类植物,但这两种植物却有着明显的缺点。
首先就说土豆,虽然在粮食作物里面它有着不挑土地、耕作简单、高产的特点,但相对的土豆的缺点也同样不少。
跟其他禾本科的作物不同,作为茄科的土豆是不能连作的,也不能与烟草、番茄、茄子、辣椒等茄科植物或者红薯、大白菜轮作,否则会产生严重的病害。
因此土豆就只能选择更禾谷类作物、豆类、棉花进行轮作,但这套轮作方法在现在的更多据地却难以实现。
第一个问题就是土豆喜欢凉爽的天气,既不耐高温,同时也不耐霜冻。播种时温度必须达到10度左右才能正常发芽,茎叶生长温度更是要求最好在21摄氏度左右。
因此在格利芬尔山脉的气候条件下,在春季的时候基本就没法播种土豆,只能是春季作物夏收之后抢种一波看能不能赶上秋收,而且最好要赶在早霜之前成熟,不然会减产严重。
所以就根据地现在的条件来看,除了少数河谷低洼地带气温适宜之外,大部分的区域在春耕的时候是没法播种土豆的。
但根据地面临的粮食短缺风险又迫使革命军他们必须在春耕的时候尽快种出第一季作物,这样才能赶上夏收去轮作小秋作物来保障过冬的粮食储备。
说完了土豆再说红薯,同为块茎植物,红薯的问题其实也很多。
在播种这块,红薯对温度也要求也很高,气温最好是能稳定在15度以上并且晚霜已过才可以下地播种。
这样一看这红薯的栽种条件比土豆还要苛刻,但好消息是红薯是可以通过提前育种来规避这个问题的。
不同于土豆,红薯是可以通过种植来育苗的。
在格林尼亚地区,当地的农民就有过用土炕保温的方式来给红薯育苗,等外界气候合适了才进行扦插栽种。
耕种晚的特点使得红薯可以与早熟的冬小麦或者耕种周期靠后的玉米轮作,当然也可以跟索特修斯带来的小米一起轮作。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红薯虽然耐贫瘠,但要想保证产量就必须保证其在生长的过程中水肥不缺。
不过这一点根据地暂时还没法做到,所以可以预计的是即便今年播种了红薯,其产量也十分有限。
但好在今年是开荒的第一年,之前分散出去的40个开垦营地也大多选择了在峡谷的林地那开垦农田。
两侧的山坡上还是有不少土地可以用来种植红薯,而不用考虑作物轮作的事情。
至于在林地中间开垦出来的田地,革命军这边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肯定是要种一轮豆类植物,这其中以大豆和黑豆为主,这类植物有着能为土壤固氮的功效,但是对磷肥和钾肥的需求极大。
但好在,格利芬尔山脉这里人迹罕至,常年没有人类活动。
在大量落叶的堆积下,山谷地带已经形成了一层厚厚的黑土。
这些土壤富含丰富的磷和钾,但是土壤中的氮肥极缺,种植豆类植物刚刚好能够调节土壤的肥力为之后的小秋作物提供合适的条件。
这些豆类植物都有着发达的根系,因此就有一定程度的耐寒能力。
不需要管空气温度,只要土壤下5厘米的温度能达到12度以上就能够进行播种,大概在8月份夏收之后就可以接着种上玉米或者土豆之类的作物,或者连种冬小麦也是可以的。
这两茬作物一种完,根据地今年的粮食危机基本也就能够安然度过。
虽然依旧还是吃不饱也吃不好,但应该不会饿死人。
然而豆科植物虽好,但也有一个避不开的问题,那就是豆类植物基本不能连作,而且同一块地还不能隔年播种。
也就说今年有些地块种了豆子,明年春播这个时间点就不能再继续种植了,不然很容易出现严重的病虫害,闹大了还会有影响其他地块的作物。
因此索特修斯带来的小米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小米的根系也很发达,在一定程度上也具备得有一定的抗寒能力。
其种植时间与豆类基本相同,在收获之后也一样可以与玉米、土豆之类的作物轮作。
在耕作周期上刚好与与豆类植物互补。
今年春耕种了大豆的地块,明年就可以改种小米,以此来规避豆类植物不能连作和隔年播种的问题。
并且上一年已经种了大豆的田块,还能填补小米的肥力需求,进一步增强小米的产量。
“所以说了,我的判断没问题嘛,我说了这就是你们需要的作物。”
索特修斯在复述了一遍自己在帝国皇家植物园看到的介绍后,有些沾沾自喜地说道。
他的介绍虽然都是拾人牙慧,但高屋建瓴的视角也给革命军的大家开了眼界。
不过可惜的是,索特修斯他毕竟不是专业的植物学家,对于具体的耕作细节他还是不太了解。
“叶格林,我看你这表情,你该不会想让我帮你找点这方面的专家过来吧?”
正当索特修斯在原地骄傲的时候,叶格林期盼的目光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还是索特修斯同志你了解我啊,这个事情能不能再拜托你一下?”
叶格林走上前来给索特修斯递了一杯松针茶水,对方喝了一口表情古怪,但是思索了一下之后就摇着头说道:
“这个不太可能啊,我倒是有能力溜到帝国的皇家植物园里去偷点……呃,拿点东西回来。”
“但要说把那里面的学者给绑来就有些不太现实了。”
索特修斯最后说的这一点倒是有些开玩笑的语气在里面,不是说他绑不了植物园里面的学者,而是绑来了也请不动他们。
“那帮学者心高气傲的,而且帝国给他们的待遇也不差,基本不太可能有人愿意到这穷酸僻壤的地方来指导农民种地。”
索特修斯无奈地摆手,但叶格林依旧没有放弃这项委托。
因为他在索特修斯之前的报告中隐约看出了一些端倪,他坦白地说道:
“再去找找嘛,索特修斯同志。”
“也不用真的要去找那些个什么学者什么的,就找找写下这些批注的那个人就好了。”
“关于小米的批注很详细也很务实,没有下过田的人是写不出来的,我不太相信这会是你口中那些个高傲的学者能弄出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