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波二话不说,立刻开始操作。
他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将卡片上的简陋示意图与现代地图进行比对,试图还原出当年女工们标注的“异常点位”。
经过一番努力,姚小波终于成功地还原了大部分点位的地理坐标。
“于姐,我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姚小波兴奋地说道,“这些标注点位,竟然与近年来的市政维修记录高度重合!”
“什么?!”于佳佳大吃一惊,连忙凑到电脑屏幕前查看。
姚小波指着屏幕上的地图说:“你看,这七处标注点位中,有五处都与近年来发生的市政维修事件地点吻合,尤其是这个被标记为‘娃娃楼底下嗡嗡响’的位置,正是去年保障房沉降事故的原点!”
于佳佳倒吸一口凉气,她万万没想到,这些尘封多年的老档案,竟然隐藏着如此重要的信息。
“这些女工们,简直就是‘城市地震仪’啊!”姚小波感慨地说。
于佳佳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她意识到,这批卡片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
“不行,我们必须把这件事查清楚!”于佳佳说道。
她立刻给陈秀兰打了个电话,邀请她一起去社区活动室,进一步了解情况。
当于佳佳和陈秀兰再次来到社区活动室时,刘桂香正坐在那里,悠闲地嗑着瓜子。
“刘姨,这些卡片上的暗语,你还记得多少?”于佳佳开门见山地问道。
刘桂香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于佳佳会这么认真。
她放下瓜子,想了想说:“时间太长了,很多都记不清了。不过,有些比较常用的,我还是记得的。”
“比如呢?”于佳佳追问道。
“比如‘风来了’,就是指地面松动;‘烟囱打嗝’,就是指排气阀故障;‘老鼠啃墙’,就是指管道渗漏……”刘桂香掰着手指头,回忆道。
于佳佳认真地听着,把刘桂香说的每一句暗语都记录下来。
她越听越觉得震惊,这些暗语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生活智慧,体现了女工们对社区的深厚感情。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陈秀兰突然开口说道:“刘姨,你还记得‘b套管’的事情吗?”
刘桂香愣了一下,似乎在努力回忆着什么。
“b套管?什么b套管?”刘桂香皱着眉头说道,“我怎么不记得了?”
陈秀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我问问别人吧。”陈秀兰说。
于佳佳和陈秀兰来到了隔壁的棋牌室,很多老街坊正在下棋。
“各位叔叔阿姨,你们知道b套管的事情吗?”陈秀兰问。
大家面面相觑,都表示不知道。
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响了起来:“什么b套管c套管的,都过去多少年了,谁还记得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啊!”
于佳佳转头一看,说话的竟然是周卫国。
“周师傅,您知道b套管的事情?”于佳佳惊喜地问道。
周卫国撇了撇嘴,不屑地说:“我一个退休老电工,知道什么b套管啊!你们这些年轻人,就是喜欢瞎折腾!”
“周师傅,您就跟我们说说吧,说不定能帮上大忙呢!”于佳佳恳求道。
周卫国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叹了口气,说道:“好吧,看在你们这么诚恳的份上,我就跟你们说说吧。”
“当年纺织厂的电力系统经常出问题,我那时候是配电班的班长,天天忙得脚不沾地。”周卫国回忆道,“有一次,我发现b套管老化严重,需要更换。但是那时候材料紧缺,我跑了好几个部门都没能申请到新的c套管,只能用旧的b套管凑合着用。”
“当时我还跟领导抱怨,说这b套管迟早要出问题。结果没过多久,就发生了一次严重的电力事故,差点出了人命。”周卫国摇了摇头,叹息道,“从那以后,我就对b套管的事情特别敏感。”
于佳佳连忙追问道:“周师傅,您还记得b套管的具体位置吗?”
周卫国皱着眉头,努力回忆着。
突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猛地一拍大腿。
“我想起来了!”周卫国兴奋地说道,“b套管就在……就在……”
他指着一张卡片,突然愣住了。
卡片的背面写着:“1992.3.18,周电工换线,b套管,说要换c没材料”。
周卫国颤抖着掏出自己那本维修日志,翻到1992年3月18日那一页。
只见上面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更换b套管,因材料不足,暂用旧件。
“她们……她们连我骂娘的话都记下来了……”周卫国喃喃自语,眼眶湿润了。
“原来……原来真的有人一直在替我们作证……”他低声说,声音哽咽。
于佳佳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她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唤醒更多人的记忆。
“周师傅,谢谢您!”于佳佳感激地说道,“您提供的信息非常重要!”
她转过身,对着陈秀兰说道:“陈姐,我们必须尽快启动‘母亲地图计划’,邀请更多的退休女工、家属院看门阿姨、保洁大姐,讲述她们各自生活区的‘地面记忆’!”
陈秀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刘姨,您能不能带领合唱团,改编创作一首《老楼暗语歌》,用快板形式传唱识别技巧?”于佳佳又看向刘桂香,期待地问道。
刘桂香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好吧,看在你们这么有诚意的份上,我就豁出去了!”刘桂香说道,“不过,我可不保证能写出什么好歌来啊!”
于佳佳笑了笑,说道:“没关系,只要能把这些暗语传唱出去,就是最大的成功!”
几天后,刘桂香带领的合唱团,在社区广场上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演出。
他们用快板的形式,演唱了一首《老楼暗语歌》。
歌词通俗易懂,节奏明快活泼,很快就吸引了大量的居民前来观看。
“风来了,风来了,快看看地面松不松!烟囱打嗝,烟囱打嗝,排气阀门要失灵!老鼠啃墙,老鼠啃墙,管道渗漏要当心!”
居民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跟着节奏拍手叫好。
突然,一位老太太冲上台,激动地说道:“你们画错了!我家楼下那个‘打嗝井盖’,是再往前两步半!”
陈秀兰连忙上前询问,得知老太太家楼下确实有一个井盖,经常发出奇怪的声音。
她立刻安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井盖下方存在一处隐蔽的塌陷风险。
于佳佳站在人群中,看着台上热情洋溢的合唱团,心中充满了感动。
她知道,这场演出,只是一个开始。
她要让更多的人听到这些来自地下的声音,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守护城市的行列中来。
于佳佳抬头望向远方,城市的灯光已经开始闪烁。
她知道,前方还有更艰巨的任务在等待着她。
她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更加坚定。
“嘟——”
一辆黑色轿车停在路边,车窗缓缓摇下。
“上车。” 里面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
### 第208章 谁还记得那阵风(续)
于佳佳毫不犹豫地拉开车门,钻了进去。
车内是熟悉的皮革味,带着一丝淡淡的烟草气息。
“怎么样,于总,最近风头正劲啊?”低沉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于佳佳没心思寒暄,直接切入主题:“数据已经整理完毕,‘母亲地图’的价值远超预期。配合‘遗案唤醒计划’,我们能将城市风险降到最低。”
车内沉默片刻,那声音才缓缓道:“很好。规委会上,我会支持你。”
第二天,规委会议如期召开。
于佳佳站在台上,用ppt展示着“母亲地图”的数据,一张张手绘卡片,一条条鲜活的“老楼暗语”,触目惊心。
“我们建议增设‘生活感知评估师’岗位,专责收集居民长期居住经验,将‘非正式知识’纳入城市风险评估体系。”于佳佳掷地有声。
王建国当场表态支持,吴志强却冷笑一声:“缺乏专业资质,简直是胡闹!”
会议不欢而散。
姚小波抱着电脑,走在走廊里,正好听见陈秀兰对着电话怒吼:“你说她没资质?她在这栋楼扫了三十年地,比你坐在办公室看图纸的人更懂什么叫‘踏实’!”
他默默按下录音键,心想:这声音也该归档,绝对的原生态,未经任何修饰。
这时,于佳佳走了过来,拍了拍姚小波的肩膀:“小波,别灰心。记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才是真正的……”
她顿了顿,神秘一笑:“你猜,谁给我发短信了?”
于佳佳望着那辆远去的黑色轿车,心头的那份凝重挥之不去。
资本的助力,如同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披荆斩棘,用不好,反噬自身。
果然,市建委推行的“双轨签字制”,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
“谁签字谁负责”的逻辑,在层层加码后变了味儿。
“于总,咱这活儿,是按规范来的,没毛病!但这字儿,我真不敢签。”
“是啊,万一出了事儿,文件上可是留着名儿的!这锅,咱可背不起!”
一时间,各个项目上,一线工人集体“罢签”,让项目推进陷入了僵局。
“信任不能只靠制度倒逼啊!” 于佳佳看着堆积如山的报告,揉了揉眉心。
靠冷冰冰的规章制度,是捂不热人心的。
想要真正把风险降到最低,得让那些真正干活的人,敢于把自己的手印按下去。